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村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彭  刘焕石  唐耀勇 《科技信息》2010,(17):J0008-J0008,J0010
KJ90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将井下分站和传感器安装在井下具有瓦斯、一氧化碳、煤尘等危险气体的环境中,对煤矿井下的各种安全、生产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并将安全、生产参数及时传输到地面中心站。各种数据由分站和中心站处理,并按要求直接发出声、光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确保安全生产。杨村煤矿按照国家新的技术标准并结合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了监控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的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矿难发生时井下人员的定位问题, 提出子环分布式光纤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光纤环干涉原理, 将一子环通过3 dB的耦合器耦合到主环上, 光束分别传输过子环n次, 产生不同的输出干涉光束。通过干涉光和振动信号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振动位置。计算与仿真比较的结果表明, 该系统可较精准地检测到主环内的震动位置, 误差相对较小。在矿难发生时, 该系统通过矿工敲动地面或巷道壁得到震动信号, 可以较精准地检测到矿工的具体位置, 为矿难援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WiFi的煤矿通信采集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矿井复杂和特殊的环境以及煤矿生产的实际应用需求,利用WiFi技术,在矿井构建语音通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通信链路的纵深,达到语音实时通信,井下环境实时采集检测监控,快速准确定位井下人员位置的目的,从而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于煤矿生产。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当前煤矿普遍采用以太同的数据传输方式来组建井下视频监控系统,其中各个传输环节均通过电缆或者光缆传输数字视频信号.作者在现有的以太网组网方式基础上提出视频采集设备与以太环同设备之间采用WIFI无线传输方式,同时设计了一套井下WIFI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并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采用WIFI无线传输方式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浅谈MCTP在煤矿工业以太环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TP为光纤多通道传输平台,采用成熟的光纤传输技术和优化的工业以太网数据交换技术,为煤矿井下提供的“三网合一”综合信息传输平台,实现语音、数据、以太网和视频等业务的灵活接入。使用MCTP可以让矿山井下安全检测、生产自动化系统、调度电话和工业电视等业务通过一对光纤实现宽带传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煤岩应力监测系统中井下监控分站的设计方案.井下监控分站负责煤岩应力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根据受载煤岩变形产生电磁辐射理论,煤岩中应力越高,变形破裂过程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越强.监控分站以LPC2103为控制核心,通过定向天线接收煤岩变形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经过调理和放大,再由A/D转换器MAX1275进行高精度模数转换,然后送LPC2103处理,并通过CAN总线传输到井上监控主机和监控服务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五路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长距离的视频监控。采用Xilinx Spartan系列的XC3S1000芯片为核心处理芯片,设计了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非压缩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采用串行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五路数字视频信号的光纤传输;并对高速PCB走线串扰做了深入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福盛  王薇  肖凯嘉 《科技信息》2012,(16):114-115
针对传统数字视频监控信号利用电缆传输存在电气危害、电磁干扰、传输损耗大的缺陷,本文提出利用光纤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传输。本文基于FPGA实现光纤的复用与解复用、光纤的CMI信道编解码,实现8路数字视频信号在光纤中的实时传输。本文提出的方案改善了高频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鲍超 《科技信息》2012,(13):48-49,51
现代煤矿企业对于信息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技术集中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实现无人化的智能管理。建设井下大范围环境监测监控和人员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减少下井人员数量,降低井下人员工作强度,并做到精确监控与有效管理。现有的井下监控系统对传感器以及设备信息的采集主要依靠硬接线,存在着布线工作量巨大而且复杂,维护困难的缺点。近年来无线通讯技术陆续用于部分井下系统,而针对井下生产设备监控和环境安全监控的无线监控系统基本处于试验阶段。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相对其他无线传输技术更适合煤矿井下环境。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传输速度、传输距离以及功耗等方面论证其优势。  相似文献   

10.
吴文臻 《科技信息》2012,(12):220-220
本文讨论了一种利用EPON技术构建新型的矿山综合信息传输平台-MBPR,通过该传输平台可实现煤矿井上与井下现有的通讯信息子系统以及后期建设的各子系统数据上传,即一条通道传输各种信息。可实现监测监控信号、工业电视视频信号、井下调度电话信号、广播系统,以太网业务的统一传输,实现真正的"三网合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SWFM-IM彩色电视双伴音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能。该传输系统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1路彩色电视视频信号和2路伴音信号或数字信号,具有接收灵敏度高、传输距离长、失真小的特点,且能满足传输立体声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单模极化光纤中线性极化模和圆极化模的传输特性,研究了单模光纤的极化特性对相干检测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相干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同时还给出了单模光纤传输函数曲线,并对PSK相干检测系统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光纤具有非线性传输特性,根据光纤中的三阶非线性效应(Kerr效应)导致的材料折射率的改变,分析了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的产生机理,指出了由于一个波长的功率变化会引起同一光纤中其它波长光信号的变化,以及采用这种现象实现光纤孤子传输及全光波长变换(AOW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光缆传输系统中,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数字信号发生漂移,从而影响传输质量,在长途架空光缆传输系统中,这种影响最为严重。首先对影响光纤中数字信号漂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给出试验光纤的温度漂移特性的测试结果,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最后,对光缆中数字信号的温度漂移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外光纤通讯系统中光弧子传输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包括:1.光纤中N弧子相互作用;2.光纤中的光脉冲传播;3.在色散移位光纤中的飞秒经了-弧子相互作用;4.强耦合非线性参数弧波;5.光纤中有限带宽弧子传播的高阶效应;6.用非线性环形反射射对有限带宽弧子传播中的噪声积累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仿真在光纤传输特性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信道速率愈来愈高以及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使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和色散效应对长途干线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愈来愈大.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各种非线性和色散效应影响下的光脉冲传输规律对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学实践中,采用布置大型作业,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系统仿真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光纤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作为传输系统,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重介绍了光纤系统的基本构成,光信号的调制和HFC—光纤同轴混合网。  相似文献   

18.
从描述超短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入手,使用傅立叶变换的分裂算符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超高斯光脉冲在波分复用光纤系统中的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超高斯光脉冲传输的稳定性以及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纤放大器是增加光纤系统传输容量的有效方法.本文对1.55μm波长用普通单模光纤和多级光纤放大器的波分复用系统,由色散补偿光纤补偿单模光纤色散,通过保持光纤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饱和功率来限制光纤放大器的非线性和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对波分复用系统中波道间串话和信噪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在波道间距和光滤波器带宽优化选择时的波道间串话和信噪比随复用波道数及级联光纤放大器数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得到每个波道信号速率为10Gb/s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