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8个种群共106个盐肤木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并与对应的角倍蚜种群ISSR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8个盐肤木种群11条引物随机扩增检测到171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100%,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析反映了与多态位点比率相一致的结果.该结果与角倍蚜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发现角倍蚜和盐肤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同样的变异趋势,且盐肤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角倍蚜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关性检验(P<0.01)表明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由Nei指数估计角倍蚜和盐肤木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23和0.19,二者具有相似的遗传分化水平,这种相似性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UPGMA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角倍蚜与盐肤木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相关,从二者聚类关系来看,也没有对应关系,这可能主要与二者属于明显不同的生物类群,以及本身固有的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繁殖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1963年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3种大米草,分布在18000 km海岸带上,经过近40年的引种、驯化和栽培,种植面积已达到36000 hm2。实践证明大米草和互花米草适应于中国海岸带自然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环境保护等生态功能,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改造滩涂的优良植物,也是一种盐渍土裸地植物群落形成的先锋植物,已作为一个外来种被列入《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各种地方植物志中。文章认为应客观地评估大米草的功与过。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繁殖较快的原因是由于富营养化的结果,然而对环境、种群和人并未构成侵害行为,在北方海岸带区域尤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不可认定大米草和互花米草是属于有害的生态入侵种。  相似文献   

3.
互花米草由于其适应性和生长速度对当地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外来入侵植物.为了弄清温州沿海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种以来互花米草的变化以及影响,在比较1993年、2000年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对温州滩涂互花米草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结果显示,温州滩涂互花米草1993年总面积为3.921km2,2000年总面积为4.552km2,2003年总面积为6.361km2.龙湾等地方互花米草面积减少,是因为互花米草淤高后被开发成为海水养殖池塘.互花米草入侵、超越原生滩涂植被,并且在海堤外形成单优种群,表明互花米草很强的竞争力和扩张能力.互花米草在温州没有形成成熟的种子,依靠根茎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4.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我国当前主要入侵植物之一,其高纬度地区种群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低纬度地区种群,推测很可能发生了自交进化.为研究其内在遗传机制,选取8个不同纬度地区的互花米草种群为材料,对影响种子结实的主效基因Pollen Tube Blocked 1(SaPTB1)进行扩增并测序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其表达,并通过套袋实验检测种群的自交结实情况.结果显示:SaPTB1中存在两个SNP位点,其中一个位点的变异导致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的替换,形成单倍型1和单倍型2;两种单倍型广泛分布于整个沿海地区,与自交结实率无明显相关性.RT-qPCR定量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最高纬度(东营)和最低纬度(雷州)的两个种群中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种群.对不同种群的自交结实情况分析表明,中国的互花米草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能力,尤其在SaPTB1表达水平最高的东营和雷州种群中,其自交结实率也是最高的,说明SaPTB1的表达对互花米草的结实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重点考虑互花米草无性扩散过程,基于元胞自动机构建互花米草种群扩散模型.模型模拟了2014—2018年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入侵扩散过程,并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进一步对2020年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将进一步扩张定植于黄河现行入海口南北两岸的低潮滩区域,分布面积将达到4 118.15 hm2.模型设置了本地植物与互花米草的不同共存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本地植物对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影响较小.本模型能较好地重现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入侵扩散过程,可以用来初步预测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扩张趋势,为黄河三角洲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生态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种植功效的利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基本特性、用途、正负效应,以及在中国的引种历程、争论焦点等,澄清了有关文献对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误导讹传,为科学利用这两种植物和抑制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碱蓬种群变化及扩散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卫星遥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物种群扩散模型相结合,利用1996、2006、2016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3期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景观转移矩阵、景观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互花米草和碱蓬动态变化,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6年的演变趋势开展预测模拟.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 a来互花米草总面积由1996年的3.45 km2增长到2016年的25.14 km2,碱蓬总面积呈大幅度下降;在空间上,互花米草发生了连通阻断,其重心由胜利油田边缘向河口方向移动,碱蓬重心向陆源方向有一个小幅度后退.2)模拟预测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为26.67 km2,碱蓬面积为26.15 km2.3)2种植被在2006—2016年转移变化剧烈,20 a来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呈增加的趋势.从预测结果分析看,20 a间黄河三角洲河口受重大人工改道、初期的断流、风暴潮等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互花米草、碱蓬等滨海湿地植被数量造成短时序变化,导致模拟精度不高.如果不对互花米草加以人为控制,到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的激增将对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片J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分布于中国北方7个居群的137个珍珠猪毛菜个体筛选出了15条引物,产生了196条带,其中153条为多态性条带,总的基因多态率为78.06%,多态性在种群水平上较低,平均多态率为45.60%.平均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在种间水平上分别为0.1759和0.2811,在居群水平上为0.125l和0.1977,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为70.96%,而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为29.04%,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9320.AMOVA分析得到了相似结果.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7个居群分为3组:德令哈、兰州和其余5个居群(中宁,乌海,民勤,金塔和安西).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垂直地理分布显著相关(P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缘克隆植物珠芽蓼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克隆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珠芽蓼在不同海拔下7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同时与其它算法(Nei遗传分化系数GST等)作以比较.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多态性位点PPL为84,多态位点比率PPL为71.79%,但种群水平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仅为32.60%.求出θ B(Hickory)=0.602 3,同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575 3较为接近,种群间基因分化大于种群内基因分化.AMOVA分析显示,在全部变异中,66.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33.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表明,珠芽蓼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9 1,总的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420 7,但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则较低.种群内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2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0 4;基因流Nm=0.369 1,种群的基因交流很少.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种群中P1和P2先聚类,P5、P6, P4、P7分别聚在一起,最后与P3合为一支.相关性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梯度、地理距离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我国滨海湿地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对当地的植物群落造成极大的破坏.利用本地种防治外来入侵种是一种高效、经济且安全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基于以本地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抑制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防治策略,采用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不同浸提液(即:互花米草、芦苇、二者1∶1等重混合)对供试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碱蓬(Suaeda salsa)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浸提液表现出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地降低了黑麦草和碱蓬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芦苇虽然也有化感作用,但是它对黑麦草和碱蓬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著;与互花米草浸提液相比,混合浸提液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的种子萌发,虽然对碱蓬表现出化感抑制趋势,但是它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著.因此,芦苇表现出缓解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潜力,为其抵御互花米草入侵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对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对探讨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了用10,20,30,40,50g/L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种子胚芽,以及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30g/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芦苇胚芽生长抑制作用越强;而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的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萌发,而土著植物对入侵植物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北美五倍子蚜(Melaphis rhois)3个种群共32个个体的mtDNACOI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北美倍蚜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变异。在测得的683bp COI基因序列中有75个变异位点(占所测核苷酸序列的11.0%),4种核苷酸T、C、A、G的组成分别为40.2%、15.0%、32.5%和12.3%,具有较高的A+T含量72.7%。M.rhois 32个个体的COI基因序列共产生10个单倍型,其中两个单倍型为主体单倍型,除阿肯色的一个个体与新泽西的6个个体共享一个单倍型外,其余单倍型单独或由同一种群的个体共享。AMOVA分析显示,五倍子蚜种群内核苷酸多样度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高,分化显著。TCS网络图和聚类关系显示,五倍子蚜不同单倍型按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簇群,其中俄亥俄种群的单倍型单独构成一个分支,与其余两个种群关系较远;俄亥俄种群与其他两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也比较大,该种群可能属于五倍子蚜的一个亚种或新种。  相似文献   

