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电导率在土体10个土层中的剖面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表层,玉米地土壤电导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150 cm深度内土壤电导率平均值为林地>撂荒地>玉米地>水稻田。水稻田土层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电导率,可能主要受植稻过程中土壤淋溶及复盐基作用的影响;林地深层相对较高的土壤电导率可能主要受树木根系分布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中电导率与有机C、全量N、P、S、有效态N、P、S、pH、交换性Ca、Mg、K、Na、CEC、DTPA浸提态Fe、Mn、Cu、Zn之间具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由此,土壤电导率可作为指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影响可行的土壤化学指标。表4,参13。  相似文献   

2.
氮肥用量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采用田间微区池栽氮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油菜、生菜和茼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3种蔬菜的产量分别增加5.4%-25.9%、8.9%-28.8%和8.8%-21.7%,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是270kg/hm^2、180kg/hm^2和90kg/hm^2,施氮量与蔬菜品质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油菜和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0.97);茼蒿施氮比不施氮硝酸盐增加20.9%,不同施氮量之间无显著差异。3种蔬菜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最佳的施氮量分别是180kg/hm^2、180kg/hm^2和90kg/hm^2.表2,参5。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碱液吸收法对冬季稻田CO2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水旱轮作水稻季秸秆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越冬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单位草量与CO2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单位沟埋草量的越冬稻田裸田CO2季节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CO2通量和季节排放量与埋草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处理平均CO2通量在51.25 mg.m-2.h-1~84.92 mg.m-2.h-1之间,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季节排放量为1 591.40mg.m-2.h-1~1 936.12 kg.hm-2,各处理平均CO2通量和CO2季节排放量均小于空白对照。单位草量CO2通量随埋草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范围为10.63 mg.m-2.h-1~30.69 mg.m-2.h-1,处理Ⅰ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应用盆栽试验以及张守敬和S.C.Jackson无机磷分极体系和olsen法研究了在不同施磷水平下土壤磷素活化剂对黑土中Fe-P、Al-P、Ca-P、O-P及土壤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化剂可提高Fe-P、Al-P、Ca-P和无机磷总量,增强转化土壤有效磷能力。表5,参8。  相似文献   

5.
叶龄模式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根活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龄模式技术、盆栽培养方法,对水稻的两个氮水平进行施肥期和施肥量调控,研究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数和根系氧化力变化的影响,从而调整颖花根活量,以及与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颖花数增加,尤其是增加颖花分化期的氮肥用量,可明显提高总颖花数。粒肥比例高,有利于提高根系氧化力。不同生育期,根系氧化力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12*和0.0640。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生育后期施氮量提高颖花根活量、降低空秕率,促进水稻高产。颖花根活量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4**和r=0.5025。图3,表4,参12。  相似文献   

6.
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土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土壤微生物量C、N动态变化,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量及qMB值,增强了农田暗棕壤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农田暗棕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7.
农肥和化肥对黑土氮素转化功能菌和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玉米田黑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土壤氮素转化功能菌及其活性在不同施入量农肥和化肥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农肥高量处理使土壤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升高,分别是对照的2.22倍和4.09倍,而化肥高量处理使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是对照的8.49倍;农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促进作用,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脲酶,土壤微生物量氮与过氧化氢酶和土壤氨化细菌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氨化细菌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免耕对黑土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的耕作定位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免耕和常规耕作对东北黑土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的影响.试验设计为裂区随机区组设计(免耕和常规秋翻两个处理),4个区组,种植作物为玉米和大豆.在玉米6叶期和8月末或9月初两次测定蚯蚓数量,土壤密度秋收后测定.采用SAS软件对2004~2006年的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进行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作物类型和采样时间对蚯蚓数量的影响较大,均达显著差异(P《0.05).免耕处理的蚯蚓数量是秋翻处理蚯蚓数量的2.4倍,种植大豆的蚯蚓数量是种植玉米蚯蚓数量的1.6倍,第1次的蚯蚓数量是第2次蚯蚓数量的1.9倍.耕作方式和作物类型对土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虽然免耕处理使5cm~10cm的土壤密度略有增加,但免耕的土壤密度与秋翻的土壤密度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同常规秋翻相比,免耕明显增加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而且不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对洪湖地区地下水动态和土壤潜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对于长江水位变化的响应是通过地下水位变化间接实现的,因而直接研究三峡工程对土壤潜育化的影响比较困难。首先通过建立长江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阐述了长江月均水位每上升或下降0.5m、1m、1.5m、2m所导致的地下水月均水位的变化。引用地下水位相对变幅,建立其与距离的线性关系,计算得长江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有明显影响的距离为21kin,影响最远可达27kin。然后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洪湖地区地下水位与土壤潜育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对各土层的潜育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遥感影像,描述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土壤潜沼化的演变及趋势,为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图3,表3,参12。  相似文献   

