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化研究》的总结与归纳,得出成本费用模型、受偿意愿模型和生态价值模型四种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模型的优劣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而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开展生态补偿实践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文中所提到的模型都在冀北地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得到了应用,适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分析国内外生态调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开放复杂生态网络系统特质、多重胁迫的生态响应关系揭示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调控机制的建立方面对生态调度发展的制约和挑战。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了包括整体战略、调控理论方法、技术保障及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生态调度总体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环境设计观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功能主义的设计现受到了批判,设计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随着生态心理学的诞生,环境设计的人文评价标准与生态标准得到了链接,环境设计需要从广义的生态观点出发,满足人的深层生态需要,创造符合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人工环境。这一环境设计观的变化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受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冲击,对此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环境设计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人工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演化需要人类的生态实践,生态实践的实质就是经济生产活动向自然的嵌入。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工自然的价值向度与生态尺度,进而提出了人工自然中经济行为的生态嵌入性问题和工业生产的生态界面概念,并从嵌入性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物质生产的性质及其与自然生产的关系,以及嵌入性生态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及其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安全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的破坏或威胁。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生态安全问题的产生,研究了其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生态安全的特点,探讨了应对生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东江源区森林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简易地价法和年金资本法等不同方法对源区森林生态价值进行核算与评估,为其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价值进行合理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高度和谐统一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乐爱国副教授所著《道教生态学》2005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25万字,分为道教生态智慧的历史渊源、道教生态学的哲学基础、道教生态学的理论要素、道教生态学的伦理建构、道教生态学的现实延伸等部分。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生态思想,试图建立“道教生态学”体系的学术专著。书中认为,道教的天地万物与人同源、同构以及同具有道性的本质是道教生态学的自然哲学基础;道教提出的“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是道教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要素;道教提出“慈心于物”的道德认知,倡导“仙道贵生”的道德情怀,建立“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构成了以普遍生命为中心的道教生态伦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不仅展现了今天所需要的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而且看到了可供今天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的四个特点,提出要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程度,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安全发展,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技术哲学语境下的“技术生态”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背景:技术建构论自身的缺陷与当代技术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要求技术观作出新转变;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生态学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技术生态是对技术体系内部或外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在共同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联动关系的一种形容与描述方式,其早期形态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组合工具。技术生态的判定标准有两条:至少由两种功能不同的技术构成,且技术之间要具有互补关系;技术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技术生态的基本结构分为由技术间互动构成的内部生态和技术与环境互动构成的外部生态。在一定意义上说,技术生态论是一门“关系”哲学,它强调社会与技术之间、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依存性、共生性与和谐性,追求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意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存在,特别是基于生态存在的生态实践活动及其实践活动的生态化。从生态哲学维度审视,生态意识表征从传统意识遮蔽自然向现代意识彰显生境的时代转换,其深层实质乃是关于人们的生态存在的观念反映。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生态环境一词在社会上和国内外的使用情况,讨论了其科学内涵。认为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是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发展、繁衍、进化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总和。文章还论述了生态建设的涵义及其在实施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生态人”的合法性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论证表明:当今时代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价值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14.
对绿色技术的哲学追问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分析技术本身的生态辩证,以解决技术能不能绿的问题;其次是弄清技术的生态界面,以解决技术怎么才算绿的问题;最后,必须完善绿色技术的生态评价,以解决技术能有多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弘扬经济理性,对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人类也付出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沉重代价。人们在反思经济理性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态理性的概念。何谓生态理性?超越经济理性,走向生态理性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要求我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从经济理性走向生态理性。弘扬生态理性,将人与社会融于自然,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表现在它既能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料,也能成为建设现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本文从(1)天道与人道一致的生态伦理信念(2)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念(3)仁爱好生的生态伦理情怀(4)资源爱护立法传统几个方面讨论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部少数民族宗教的生态观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生态观之关系密切,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对西部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西部大开发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宗教生态观,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生态"内涵及主体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尽论述"生态"内涵以及主体的演变过程.阐释了"生态"的内涵经历了由"关系论"到"和谐论"、"生态"主体从生物有机体到人类的演变历程以及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