13.
等位酶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等位酶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的遗传变异性;种群间或种间遗传学关系的测量;植物系统发育;划分亚种、变种及度量种群分化;基因流与交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三个地区短额负蝗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山西短额负蝗3个种群(繁峙、原平和太原)45个个体进行扩增,10条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25条带,多态性片段为121条,种间共有片段为5条.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206,22.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用NJ法和UPGMA法对这三个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原平种群和繁峙种群遗传分化较小,太原种群与它们的遗传分化较大,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繁峙种群和原平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52,它们与太原种群的遗传距离较远,结果表明短额负蝗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 Diels)是中国四川特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仅分布于雅砻江中上游干旱河谷地带;探索其遗传多样性特征可以为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ISSR技术对五小叶槭的5个野生种群的44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8条引物总共检测到3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平均为90.21%.应用分析软件Popgen32分析得出:在物种水平上,五小叶槭的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3924,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_e)为0.2498;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_(st))为0.3722,种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8433,这表明五小叶槭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在种群水平上,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2125, 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_e)为0.1456.结果表明木里、九龙三垭宫和康定这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雅江和九龙洛莫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通过Mantel检测,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秦惠珍  盘波  赵健  邹蓉  韦霄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2,29(6):1134-1140
为探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花兜兰8个野生种群的122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扩增出3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条带数为5.83条,多态性比率均值为87.70%。白花兜兰8个野生种群的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1.783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481 7,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0.419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280 8,说明白花兜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124 7,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基因流(Nm)为3.509 3>1,表明白花兜兰种群间交流频繁,从而限制了由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互花米草对高硫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在入侵过程中的潜在意义,比较了互花米草和本土盐生植物芦苇在硫胁迫下抗氧化系统的响应差异.实验中两种植物均能在0~400mmol.L-1的Na2SO4处理下存活,其中互花米草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中高浓度处理下有所增加,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  相似文献   

18.
在奉贤潮滩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喂食实验分析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与褶痕相手蟹(Sesarma plicata)两种优势蟹类对典型盐沼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摄食偏好性及相关影响因子,为进一步揭示蟹类摄食作用下互花米草和芦苇竞争生长的控制机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两种蟹对不同植株部位的偏好性均为叶片细根茎秆;但对不同植物的偏好有所差异,天津厚蟹偏好摄食芦苇叶片,而褶痕相手蟹更偏好互花米草叶片;对茎秆和细根的摄食量均是互花米草芦苇.蟹类的摄食偏好除了受蟹重和种类的影响,还与植物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岛屿地理隔离对红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8个种群91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可分析条带75条,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1.3%。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红楠种群平均水平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52.3%,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186,较台湾岛红楠种群(PPL为71.1%)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GST=0.311)。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655,P=96.1%),岛屿地理隔离对红楠种群间遗传分化产生显著影响。UP-GMA聚类分析表明:朱家尖岛与普陀岛红楠种群间遗传相似度较高,桃花岛与大猫岛可能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舟山群岛红楠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在其自然生长地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红楠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中-日分布的槲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水平,采用12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和日本13个槲树种群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情况.结果 表明,槲树种群在其分布范围内分化形成3个支系,即中国中东部支系、中国秦巴支系和日本支系.中国中东部支系和秦巴支系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基因流方向主要是从中国中东部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