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了谷氨酸阴离子(G-)和晶种对其晶体二次成核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速率随晶种粒度和晶种量减少而减少;在高过饱和度时G-对成核有促进作用,而在低过饱和度时则有抑制作用;晶体生长速率随粒度减小而增大;G-对晶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结晶时使用粒度小的晶种可得到粒度分布较均匀的晶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热处理对左旋聚乳酸(PLLA)及其与消旋聚乳酸(PDLLA)1∶1共混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PLLA结晶速率的加快是通过增强成核过程来实现的;冷却速率越慢,成核效应越显著,PLLA的结晶速率则越快。相比于PLLA,PLLA/PDLLA共混物的成核效应却表现出对冷却速率不敏感,与非结晶性PDLLA阻碍了热处理过程中局部有序结构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晶助剂在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结晶助剂(CGM)在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CGM对二次成核和附聚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粒度分布及扫描电镜(SEM)照片的对比,探讨CGM对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次成核过程中,添加微量CGM的溶液中一开始会形成大量的二次成核,但是,这些二次成核细粒子会被立即吸附到晶种表面或者快速附聚而形成大孔隙的聚合体,从而使得二次成核的细粒子数量减少;在附聚过程中,添加微量CGM有助于提高附聚阶段的黏结过程,形成结实的块状六角几何形状的附聚体;添加CGM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损时颗粒的破裂,从而形成完全黏结的附聚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添加晶种的二次成核结晶过程的特点,并基于Beer-Lambert定律、ΔL定律和粒数衡算理论,建立了包含透光率变量的间歇结晶动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KNO3水溶液冷却结晶实验的溶液质量分数、相对过饱和度以及透光率数据进行关联,一次性获得了结晶体系的三次成核和生长动力学参数,其值与文献值吻合较好。尝试以光学法关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将有助于结晶机理的深入认识,为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不同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相似,并且结晶过程依赖于冷却速率;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Avrami指数n平均值在1~2之间,说明结晶过程为二次成核,成核后生长形成棒状或纤维状晶体;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越小或冷却速率越快,越容易发生结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的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结晶形态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成核聚丙烯其性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究晶种添加量对于结晶动力学尤其是生长动力学的影响,以KNO3-H2O溶液为模型体系,结合光测法开展了添加晶种的间歇冷却结晶动力学实验.通过测定可反映结晶固相信息的体系透光率的变化曲线,结合溶液质量比和相对过饱和度等实测数据,借用前期所建的模型方程,拟合得到了结晶体系的成核与生长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回代计算的方法,考察并分析了晶种添加量对于结晶成核与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添加量的提高,结晶体系的成核效应逐渐减弱,生长效应逐渐增强,晶体产品的粒度更趋于均匀;同时,单个晶体的线性生长速率却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产品的平均粒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抗有机杂质镀镍添加剂对镍沉积晶体成核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有机杂质镀镍添加剂--“WDZ-961”对镍沉积晶体成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它对Ni^2+的电沉积过程中的成机理没有影响,无论镀液中是否加入该添加剂,电结晶都是连续成核过程,而另一方面,它又可加快电化学成核过程的速度,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透明成核剂二亚(3,4-二甲基)苄基山梨糖醇对聚丙烯(PP)的非等温结晶特性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添加透明成核剂可以使PP结晶速率、结晶温度和结晶度等结晶特征参数有所提高.其中:使半结晶时间t1/2缩短27%以上;Avrami指数n趋于3,表明结晶呈异相三维成核增长;结晶速率常数Zt增加50%以上.在相同条件下,单一加快降温速率,使t1/2和n减小而Zt增大,加快了结晶速率但不利于结晶温度和晶粒分布等结晶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从结晶粒径与晶核数密度关系,晶体生长速率与成核速率关系着手,研究了二季戊四醇和季戊四醇的结晶动力学特性。通过对两种不同物质结晶特征的分析,成功地从季戊四醇废渣中结晶分离二季戊四醇,一次结晶纯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WAXD和DSC研究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与反式-1,4-聚丁二烯(TPB)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WAXD数据表明了共混物中存在TPI和TPB晶体.