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可燃物载量分配规律,明晰不同森林类型组分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与乔木层蓄积量的关系,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湖州市森林防火普查及补充调查数据,9种亚热带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及烘干法,实际测定和计算不同森林类型各组分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及各组分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差异,并对典型森林类型组分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与乔木层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绝大多数森林类型的乔木层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枯倒木层的(P<0.05),枯倒木层的又显著高于灌木层等其他组分(P<0.05),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枯倒木层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P<0.05);栎类(Quercus spp.)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及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相对其他森林类型较高,针阔混交林、木荷纯林和其他软阔叶林的枯落物层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较其他森林类型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森林类型单...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的概率信息,分析了亚热带典型区域桃源县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动态、幅度、速度、空间分布特征和方向.应用马尔柯夫概率模型进行土地景观要素的情景模拟,预测出了205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是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不断扩张,林地的不断减小.变化方向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毁林草开荒,建设用地扩展则表现为大量侵占耕地,水域变化是由耕地和林地转变而来.毁林草和农村扩展乱占耕地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小流域径流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8年6月风火山小流域五个径流控制断面水样分析结果,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Gibbs图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主要可溶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SO_4~(2-)为主,且各断面大部分离子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浅层土壤中水分运移携带的离子质量浓度高,对河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贡献最大;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对风火山小流域水化学变化起主要作用;研究流域蒸发盐岩风化作用最强烈,其次为碳酸盐岩的溶解;初步分析认为河水离子质量浓度较高的原因是受蒸发浓缩作用、土壤冻结融化作用和径流活跃期时间短等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水岩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异规律,是近年来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黑龙江流域水文资料》1978-1982年的河流水质监测资料,围绕典型的花岗岩和玄武 岩小流域,明确了松花江流域水化学组成的流域风化成因,揭示了流域硅酸岩风化对水化学的控制.探讨了流域水 化学的时空分异规律,发现玄武岩相对花岗岩有更高的碳汇效率,流域HCO- 3 表征的硅酸盐风化的通量主要受区 域流量主导.  相似文献   

5.
土壤呼吸受众多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合调控,区别研究经果林与生态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子对于了解CO2排放对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十分重要.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以重庆市缙云山马尾松林和柑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温湿度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观测期内,柑橘林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林;2)两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高到低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细菌数、放线菌数、总PLFA数及脲酶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真菌数成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土壤呼吸受土壤温湿度、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等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土壤湿度是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层次闭包空间的概念,定义并研究了层次闭包空间的子空间和由分明闭包空间诱导的层次闭包空间,讨论了层次闭包空间的D_a-T_i(i=0,1,2)分离性.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存在,所以我国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域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位也就非常显著,从而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植被类型.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中,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群落上层的优势种;但在生境比较偏湿地区,樟科中的润楠属、楠属的种类显著增多;而在生境比较偏干的地区,则茶科的木荷属常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整个区域,高等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有148个属之多.举世闻名的子遗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鹅掌楸、喜树等均分布于此地.群落外貌是群落最明显的特征,反映群落外貌最主要的标志是生活型和叶的性质.从生活型谱分析可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并接近于热带雨林.叶的性质也是如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明显,上层是由壳斗科、茶科、樟科中的中高位芽植物层片组成,其发育状况反映了群落的成熟状态.层中有落叶阔叶中高位芽植物层片,但不占主要地位,存在于林窗之间,是季风特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层次闭包空间的概念,定义并研究了由分明闭包空间诱导的层次闭包空间,讨论了层次闭包空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林  张鼎华 《武夷科学》2007,23(1):234-240
本文阐述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的进展,详细介绍了在不同植被、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级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动态变化、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土壤有机质模型等。说明了制约森林土壤有机碳存量及状态的内、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不同森林类型林分健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浙江省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价,以浙江省不同森林类型(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林分健康为切入点,选择代表林分质量、林分功能及林分抗逆性等15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林分健康指数,并分别对不同林分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健康指数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松林、毛竹林。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10月对云南干热河谷区三种不同的恢复生态系统进行了昆虫群落的调查,得出:研究区内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不同,显著影响昆虫群落种类的组成和结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越复杂,昆虫群落组成越丰富。  相似文献   

12.
森林具有经济价值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土壤层是森林发挥水源涵养功能的第三活动层,在森林-土壤系统中,只有具备良好森林植被结构的林型和深厚优良结构的土壤层,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水文生态效益,而水分蓄存均取决于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和性质.以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对楠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内土壤的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和持水力及土壤的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增加,而孔隙度减小;楠竹林和阔叶林土壤为酸性,楠竹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阔叶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楠竹林的土壤质地较阔叶林疏松多孔,渗水、保水效果较阔叶林的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重庆缙云山不同龄级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缙云山森林植被的4个优势种群3个年龄级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灰木利用资源的能力最强、分布广,为典型的泛化种,大头茶、栲树、马尾松对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特化,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尾松的中龄组与幼龄组特化现象十分显著,缙云山森林植被的先锋种马尾松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改变不适用于其幼龄个体的生长,群落演替到针阔叶混交林阶段,最后发展为以楮树等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种群的资源利用能力,是种群分布与群落演替的内在原因,光因子和营养元素(如N)是群落演替的主要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各发展阶段永久性样地的调查研究,初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过程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发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总多样性基本随系统局长的方向逐渐增大,但其过程存在着波动变化,物种均匀变化与系统发展方向关系不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群落郁闭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缙云山马尾松近纯林(PMF)、毛竹林(PPF)、慈竹林(NF)、斑苦竹林(AF)和四川山矾阔叶林(SBF)5种亚热带典型林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离计数以及林被中优势树种的微生物根际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被不同,土壤各类微生物量明显不同,特别是细菌,总的来看,四川山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最多,其次为毛竹林,慈竹林、斑苦竹林再次之,马尾松林显著最少.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垂直分布的变化,即A层高于B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密切相关性.四川山矾、毛竹、慈竹、马尾松的微生物根际效应明显,根际的微生物量碳和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总体高于非根际,微生物根际效应因植物、微生物类群和土层而不同:四川山矾、毛竹和慈竹的效应强,尤其四川山矾,而马尾松相对较弱;细菌、真菌根际效应强,真菌因植物种类差异大,放线菌相对最弱;土壤B层微生物根际效应强于A层.  相似文献   

18.
简敏菲  刘琪璟 《江西科学》2008,26(2):198-204
基于线路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优势科主要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6caceae)、木兰科(Magnolicceae)、槭树科(Aceraceae)、枫香科(Altingi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厚皮香科(Temstroemiaceae)、柿树科(Eben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等科,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调查中,胸径DBH≥3cm的乔木个体密度1808株/hm^2;优势层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到11.5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九连山现状植被是天然原生植被、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并常见有阳性落叶树如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侵入林窗,形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叶虫食的空间变化同生境有关,能反映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为探讨不同生境植物的叶虫食情况,以木荷林林下、林窗以及竹林林下3种不同条件下木荷幼树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叶虫食损失率与叶虫食频率,并分析了观测结果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木荷林林下木荷幼树叶片的叶虫食损失率(14.14%)显著高于竹林林下(5.71%),木荷林林下(12.28%)低于木荷林林窗(14.72%),但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受损叶片其叶虫食损失率低于10%,昆虫对叶片仅为适量取食,叶面积大量损失的情况较少;木荷幼树叶虫食频率与叶虫食损失率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昆虫取食叶片的行为随空间的变化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