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连续油管国产化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连续油管的发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连续油管国产化的工艺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指出连续油管国产化时机已经成熟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油田地面注水系统是油田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对于油田地面注水系统的规划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分级优化的策略,将整个系统的规划问题分解为注水支线管网的规划和注水干线管网的规划两部分。在注水支线管网的规划中,提出了以系统投资和系统可靠性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针对注水干线管网的特点,通过对注水站站址的优选、主干线的走向及干线与支线交点的确定,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实现对注水干线管网的优化。使管线费用达到最少。  相似文献   

3.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过螺纹链接油管压裂技术在准确压裂定位、多层段隔离、裂缝有效封隔以及作业程序上存在局限.这里介绍了三种过连续油管压裂新工艺,并对各压裂工艺作用机理、工艺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及探讨.与常规压裂工艺相比,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更加适应于不同类型油气藏增产改造的需要.在连续油管压裂现场应用过程中,配套连续油管井下工具、压裂液体系、压裂施工设计以及选井选层是确保工艺成功的关键;连续油管装备及可靠性依然是降低井下作业风险,减少作业失败的焦点.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潜力巨大,应当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加强,以逐渐取代常规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油田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的划分问题,综合考虑油藏的物性差异、压力差异、层数差异及层段长度等因素对各层吸水、产液能力的影响,建立多组典型井组注采模型;以含水上升率级差作为油藏特高含水期的均衡驱替准数,准确表征各主要因素的影响;采用洛伦兹系数评价油藏纵向动用非均衡程度,最终得到特高含水期不同韵律特点、不同井网形式的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深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得到影响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的主控因素为渗透率级差与原油黏度级差。应用实例表明,研究得到的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可以为现场开发提供便利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楚洲 《科技资讯》2009,(29):65-65,67
本文针对磨030-H9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合理的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方案:对油管穿孔实现酸化后的排液;为了防止井下落物引起的卡钻,采用通井模拟方法,为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本次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施工获得一次性成功,大大降低了残酸在地层的滞留时间,减小了残酸引起地层污染的可能性;在井口带压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井控安全。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技术在四川油气田的首次成功应用,为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连续油管在增产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与装备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生命力的实用性技术。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日趋活跃,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连续油管的特点,介绍了连续油管作业机的结构,重点研究了连续油管在增产作业方面的应用技术,以及配套设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原油田开展下入4in套管重新固井生产的技术以来,在注水井上由于4in套管井内径小,研制了以配水器与封隔器一体化为主的4in套管井分层注水管柱及相应的测试工艺技术。该管柱用扶正式小直径水力锚锚定整体管柱,采用静自动坐封机构,使管柱下井后直接坐井口注水即可坐封,实现分层注水,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投捞测试方便,有效期长的特点,解决了4in套管井分层注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可洗井分层注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凯 《科技资讯》2011,(4):124-125
胜利浅海埕岛油田自1988年发现到2000年开始实施转注,转注层为该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上段.在区块油层厚、夹层长、易出砂、井斜大,要满足海上油田特定的生产环境的条件下,注水工艺与先期防砂相结合.本文就胜利埕岛油田注水工艺实施情况及目前的注水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套新型的分层注水工艺以改进目前注水现状.  相似文献   

9.
曹勇  张振强  王丽 《科技资讯》2012,(14):59-59
提出了积分注水技术的设想,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撞击次数不同改变流通面积的大小,从而改变流量,满足分层注水要求,把较复杂的分层配注施工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分层注水合格率,使试井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也对注水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提供了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连续油管具有适应范围广、移运方便、安装迅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效率高、可连续循环、可带压作业、通过性好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钻井、修井、测井、完井等各种作业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目前,塔里木油田连续管技术的应用还基本局限于排液、冲砂、热洗等简单作业,而且年作业量也比较少,如果进行连续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并大力研究和发展压裂、酸化、钻磨等高端作业工艺的应用,为塔里木油田油气井的修井、测试、增产及试油作业服务,不但可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油气井的投产和复产周期,也可为解决高压、深井和水平井的作业难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油田注水系统地面管网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水系统的注入水质将造成地面管网腐蚀,降低注水管道的承压能力、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可靠性.对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注水系统地面管网腐蚀状况进行调查,通过现场和室内实验及测试分析,确定了介质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随溶解氧含量、氯离子浓度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增加,介质腐蚀速度增强;主要以氧腐蚀为主,微生物腐蚀为辅,并发生了以氢去极化为主的二氧化碳腐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庆采油一厂介质腐蚀机理、腐蚀特点,开展了缓蚀剂、涂层、阴极保护等防护措施研究.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得出:复合脂肪胺型缓蚀剂性能好,缓蚀剂投加剂量为80 mg/L时,缓蚀率达到96.7%,且该缓蚀剂的水溶性好;环氧酚醛类涂层性能较佳,阻抗终值在107 Ω·cm2以上;阴极保护效果较好,被保护体电位均在-0.85V以上,达到保护电位.  相似文献   

