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国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施有利于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对推进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分析模型,建立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体质测试各项指标的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昆明理工大学学生身体形态发展趋势稳定,身体机能指标中心肺功能呈现下降趋势,身体素质指标中耐力素质发展呈上升趋势,其他项目指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应深刻反思,学生心肺功能的提升、体质健康的良性发展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才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重度雾霾天气环境下运动对人体心肺机能的影响。在雾霾严重区域采样监测点周围任意选择20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作为重度污染运动组,选择20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作为重度污染对照组,在空气质量好的城区采样监测点周围任意选择20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低污染对照组,除重度污染运动需运动外,其他两组不运动。重度污染运动组体成分指标均显著优于高度污染对照组(P0.5)。重度污染运动组安静心率、脉搏压、心功指数和低污染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重度污染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压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EDV、MVCF显著高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EDV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MVCF非常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MSER显著低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每搏输出量和心率非常显著性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1),与低污染运动组无显著性差异;重度污染运动组射血分数非常显著性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运动后FVC、FEV1、FEF25%~75%、FEF、MVV与重度污染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重度雾霾天气环境下运动对人体心肺机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剑锋 《科技资讯》2013,(17):219-220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南宁市中专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旨在研究探讨影响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因素:运动场地设施不足、没时间保证、学习压力大是主要原因,运动氛围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专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另外,中专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好则是影响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初中学生在自尊水平、目标取向、久坐行为时间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差异性,为开发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案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名中学男生为研究对象(100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100名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借助罗森博格的自尊量表及杜达和怀特海德完成的目标取向量表,对学生的久坐行为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量.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积极锻炼组与不积极锻炼组学生在自尊(t=9.43,p0.05)、目标取向(t=6.85,p0.05)、自我取向(t=1.80,p0.05)、平时久坐(t=18.50,p0.05)、周末久坐(t=21.47,p0.05)、肌肉力量(t=5.19,p0.05)、肌肉耐力(t=7.03,p0.05)、心肺功能(t=3.50,p0.05)、柔韧(t=4.10,p0.05)、体质量(t=3.93,p0.05)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有更高的自尊表现与目标取向,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和较高的目标取向水平,其久坐时间明显较长,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也低于积极参与锻炼的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自尊水平、目标取向和改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观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的基础上,随机选取大连市沙河口区48名太极拳晨练者为实验组、50名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每组再划分为45~55岁及56岁以上2个年龄组,进行太极拳运动对肺活量和台阶实验影响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台阶实验指数与肺活量明显提高(P〈0.01),其中,男子组2年龄段与对照组相比,台阶实验指数、肺活量明显提高(P〈0.01),女子45~55岁组台阶实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认为长期太极拳锻炼对男子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明显,而对女子组相关指标的提高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评估高分辨CT(HRCT)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早期的诊断价值.26例IPF患者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分别行HRCT扫描.两组IPF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IPF早期组HR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小叶内间质增厚;非早期组主要表现为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胸膜下弧线影、蜂窝肺.运动心肺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对照组、IPF早期组、IPF非早期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HRCT与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联合检查能显著提高IPF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川渝地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85.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但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之间不完全一致;男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多样化,注重体育功能的全面开发;男生喜欢有激烈对抗、趣味性较强的运动,女生喜欢没有直接身体对抗,较为舒缓的运动;大学生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傍晚和晚上,高峰时期,绝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够充足;大学生体育人口约为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欠合理;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要锻炼场所;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和缺乏锻炼伙伴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好;大学生对毕业后继续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忧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应用 ,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非体育专业学生春节前后体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分析结果表明 :非体育专业男生最大吸氧量、握力显著降低 ,而其他指标没有太大的差异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其结论为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最大吸氧量的降低主要与运动有关 ,女生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因平时运动较少 ,春节期间生活规律基本保持正常 ;为减少春节对体质的负面影响 ,非体育专业学生则应主要注意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GE Achilles In Sight超声骨密度仪,对78名规律运动学生和50名非规律运动学生进行左脚跟骨骨密度测定,对得到的骨强度指数、T值、Z值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性别、运动因素对青春发育末期大学生骨密度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运动促进大学生骨骼健康方面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显示:规律运动组骨密度各项指标均高于同性别非规律运动大学生(P0.05);规律运动组男女大学生骨密度指标BQI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非规律运动组该值不存在性别差异;非规律运动组学生骨密度处于偏低等级的比例明显高于规律运动组;本研究中球类运动组骨密度相关指标优于其它项目组(P0.05).因此认为:规律性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骨密度、增强骨骼健康,且运动对骨密度的提高具有项目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何志雄 《科技信息》2012,(34):366-366,363
