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采自抚顺地区的蛹虫草的菌丝体及子座显微结构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在自然状态下为白色,有分枝,有横隔;菌丝末端有波浪形结构,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几条菌丝体可自发扭结成束。子座分内、外两层,子囊型为圆柱型,子囊壳顶部具有增厚的帽状结构,子囊内有8枚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2.
田间调查表明,田间稻曲病菌菌核形成量,其幅度每亩为0~318粒,每亩加权平均为18.69~36.75粒。自然条件下越冬后菌核到早稻孕穗时,其萌发率旱田、水田分别为60.6%和22.8%。室内高湿培养二年总萌发率高达98%其中第一年萌发率为77.2%第二年为20.8%。菌核形成子座必需有一定光照。高湿、25℃、光照条件最有利菌核萌发,形成子座和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度变化同光、暗条件和子座成熟度有关。子囊孢子易萌发直接在孢子两端形成小孢子。加水稻花器或0.5%葡萄糖液能显著地促使子囊孢子快速萌发并形成多个小孢子。该小孢子通过直接形成侵染钉或先形成芽管,附着孢然后侵染水稻。侵染主要集中在处于破口前期的水稻柱头的乳头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山东地衣新记录科———文字衣科。新记录基于该科双缘衣属(Diploschistes)下的裂果双缘衣(D.actinostomus),凭证标本采集于山东泰山。该种主要特征为地衣体壳状;子囊果为子囊壳类,半埋生,子囊8孢;子囊孢子褐色,砖壁型,大小20~30μm×12.5~15μm。该种的报道填补了山东地衣该科记录的空白,对文字衣科区系研究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FC 72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翅片高 )分别为 5 0μm× 190μm ,5 0μm× 2 5 0μm ,10 0μm× 15 0μm和 10 0μm× 30 0μm的 4种强化面芯片表面的流动与沸腾传热性能 ,探讨了FC 72过冷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 ,并与光滑面芯片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FC 72过冷度的增大 ,所有实验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增大 .强化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低于 85℃ ,而光滑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高于85℃ .在相同过冷度下 ,强化面芯片的最大热流密度是光滑面芯片的 7~ 9倍 ,表明微翅片结构能显著地强化不带电介质FC 72的沸腾传热  相似文献   

5.
对成熟的葡萄白粉菌闭囊壳进行了显微形态观察和测量统计,对闭囊壳的形态作出了描述。葡萄白粉菌的闭囊壳散生至近聚生,黑褐色,扁球形,直径为76.8~145μm,壁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附属丝为7~26根,长约224.9~628.5μm,上下近等粗,宽约4.45~9.6μm,有隔层,基部为暗褐色,上部无色且透明,顶端钩状卷曲;子囊3~6个,卵形、近卵形到近球形,无色,一般有短柄而少数没有柄,大小为(36.8~71.8)μm×(19.6~54.9)μm,内有3~7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呈椭圆形,扁圆形,无色。  相似文献   

6.
岑贞陆  黄思良  晏卫红 《广西科学》2000,7(3):225-227,234
报道不同培养条件对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微循环产孢的影响.该病菌微循环产孢的pH值范围为4.0~10.0,最适为6.0;一定浓度的酵母膏液、葡萄糖液有利于其微循环产孢;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荧光处理等促进微循环产孢,其中,以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处理产生的二次分生孢子的平均数最多,微循环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为25℃~30℃;二次分生孢子的大小为7.4 μm~13.5 μm×2.6 μm~4.2 μm.  相似文献   

7.
采用锗材料研制出了工作在 1.55μm波长的全离子注入光电晶体管 .选用 (12 0 keV ,2 .5× 10 12 cm- 2 ) +(2 6 0keV ,5× 10 12 cm- 2 )的硼注入和 16 0keV ,5× 10 14 cm- 2 磷注入 ,6 50℃ 15s快速退火 ;采用聚酰亚胺作为钝化膜以及台面结构 .NPNGe光电三极管的hFE=4 0~ 180 .在波长为 1.55μm、功率为 0 .7μW的光照下得到了 4 0 A·W- 1的响应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机械破碎Nd_(15)Fe_(78)B_7和(Nd_(0.8)Dy_(0.2))_(15)Fe_(62)Co_(15)B_8磁粉的粒度,球磨时间和热处理对其矫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两级热处理(890℃×1h+580℃×1h)使机械破碎造成的矫顽力下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粗破碎平均粒度为350μm时,矫顽力恢复到570kA/m,达到了制备粘结永磁体可以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玉米重病田病苗上,分离到了Rhizoctoniasolani,Fusarirmsolani和Pythiumspp.三种致病菌。前二种病菌的分离率较高,Rhizoctoniasolani的致病力最强,为玉米苗期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主要致病菌的侵染适期为玉米苗龄10~15d,田间采样适期在苗龄为15~25d内。不同种类的表面处理剂对Rhizoc-toniasolani的分离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用无菌水做玉米苗期根腐病组织分离的表面处理剂。低温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炭刺文衣属地衣一新记录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文字衣科炭刺文衣属地衣一中国新记录种——白脉炭刺文衣(Carbacanthographis chionophora),该种特征为子囊盘面闭合,果壳完全炭化,盘唇全缘闭合,类缘丝具疣,子囊孢子横隔双透镜型,具6-9胞室,20-25×6-8μm,主要次生代谢物质为原冰岛苔酸.该种作为中国新记录的凭证标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藻类富集金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蓝藻、绿藻、隐藻三大门类的某些种的富集金模拟实验,确证了藻类富集金的普遍性.将藻类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及一些细胞质膜从细胞中分离、提取出来,并测定了壁(膜)中金的含量;通过与整个细胞的金含量之间的对比,提出了在藻体中主要富集部位为细胞壁(膜)及一些质膜上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江西省63种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我省绝大部分食物与全国及东亚地区同品种食物比较,各种氨基酸有着相似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