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妍 《甘肃科技》2023,(2):51-54+59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现代城市开展旅游活动的物质载体。地处中国西部的河西走廊,有着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目的地品牌知名度低,品牌形象模糊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收集网络游客点评数据,对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名城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进行非结构化测量,结果表明:(1)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处于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核心地位;(2)游客总体上对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名城持积极态度,积极情感占比高于消极情感;(3)游客对不同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属性的意象认知存在差异;(4)景区缺乏游客沉浸式体验项目设计。  相似文献   

2.
将空间句法模型与传统游客空间认知调查相结合,分析西安书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客体和主体视角下两种方法的反馈关系。结果表明,游客空间认知调查结果对空间句法的分析结论以负反馈为主,但与其对街区游览通道轴线的分析结论高度一致,这是因为游客的空间体验主要来自于游览通道。此类基于城市旧街区的功能混杂型历史文化街区,运用空间句法模型时应区分游览、生活等不同功能的街道类型,使其空间特征研究更符合主体的游览体验,为街区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10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表明:①高中生在消极情感师生关系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消极情感、支持帮助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学校类别差异;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支持帮助、参与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消极情感、参与、约束控制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别的交互作用.②高中生在求助、发泄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幻想、忍耐应对上存在学校类别差异.③积极情感、支持帮助、参与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约束控制与退避、发泄、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解决应对存在负相关;师生关系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各大旅游网站游客在线评论数据为依据,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运用词频统计分析、情感分析、内容分析法,探讨近五年呈坎景区游客情感特征时间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积极情感倾向显著,积极情感随年份推移波动下降,消极情感随年份推移小幅增长;淡旺季区分不明显,热点事件易引起旅游者情绪高涨且影响力较强;积极情感中游客对呈坎古村落徽文化认可度较强,突出其特色鲜明的整体形象;存在大量价格敏感受众,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经营混乱等诸多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和情感倾向性分析理论,利用2014年西安市逐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和游客微博数据,计算出气候舒适度指标和游客情感值分析气候舒适度与游客情感的相关关系。在单因素以及气候舒适度相关指标分析中,游客消极情感值与气温、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着衣指数显著正相关;游客积极情感值与气候舒适度不具有相关性;游客综合情感值与气温、相对湿度、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着衣指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及其不同组合对游客消极情感和游客综合情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关注海口骑楼老街游客消费水平和结构这一经济现象的实证研究角度切入,尝试从社会地理学以及旅游体验理论角度对海南旅游消费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因果解释,从而将旅游消费纳入旅游体验的理论范式之下。从现象层面上看,海口骑楼老街片区中山路景观街区内的游客量以及游客的消费水平偏低。游客的消费行为在特定场域存在着差别,受消费空间的动态影响很大,形成突出的场域效应。为此,该文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借助于建立景区消费恐惧、旅游飞地效应等理论概念,对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景观街区场域空间内旅游消费所存在的业态和肌理失宜以及情境消费现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旅游飞地效应在解释旅游地消费现象的空间非均衡规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串联该文理论脉络的核心范畴和主线。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的旅游消费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基于游客在场体验而形成的综合现象。中山路骑楼老街作为一个在意象认知和功能感知上被旅游体验为具有功能性矛盾的"旅游飞地",由于与周边毗邻街区之间在业态上存在雷同性而产生显著的替代效应,伴随而来的则是"景区消费恐惧"现象,从而显现出中山路骑楼老街业态失宜的现实局面。这种情况仅存于旅游目的地消费场域,因此这种"飞地替代效应"具有理论上的独特性,可以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旅游体验过程中的消费规律。此外,通过识别旅游消费场域中的物质消费空间与精神消费空间的二元对立统一性,探讨了游客在不同消费空间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认知差异以及所形成的消费恐惧和消费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Tripadvisor社交媒体中有关入境游客对凤凰古城的点评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探讨入境游客关于凤凰古镇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借助KH Coder和Nvivo软件,总结并系统地提取了凤凰古城的旅游认知形象,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入境游客对凤凰古城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凤凰古城旅游认知形象主要包括古城特色、休闲娱乐、美食购物和景色差异;(2)游客对凤凰古城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和其他游客旅游行为密切相关;(3)入境游客对凤凰古城的总体情感倾向以积极态度为主,但程度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凤凰古城旅游形象提升的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及共享经济的共同作用下,游客逐步依托网络文本进行情感体验的表达,同时个性化住宿需求的增长使非标准住宿业态市场迅速扩张.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空间分析和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对黄山市非标准住宿业的"空间"和"情感"方面综合分析,以期优化游客时空行为,提高顾客深度体验的感知质量.研究表明:物理空间呈现"三角区"集聚效应;高聚集区并非有高关注度,物理空间与热度空间差异性分布;区位优势促进主客互动,情感特征依托物理空间分布得以延伸;不同商户对基础关注要素和激励性要素的落实存在观念博弈.依据以上分析结论,本文对促进黄山市非标准住宿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表达情感时,汉语、英语常常采用隐喻的形式,借人体感官、空间方位、自然现象的某一显性特征来喻示人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隐喻机制上的共性,源于人们生活体验、认知心理的共通性,源于隐喻机制建构原则的相似性。其建构原则主要有转喻原则、空间化原则、自然化原则等三种。同时,英、汉情感隐喻机制由于受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诸多差异,呈现出地域环境特征、民族文化特征、思维方式特征和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取“应对方式问卷”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测查,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所调查的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方面所表现的积极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存在着专业、性别、来源方面的差异;在应对方式及倾向上尤其是认知应对上以积极的为主,而积极的情感应对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级5A级景区喀纳斯景区内的"典型"线路为研究案例,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游客满意度的"时空"差异性、相关性和动态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线路内部"空间"的游客满意度受到"连续的"的"前置"空间的影响显著,各"空间"的满意度因游客量的大小,存在差异性和"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各"空间"的功能价值不同,其满意度对游客综合满意度的影响不同。