目的:研究“每天锻炼1小时”和“大课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入学6个班的新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实施“每天锻炼1小时”和“大课间”体育锻炼。结果:2011年“实验班”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均比2008的指标有了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甚至是极显著性提高(P〈0.001),也有多项指标比同期的“对照班”显著性提高(P〈O.05)甚至是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和极显著性提高(P〈0.001);而“对照班”的指标虽有所提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具有更全面深刻的影响和显著性的提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重视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法,测定运动训练专业组、体育教育专业组和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状态的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探讨不同训练水平的心率差异。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院系的女大学生之间的安静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训练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低,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快;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高,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慢;体育教育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结论:长时间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安静心率,有利于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组测试与问卷调查法,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对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身体方面,长期坚持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围指数(WHR),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心理方面,参加健身操锻炼的老年人的SCL - 90各因子均分都低于不参加健身操的老年人.而在躯体化、抑郁、恐怖以及3项...  相似文献   

13.
运用SCL-90对进行不同程度网球锻炼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测评,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存在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各种心理问题,未参加过网球锻炼的大学生和从事网球专业训练的青少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各因子与青年常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参加网球业余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各因子与青年常模比较几乎无差异,且优于大学生常模.结论:非专业训练的网球运动心率约为110~140次/min,RPE11~14,这种运动强度的网球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社区团体运动介入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全民健身及社区健康营造计划提供参考.招募41位社区老年人,依其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婚姻状况等信息进行分层后,再依随机方式将其分配至社区团体运动训练组(即实验组22人,控制组19人);实验组参与24周、2次/周及90 min/次的社区团体运动,控制组依照其原有生活方式.两组受试者须完成4次测试——即前测、中测、后测及追踪测,以便对受试者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实验组在中测及后测中血压、BMI及腰臀比值显著低于前测及控制组,而椅子坐站、手臂屈举、抬膝动作、坐椅体前弯、抓背、椅子坐起绕物等测试指标则显著高于前测及控制组;2)实验组中测及后测的立即回忆及延宕回忆表现显著优于前测及控制组,而在顺序数字背诵、逆序数字背诵及数字符号替代指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在中测及后测中在因身体生理问题角色受限、身体疼痛、活力、因情绪问题角色受限及心理健康等表现上显著优于前测及控制组;4)追踪测试显示,实验组所获得的部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保留效应.得出社区团体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生理功能、记忆力及生活品质有较大帮助,且大多数效应量具有较好的保留效果,故建议未来全民健身营造方案中更多地推广该运动方略.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性质健身运动处方对中学生心脏功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后,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心脏功能;运用科学的健身手段,简单的健身条件,在课外进行健身运动处方的锻炼,健身效果非常明显,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相关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Feeling Inventory)对参加实验的160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在任务目标气氛下的效果更佳;2)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持续不同时间的身体锻炼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结论:中等强度下"不同锻炼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的德育和智育工作在不断地加强,而体育工作则是薄弱环节,有关研究生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来全面了解湖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研究认为湖北省高校硕士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趋向多元化,学习压力大、缺乏场地器材、自我锻炼能力差和缺乏技术指导等是影响硕士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大体育锻炼的健身和健心功能的宣传,建立研究生体育管理机构与研究生体育俱乐部,加快研究生体育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终身化和生活化的进程,使体育教育过程真正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有氧健身操对女性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追踪调查、心率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有氧健身操对女性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有氧健身操的训练,发现平时经常参加健身舞(操)锻炼的女性老年人,其锻炼年限越长心肺功能指标越好,并在体质、精神状态、记忆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收效显著.可见科学合理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对女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与长走(散步)、慢跑等运动项目相比是更为有效的一种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动处方实质上是指导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为期8周规律性运动处方干预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实验后,实验组大学生其体质健康等级评定、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各项测试结果与实验前比较有了较大改观.实验研究证明,运用运动处方指导和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短期内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