13.
油井的地下油层大多有多个,每层的地质物理条件差异很大,而且每个油层都是独立、封闭的储油体,这是由形成油层的地质条件不同造成的。就同一注水井而言,以同一压力注水,某些层段可能大量进水,某些层就可能进水少甚至不进水,导致不进水的油层里的油驱替不出来,造成采油死区,使产油量下降。为了使各油层注水注量合理、注水均匀,提高各油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钻井流体力学与冲砂过程中的流体力学结合,详细地论述了连续油管冲砂时各种水力参数与环空返速及冲砂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说明参数优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室内系列实验,对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十六大注水系统管线的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引起各注水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是注水水质的高矿化度和高腐蚀性离子含量;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对各注水管线的腐蚀程度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提出了防止腐蚀的技术措施应首先选择合适的管材,并配合适当的缓蚀剂,可实现对注水管线腐蚀的良好抑制,对采油三厂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裂缝井、大孔道、污染井等特殊井的分层注水工艺的分析,找出流量计分层段吸水量测试与同位素测试互补的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7.
注水开发是油藏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注水开发过程中生产井过早水淹,将降低油藏采收率,影响开发效果,因此建立分层注水开发油藏水淹动态跟踪模型尤为重要。基于传质传热基本原理,根据井温曲线确定注水剖面,应用Poisson过程分析法与概率论方法,计算注水开发油藏任一时刻各小层中含水饱和度、见水时间和含水率。模型考虑了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当储层逐步水淹后,计算含水率趋于实测含水率,计算误差小于5%。实例应用表明:注水强度大,存在裂缝等高渗透通道的小层,含水饱和度变化快,见水时间早,且含水率上升快,反之。研究成果为注水开发油藏采取抑制或延缓生产井水窜措施提供了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18.
连续油管的刚度小 ,在承受纵向压力载荷时易发生正弦形、螺旋形弯曲 (失稳 ) ,因而难以承受有效的压力载荷 .讨论了连续油管在受压缩载荷时发生正弦和螺旋形弯曲的条件 ;建立了任意井眼轨迹时连续油管受力模型 ,提出了起升、下放作业时的力边界条件 ,从而可以确定连续油管的作业能力 .它包括是否可以下达预定井底并以期望的作业力进行作业 ,确定连续油管各点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以判断该作业是否安全 .如果靠简单下放连续油管在井底不能实现预定作业力 ,则应使用加力器并在连续油管内部打压 ,采用迭代法求解 .同时 ,给出了简单下放和下放打压的计算实例 ,结果与实际工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连续油管注入器液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油管作业可节省大量的上卸扣时间,并能减少能量消,因此应用范围淡民扩大。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核心是注入器,根据注入的主要功能,提出一种新的 器液压系统,并对其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连续油管作业可节省大量的上卸扣时间,并能减少能量消耗,因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核心是注入器,根据注入器的主要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注入器液压系统,并对其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液压系统的主驱动回路与辅助驱动回路分开,主驱动回路主要满足负载特性的要求,辅助驱动回路主要保证灵活的操作性能,这样便于系统的调试和维护.在主驱动回路中采用闭式容积调速和节流调速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分别满足载荷扭矩为正和为负的负载特性要求.这种控制方式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系统.分析表明:新的液压系统既满足负载和操作要求,又节能可靠,是一种理想的连续油管注入器液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