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元宝山冷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增长型的繁殖潜力面表现为衰退型的演替趋势;种群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元宝山冷杉种群动态受环境影响相当明显,种各生态学研究对人为调节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麂角杜鹃种群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样方法,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海拔约1 400 m的核心区共设置25个样地,对麂角杜鹃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麂角杜鹃种群在各个年龄级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以4级幼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3级幼苗,因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麂角杜鹃种群在整个群落中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这主要与物种亲代种子的散布习性有关。其分布格局动态,从幼苗到大树均为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幼树,种群的聚集程度降低,种群有扩散的趋势;而从中树到大树,种群的聚集程度增大,种群表现为聚集。总体来看,该种群由幼苗到大树呈现扩散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变化与麂角杜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珍贵树种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在广西的生境状况和种群结构特征,保护并可持续利用该物种,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黄枝油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生境状况、土壤营养成分、伴生植物组成、种群结构特征等。调查结果显示,黄枝油杉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喀斯特石山地区,从山顶至山底均有分布,亦可见于石山底部与土山相连的土石交错区,常见于阳坡或半阳坡,分布区土壤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或黄土,呈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低。黄枝油杉群落植被状况良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黄枝油杉为乔木层的优势种,一般呈集群分布,偶见少数几株或单株分布于路边或房前屋后;少数种群因设有保护小区而种群状态较好,但是仍有部分种群人为干扰较为严重。不同种群个体的高度结构、冠幅结构和径级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恭城三江和富川麦岭种群以中老龄个体较多,融安泗顶种群以中龄个体居多,而临桂二塘种群以中小个体占优势,4个种群均存在幼苗缺乏、种群更新能力弱的情况,呈衰退趋势。生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采伐、结实植株数量少以及林下幼苗更新困难是黄枝油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黄枝油杉资源和生境的保护,同时加强相关科研工作及黄枝油杉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3个地点青钱柳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亚热带3个区域青钱柳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种群结构以及更新状况,探究影响青钱柳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为青钱柳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典型样方调查的方法,对3个青钱柳群落[四川沐川(群落M)、广西金钟山(群落J)和湖北鹤峰(群落H)]进行样方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区系特征,并评价群落间的相似性。以径级代替年龄的方式分析种群结构和更新情况。【结果】四川沐川群落(群落M)、广西金钟山群落(群落J)和湖北鹤峰群落(群落H)分别有维管植物32科50属70种、50科79属96种和59科100属126种;3个群落区系特征差异不显著,均以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总体表现为群落H>群落J>群落M;群落结构为中等不相似,相似度表现为群落M与群落J的较高,群落M与群落H的次之,群落J与群落H的较小。【结论】整体来看,不同地理分布的青钱柳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相似性水平低,但其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乔木层树种优势显著,导致林分郁闭,林下光照减少,影响种群更新;灌木层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较为均匀;草本层占据较少空间,以蕨类植物为主;青钱柳种群天然更新在径级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导致更新不连续。从天然更新的角度看,适当开辟林窗,有利于促进林下青钱柳幼苗幼树的生长及均匀分布,完成种群更新,使群落向着长久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群落为调查对象,在野外样方调查获取资料基础上,对浙江楠种群径级、高度级、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楠种群径级结构呈橄榄型;高度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和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幼苗严重不足,具有逐步衰退的趋势;种群更新主要靠种子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群分布;分布格局动态由幼苗、幼树的聚群分布向中树、大树的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6.
元宝山冷杉种群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宝山冷杉是仅产于广西北部元宝山的珍稀植物,分布区狭小,种群数量不足 900 株,属高度濒危的类群.元宝山冷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分布范围小,天然更新能力差,幼苗死亡率高,受群落生境限制,动物活动的影响等.针对种群濒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的观赏植物交让木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让木种群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型,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其种群个体主要分布在群落9 m以下的垂直空间范围;在海拔梯度上,由于群落发育程度和生境条件的差异,在1 400~1 500 m梯度范围内,种群个体分布数量最多;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模式;生命表分析显示,交让木种群DBH1径级幼苗位于群落最下层空间,与其它种群个体幼苗竞争资源和空间的优势不明显,生存能力较弱,期望寿命不高,该种群存活曲线为"Ⅱ型"存活曲线,其存活率在各生活史阶段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8.
本部分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群与森林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群落具备热带森林群落特征,群落区系组成成分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样化;物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标大;群落中的种群分布格局、种间关系和频度分布规律等都说明物种独立分布性高,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资源;森林植被的动态特点是,森林群落中的树高(立木级)与个体数的关系为“倒丁”型模式,表现出热带森林具有强大的后备军来维持顶极状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唐凤鸾  盘波  赵健  韦霄 《广西科学》2021,28(5):491-498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采用查阅资料、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并对其分布区气候特征、土壤养分和植被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花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和贵州荔波县的石灰岩山上,位于107°53''-108°35'' E,23°56''-25°19'' N,垂直分布高度为224-850 m,其中535-743 m较为常见。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为15.3-21.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1 388.7-1 752.5 mm,多集中于4-8月,年均相对湿度为75%-83%。白花兜兰种群位于坡度大于30°山体的中上部,植株生长于荫蔽度大于60%的岩壁上,土壤稀少。种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个体数量不足100丛,并以1-20丛居多;80%种群的植株年龄老化,属于衰退型种群。少数位于潮湿环境的种群生长有大量种子幼苗,具有一定自然更新能力。种群土壤主要为黑色石灰土,pH值为7.95-8.27,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丰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保护区内种群所在群落植被保存良好,保护区外原始植被破坏严重。群落植被由分布于49科80属的94个物种组成,且广西和贵州分布区的植被种类相似度极低。调查新发现白花兜兰野生种群6个,扩大了分布范围和资源数量。潮湿环境有利于白花兜兰种子自然萌发。本研究基本掌握了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资源状况和主要生态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福建境内水松种群生存现状,利用福建省127个水松分布点野外调查数据,对全省水松种群的地理分布、种群特征开展研究,旨在为水松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省境内水松种群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中低海拔区域的平地或缓坡地,宁德市是水松种群的集中分布地;(2)福建水松群落物种构成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大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组成成分;(3)水松种群龄级结构完整,年龄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4)水松种群各龄级的实际存活个体数存在波动性,幼龄和中龄阶段种群相对稳定,老龄阶段个体急剧减少,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