结果表明修正的Avrami方程能较适宜的描述TPI和TPB组分的非等温结晶过程.TPI与TPB(Tp>119℃)的结晶分为初级和次级两个结晶阶段,TPB( Tp< 50℃)只表现出一个结晶历程.TPB对TPI的结晶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的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结晶形态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成核聚丙烯其性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用差动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一种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A)、山梨醇类成核剂(D)成核PP和纯PP的等温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结果表明成核样品缩短PP的半结晶时间,成核型A比D更明显;纯PP样品的半结晶时间正比于结晶温度,而成核PP的半结晶时间与结晶温度的关系在结晶温度低时,依赖性较纯PP的小,而在高结晶温度,半结晶时间对结晶温度的依赖性比较PP的大。成核剂的加入使PP结晶完善性提高,且熔融峰发生改变,熔融峰高温区出现一肩峰;而纯PP在低温区有一很宽的肩峰。根据半结晶时间,2种成核剂的成核效果为A>D,与非等温结晶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Avrami模型分析聚苯硫醚(PPS)/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行为,分别考察了PPS和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参数以及结晶活化能,揭示了PPS的等温结晶特性和少量CNT对PPS结晶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逐渐下降,说明复合材料的结晶是以依热成核控制为主;少量CNT的加入降低了PPS的结晶活化能,明显提高了PPS的结晶速率,同时使成核方式发生转变;纯PPS的Avrami指数n约为4,结晶方式为均相成核,而复合材料的Avrami指数n约为3,转变为异相成核;成核方式的转变大大的提高了PPS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5.
以空气-NaHCO3饱和液为介质,在新型碳化塔的模拟塔内,测定了气体流速ug、液体流速uL、液相内循环速度uc、晶浆平均停留时间τ等参数对结晶动力学的影响;重点研究聚丙烯酸钠加入碳化塔后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按Randolph和Larson模型计算了结晶成核速率B0和晶体生长速率G,并建立了结晶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酸钠,有利于增大结晶颗粒,改善重碱结晶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数值研究“二次成核”在喷雾冷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喷雾冷却换热原理和气泡-液滴动力学基本知识,对有气泡产生的换热表面进行数值研究,重点考察"二次成核"在整个换热过程中的作用,成核系数α和成核范围系数β变化对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核系数α增大,换热效果增强,当α>6时,增强效果已不明显;成核范围系数β=8为极值位置,增大或者减少都会使换热效果减弱.通过α=6,β=3,5,8,10的各种情况下的换热量计算,并与Cho,Ponzel提出的经验公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β=8的时,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符合最好,由此可以得出α,β的最佳值分别为6,8.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琥珀酸十八酯(OSO)晶体过饱和溶液的成核过程,测量了以诱导期表示的成核速率,讨论了温度、过饱和度和溶剂对成核速率的影响。OSO过饱和溶液的成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过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溶剂不同其数值也不同,实验结果根据经典成核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解偏振光强度(DLI)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研究了含不同成核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结晶行为。结果显示,成核剂的加入对PTT的熔融结晶温度、等温结晶速率和结晶形貌等均有影响。成核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PTT的结晶,其中滑石粉的效果最明显,苯甲酸钠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负载型β-成核剂成核PP分别与PS、AS、ABS共混制备了β-PP共混物。用DSC和WAXD研究了苯乙烯系聚合物对β-成核PP中的β-成核作用的影响和β-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熔融特性和β-晶含量。观察到随着苯乙烯系聚合物用量增加,β-成核PP的结晶温度稍有降低,尤其ABS。苯乙烯系聚合物加入不影响β-成核PP的熔融特性,呈现三个熔融峰。β-成核PP共混物的β-晶含量随着苯乙烯系聚合物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可得到β-晶含量高于80%以上β-PP共混物。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种分成核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氢氧化铝粒径为1~3μm的粒子质量信息进行分析,考察了超声波强化处理对铝酸钠溶液二次成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55℃)下,氢氧化铝固体中成核粒子数明显较多,表明超声波能够促进铝酸钠溶液的二次成核;在60℃和65℃实验条件下,虽然成核细颗粒数高于未用超声波强化的铝酸钠溶液的颗粒数,但远低于55℃实验条件下的细颗粒数,表明超声波强化促进二次成核,随温度升高,成核作用下降;在55℃时,低频超声波比高频超声波产生更多的成核粒子,低频超声波强化种分有更强的二次成核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