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需求,对《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等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取舍、更新、重新组织,形成了一门新的实验课程:《电子电路基础实验》。新课程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了综合创新设计型实验的分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文中阐述了《电子电路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教学实践和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基于"双主原则"的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双主原则"为标准,对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突出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3.
姬留杰  闻娟 《科技信息》2010,(20):182-182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特点,面向高职应用型电子通讯人才的培养,从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雪锋 《科技信息》2008,(33):182-182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工科的基础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电路等都需要有《电路分析》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工科学生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无疑是基础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实践”融合了“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和“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两门实验实践课程,将两者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比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阐述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制定与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通信电子电路教学改革,提出了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通信电子电路个性化教学方案。该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该方案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改革、面向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工程型实验教学改革和以表现性评价为标准的考核方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较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并且新的考核模式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通信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对提高学生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实验项目的质量和实验效果紧密相关。该文提出了一个调幅接收机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包括低噪放大电路、混频器电路、中频滤波放大电路、包络检波解调电路等。根据实验指标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电路参数,实测和分析了各项技术指标。从选题的提出到理论设计、实际调试,全面地展示了实验项目研究的方法,可为其他高校开设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交通以及工业等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发展趋势对本科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科技大学将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基础合并为一门课程——电子电路,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及学校实际情况,探讨电子电路课程和实验改革的原则与思路.教学实践表明:电子电路的贯通教学与实验平台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因其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和严密逻辑性等特点,已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各领域。《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与通信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课程中需用到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及《工程数学》知识,因此,学好《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对电子与通信类各专业学生学好《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董传敏  史辉  刘立平 《科技信息》2011,(35):18-18,8
本文以高职《电子电路基础与实践》(模拟部分)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为例,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情境设计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从教学效果来看符合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