10.
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受土壤氮素水平制约。不施氮和常氮处理,CO2浓度升高对其影响不显著;高氯处理,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相对充足,微生物活性不受氮素限制,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置于CO2浓度升高环境中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上显著水平(P〉0.05)。施氮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增加。图2,参13。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际水协会IWA发布的国际评价基准 Benchmark,建立了与污水处理厂实际特性相近的标准仿真平台.对污水处理传统A2/O工艺做了合理改进,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取消内回流.应用该平台分别对晴天、雨天与暴雨三种天气的工艺过程模拟,验证了工艺改进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A2/O工艺相比,出水指标差别不大,但污泥泵能耗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12.
黑土长期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24年8个轮作周期,在黑土上长期不施肥(CK)情况下,作物产量下降了8 2%,单施有机肥(D1)产量增加了9 6%,;单施化肥(N1P1K1)产量增加了31 6%;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D1N1P1K1)条件下,产量增加了43 0%。施肥对小麦的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玉米,对大豆产量的贡献率最低。氮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对产量的贡献率最低。表2,参3。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Al2O3陶瓷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有限元理论,利用工程数值模拟软件ANSYS对Al2O3陶瓷电火花加工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对加工后放电坑的深度和宽度进行了预测。仿真结果表明Al2O3陶瓷电火花加工的最高温度为9000℃以上,但高温影响区范围很小;其温度分布在加工区内随着脉冲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加工区外温度保持室温不变。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与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是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于2030年之前达峰的必经之路.通过将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共同纳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构建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将我国六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动分解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四个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2030年之前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达峰路径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对所有行业而言,规模效应是促进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且该作用在十五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相反,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对行业碳排放的增加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能源结构效应对碳减排的影响较为微弱且在方向上存在着行业差异.2)对于化学原料及制品、非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四个行业而言,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尽管该效应的作用强度在时序维度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比,石油加工、电力生产供应两行业的碳减排主要依赖要素替代效应.3)在高排放情景下,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难以在2030年之前达峰;而在中排放和低排放情景下,六大行业的碳排放将分别于2023年、2017年前后达峰.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和轮作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周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下辽河平原不同耕作和轮作措施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周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表层(0cm~5cm)高于下2层;在免耕实施6年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平均比常规耕作高12.4%;在相对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免耕土壤微生物更新比常规耕作快。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生物肥、化学肥料组合施肥技术对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各处理较单施化肥,产量提高1.70%~18.4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6~0.2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处理A:有机肥 土壤磷素活化剂 化肥(磷1/2)比对照增加18.8%,处理C:有机肥 酵素菌肥 化肥(全量的2/3)增加24.5%。  相似文献   

17.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碳泄漏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建立了碳排放泄露模型,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分解为消费、投资、出口引起排放量及进口避免排放量等部分. 并推算了中国主要年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分析了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泄漏(转移)问题. 结论认为: 出口总量的增加是中国碳排放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 中国对外贸易导致的碳泄露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运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将城中村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其次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收集治安风险数据,然后利用移动互联网收集城中村外来人口信息,通过智慧城市大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治安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可视化信息;用i-beacon技术设置可提供公共服务的虚拟地理围栏;建立了城中村C~2I~2O模型和警力配备模型;通过定义k-关联事项和频繁关联事项,对城中村常见犯罪行为进行频繁关联事项规则挖掘.最后以贵阳市云岩区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智慧城市的设计为实例,从网格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建立城中村信息大数据库以及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对该市的治安风险管理进行案例分析,计算了相应的警力数配备.本研究为城中村的智慧化和警力数配备提供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