揭示景区内部满意度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了解游客满意度的变动过程,对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都江堰"为旅游目的地测试品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讨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不同维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和知识体验4维度,并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4个维度对游客忠诚度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不同维度对游客忠诚度的作用机制差异较大.具体而言,知识体验是驱动游客忠诚度最重要的维度;游客满意度对感官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对情感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无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对行为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对知识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的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支持整合“离解”与“受益”效应的解释。这种体验以“心路历程回溯”与“阶层旅行比较”两种逻辑联结起身份认同、教育流动、阶层忠诚及阶层位置等主题。对长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突围的成就感”,因为获取了目标阶层文化资本;消极体验是“离开的煎熬”,主要是对原始阶层的忠诚带来的压力。对短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投入的充实感”,在于流动者广泛的实践性参与;消极体验是一种“位置的焦虑”,是因为生存境遇所致。研究结论为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校园与职场适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同时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交往等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应对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部分因子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295个样本数据的因子分析表明,游客对南音文化旅游的感知满意度较高,但亦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南音游客感知满意度主要受4个因子的影响,按其重要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真实性感知、舞台语境感知、体验性感知和基础设施感知。可通过构造真实性的文化语境空间,拓展游客舞台感知的内涵,丰富体验活动,打造完善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途径,激发游客的文化和历史情感,并使之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其他类别人文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南音文化旅游的游客感知满意度,打造表演艺术类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独具一格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6.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将游憩机会谱(ROS)应用于野生动物旅游情境, 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机会谱(WROS)。采用文本分析法, 对游客评论的体验活动进行分析, 运用八爪鱼采集器V7.2.6版, 对蚂蜂窝、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猫途鹰等网站的游客评论进行采集, 共得到 9192条有效评论。利用微图文本分析工具, 对这些文本进行可视化表达; 结合野生动物旅游地保护需求制约及游客体验, 分析游客关注的景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三大属性要素特征, 确立景观自然程度、游客密度、游客特征、可达性、旅游基础设施、野生动物保护强度和游客管理7个指标, 将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划分为迁地保护圈养展示区、科学繁育半圈养观赏区和野外放归生态考察区3个空间类型, 并构建对应空间类型的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活动清单和机会谱。WROS的建构, 可以缓解不同区域功能的游憩活动带来的资源保护压力, 同时提升游憩体验质量, 为类似的野生动物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体验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体验背景下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为研究内容,运用市场调查法、层次分析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游客满意度评价的目标、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从游客体验需求角度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旅游体验的评价选取情感体验、知识体验、实践体验、观念转变4个指标,以及对景物的情感等12个评价因子,通过形象化设计得出评价指标和因子的权重,运用模型M=∑12i=1CiKi计算旅游满意度。研究发现,旅游者十分看重情感体验,游客对景物的情感体验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对服务项目的情感体验。通过重庆大足石刻、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五朵金花"等3个典型景区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体验”在教育学上是一种活动的结果,更是一种活动过程。“体验”作为活动的结果,指的是学生从经历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认识结果;作为活动过程,指的是学生从亲身经历中可以得到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体验学习指的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积极的提供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化依赖为自主、化被动为主动、化接受为创造的体验各种教育情境,并且学会避免、转化和战胜体验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情感,发展、利用、享受正确认识和积极情感,让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感受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体验在数学学习中指的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参与,可以获得对数学经验和事实的情感态度以及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三亚景区游客的游憩动机,确立了社会交往与身体享受、逃避日常环境、增长见识、心灵享受四个动机因子,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游客分为求知型、逃避型、社交与享受型三个类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种不同游憩动机旅游者在人口统计特征及游憩行为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类旅游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等社会人口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热点,我国乡村旅游人次也逐步增加,但随之带来的是环境问题,大量的旅游垃圾严重影响环境,也给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关山村南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特殊人物访谈法和游客问卷调查法,对关山村南片区旅游垃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山村南片区旅游垃圾在时间分布以及空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游客的游览活动相关。时间上,旅游旺季所产生的旅游垃圾是旅游淡季的2倍;空间上,旅游垃圾的分布特征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与游客游览活动相关,旺季垃圾集中于景区,而淡季垃圾集中在居民生活区;同时在旺季,垃圾一天中的空间分布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