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平行进口贸易发生日益频繁,平行进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尤以商标平行进口争议较大。通过分析商标平行进口的概念特征、理论分析、各国实践比较以及我国立法现状,对商标平行进口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解决商标权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应适用商标权的国际穷竭原则,该原则与商标及商标权的基本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商标权的地域性特点不能否定国际穷竭原则的合理性。同时,国际穷竭原则的适用也有利于市场的开放、贸易壁垒的消除、货物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2.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平行进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关于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的概念、特征及成因,探讨了平行进口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国际社会关于平行进口的立法与实践,提出了我国对平行进口应采取的对策,指出我国应允许平行进口,但也允许有一定的例外。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平行进口问题是国际贸易发展中一个新的重要问题.但目前理论界对于此认识不一,各国实践也大不相同,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全球统一的观点.本文在综合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平行进口的概念,成因和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各国政府和国际公约对于平行进口的态度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笔者对于平行进口问题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平行进口问题是国际贸易发展中一个新的重要问题。但目前理论界对于此认识不一,各国实践也大不相同,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全球统一的观点。本文在综合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平行进口的概念,成因和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各国政府和国际公约对于平行进口的态度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笔者对于平行进口问题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平行进口,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该问题,学者反应不一,所持的态度有反对亦有支持。本文将对专利平行进口及其权利穷竭理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在平行进口问题上的立法对策和建议,以使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平行进口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知识产权人的独占权与国际贸易开放性之间的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高涨和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平行进口已日益成为各国所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实践中,相关国际公约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我国基于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事实及对本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目前也没有对此问题做出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多重著作权是伴随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于版权法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演绎作品中多重著作权的产生及行使,认为多重著作权根源于著作人身权及财产权,其行使的最佳方式是合同一次性买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平行进口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一些国家对平行进口的立法情况,论述了我国平行进口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9.
追续权制度的产生因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而获得理论合理性基础。同时庞大的艺术职业者群体的社会需求奠定了追续权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基础。艺术作品与其他一般作品的价值实现形式的差异及其内涵的人身属性进一步揭示了该项制度的制度合理性基础。英美法系国家虽恪守权利穷竭原则,但现实的社会需求又迫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间接地认可了这项制度,因而可以说追续权制度成为著作权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引起长期争议的问题。它的理论根源是权利用尽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的冲突,它的实质是专利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关系。本文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进行立法选择研究,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受到一定限制,并认为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作权限制制度主要是对针对著作财产权利进行限制,法律中并未直接规定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国不存在着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实际上在著作财产权的限制中已隐含着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结合我国著作权财产权限制条款设置的具体目的分析其中包含的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主要包括了对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作品的权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从立法、法理两个角度对人像摄影作品著作权和人身权的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利的相互性,冲突的解决应遵循人格权高于著作权的一般原理,完善权利的配置机制,并提出解决之最有效途径便是使肖像权和著作权的权利主体归于同一,即通过立法规定肖像摄影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肖像权人.  相似文献   

15.
演绎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客体。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其著作权的归属以及行使规则规定较为简单,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大量关于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纠纷,尤其是涉及在其他作品基础上制作的电影作品时,情况更为复杂。2011年7月,国家版权局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著作权法》修订稿中,立法者引进了"演绎作品"这一法律术语,并细化了演绎作品著作权行使的一般规则,明确利用已有作品制作的视听作品是演绎作品,并规定其特殊的行使规则。相关修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即版权,但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著作权”指作者的权利.“版权”指出版者的权利,以致有报刊社认为“版权所有”,常在其出版物上登载“未经本社许可,不得转载”之类的声明,剥夺了作者应有的权利,影响了作品的传播面,因此,准确理解“著作权即版权”对普及著作权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著作追续权是对艺术作品后续转让费的提成权,是为平衡作者和艺术商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创设的一项法律制度。它符合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以民法中的非常损失规则为理论依据,是对著作权中的权利穷竭原则适用的限制。我国立法中尚没有规定追续权制度,为适应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为和国际接轨,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必要增加追续权条款。  相似文献   

18.
刘平 《科技与经济》2014,27(2):44-48
著作人身权是基于作品的创作而产生,并通过作品这一媒介来涉及作者人格利益的非财产权利,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身权。不能简单地根据人身权与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法原理得出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的结论。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著作人身权可随著作财产权一道转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