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大豆副产物中的大豆多肽、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膳食纤维等活性成分与生理功能作了较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自己供给的大豆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大部分大豆来自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世界三大主要大豆生产国,在这种情况我国无法形成独立自主主导的大豆消费市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如何扭转我国大豆贸易市场的颓势,就必须对大豆种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论述了全面推进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雨南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11-211,213
成本是产品在市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进口大豆的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我国大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我国大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我国大豆在与进口大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能力,保护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是必要的和迫切的。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地,商品量在全国各省中最大,降低和加强黑龙江大豆的生产成本,也就成了提高我国大豆市场竞争力、保护和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唯一能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杂交而后代能育的野生近缘种,具有极强的耐盐碱性,利用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有性杂交,结合离体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耐盐性变异体的离体筛选,是提高大豆耐盐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选择5种栽培大豆品种和从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东营)获得的野大豆,进行了大豆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耐盐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野大豆愈伤组织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栽培大豆,与对照相比鲜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栽培大豆;Na Cl胁迫下,野大豆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栽培大豆愈伤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栽培大豆,表明野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明显优于栽培大豆。该研究为耐盐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生产国之一,现居世界第四;同时也是一个大豆需求量较大的国家,每年需求大豆近4000万吨,是世界各大豆主产国必争之地。特别我国是加入WTO之后,竞争更趋激烈。黑龙江省又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为增强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国外大豆的冲击,黑龙江林区决定实行专品种生产,提高林区大豆品质,并大面积推广“深窄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降低大豆成本。  相似文献   

6.
张晨 《科技资讯》2011,(2):216-216,2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大豆的出口国,变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国内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分析国内外大豆产业现状,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法对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净进口额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大豆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的农产品。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直至1995年,中国大豆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是大豆的净出口国:然而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大豆产量退居世界第四位。1995年以后,由于需求量大幅增长,而产量停滞不前,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扭转,中国从大豆产品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并且此后净进口量逐年上升。目前,国内大豆年需求量达2800万吨,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21%。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可以说,1995年是中国大豆贸易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本文论述了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大豆花期管理五防、大豆出苗后如何使用除草剂及大豆吸收肥料的特点以及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使用光学显微技术 ,对半栽培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了输导组织的形态研究。观察结果表明 :半栽培大豆都是典型的散口材 ,栽培大豆在结构上要比半栽培大豆进化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半栽培大豆强。通过不同时期取材连续切片观察证明半栽培大豆的输导组织的管孔呈管孔链排列 ,端壁倾斜 ,射线宽度较窄 ,分布不密集 ;而栽培大豆的管孔呈管孔团排列 ,端壁平坦 ,射线宽度较半栽培大豆宽 ,且分布密集 ,这些结构的不同使得栽培大豆的输导能力更强 ,输导组织更进化  相似文献   

10.
使用光学显微技术,对半栽培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了输寻组织的形态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半栽培大豆都是典型的散口材.栽培大豆在结构上要比半栽培大豆进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半栽培大豆强.通过不同时期取材连续切片观察证明半栽培大豆的输导组织的管孔呈管孔链排列。端壁倾斜。射线宽度较窄,分布不密集;而栽培大豆的管孔呈管孔团排列。端壁平坦,射线宽度较半栽培大豆宽,且分布密集,这些结构的不同使得栽培大豆的输导能力更强,输导组织更进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天然弱质性使得大豆受到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中国大豆市场价格在近年来出现大幅的波动.中国的大豆期货和现货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研究了中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政府制定大豆保护价格和大豆加工企业规避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影响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发现国际因素和替代产品是影响大豆短期期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植纹鉴定技术为基础,应用统计学处理方法,对大豆属4种植物叶片表观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属4种植物的表观结构具有很高的同源相似性,统计后的植纹特征显示4种大豆相互间存在差异,验证了大豆属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以及大豆属植物由原始到进化的演化顺序: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统计后的植纹数据对大豆属植物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灰斑病,本文简述了如何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又称黄豆,古时称菽。中国的大豆历史悠久,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等。大豆拥有丰富植物蛋白,口感软糯入口佳,蕴含多种人体所需物质。你知道吗?大豆之味大豆产于中国,早在5000年以前开始栽培,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大豆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是人们的重要食粮之一。先秦时大豆主要作为一般百姓的粮食,称为"豆饭",有时也以大豆叶作蔬菜,也有将大豆用作饲料的。  相似文献   

15.
大豆脱皮机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大豆物理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大豆脱皮机理、制定了大豆脱皮工艺,并对大豆脱皮机的主要装置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两名农业科学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控制大豆基因来增加大豆蛋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大豆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他们发现,在大豆生长的土壤或水中加入蛋氨酸,可提高大豆籽粒中蛋氨酸的含量。这是因为蛋氨酸可启动大豆细胞中的某个基因,从而使大豆种子合成更多的蛋氨酸。而且,蛋氨酸还可以抑制另一种基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大豆的组成成分,讲述了大豆的营养成分,详细描述了大豆卵磷脂的开发加工过程。最后从应用价值方面分析了大豆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扇病、菌核病、灰斑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文章有针对性地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灌溉与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分析了灌和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白天,灌溉大豆的净辐射高于无灌溉大豆田;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灌溉大豆田为68%,无灌溉大豆田57%。无论灌溉大豆田还是无灌溉大豆田,白天净辐射的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其次用于显热交换,用于土壤热交换的谷额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