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丙烯酸接枝 ABS产物在 1 71 7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 C=O基吸收峰 ,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 ,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 ,开始时迅速升高 ,以后只略有增大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接枝率增加较快 .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红外光谱分析 表明,丙烯酸接枝ABS产物在1717cm“处出现了明显的C=O基吸收峰,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开始时迅速升高,以后只略有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 高,接枝率增加较快.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最后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 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苯甲醇中丙烯酰胺 PET 切片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发现随反应时间延长,引发剂BPO 浓度增加,接枝率提高。在40~90℃范围内随反应温度提高接技率增加。随单体丙烯酰胺浓度提高,接枝率下降,发现苯甲醇、BPO 对 PET 均有降解作用。用接枝产物和 Nylon 6试纺并列型复合纤维,并对复合情况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4.
采用接枝共聚合制备交联明胶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Gelx-PNIPAM)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体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加料方式等因素对接枝率(YPG)的影响。结果表明:YPG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达到最大值后,再降低。将交联的明胶颗粒放入去离子水中溶胀24h,滴加引发剂后,再滴加NIPAM溶液的加料方式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两相微观结构比其共混物更均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琼脂糖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顺序对转化率,接技效率等的影响.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接枝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接枝共聚物可溶解于部分有机溶剂剂,并具有良好的热压成型性质.  相似文献   

6.
无规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将无规聚丙烯(APP)与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共聚制得接枝共聚物APPgMA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BPO浓度、单体MAA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低于12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接枝率显著增大;当聚合反应温度高于120℃时,接枝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最适宜的w(引发剂)为1%,m(MAA)/m(APP)为025/1.利用红外光谱证实了接枝物APPgMAA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琼脂糖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顺序地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与尼龙-6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乙酰丙酮锰(Mn(acac)3)为引发剂,丙烯酸为单体、对尼龙-6短纤维进行化学接枝共聚反应.结果表明、纤维的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不同而异、接枝后的纤维、其吸湿性、抗静电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在水介质中,α-甲基丙烯酸在高压聚乙烯颗粒表面进行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它的接枝度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及裂解色谱等方法,分析证实了接枝链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甲基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固相接枝共聚方法制备甲基丙烯酸 (MMA)接枝粉料聚丙烯共聚物 (PP -g -MAA) ,讨论了单体MAA与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采用红外光谱和化学滴定方法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 ,同时用TGA考察了接枝物的热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当反应温度为12 0℃ ,反应时间为 2h ,PP∶MAA∶BPO为 10 0∶2 0∶2 .5时 ,可获得最大接枝率 12 .8% .PP - g -MAA可作为PP/CaCO3 复合体系的增容剂 ,它明显改善了两相的相间结合 ,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HDPE固相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研究丙烯酸(AA)在粉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的固相接枝反应.红外光谱证实了该接枝反应。X光衍射发现接枝后的HDPE结晶度下降不多,表明接核反应发生在HDPE的无定区域和晶区表面或晶区缺陷上。实验还发现,随着引发剂用量、HDPE颗粒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单体/聚合物比增加,接枝率提高。本研究制得的HDPE—g—AA,其接枝率可高达15.92%。  相似文献   

13.
氯化聚乙烯接枝水溶性单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胀悬浮接枝共聚法,将水溶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接枝到疏水性氯化聚乙烯(CPE)大分子链上,合成双亲性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反应条件(膨胀剂、单体、引发剂和分散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分散介质用量)对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规律,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作分散介质,乙酸乙醋作膨胀剂的溶胀悬浮接枝体第。在回流温度和一定搅拌速度下,可实现CPE接枝水溶性单体AA、AM且接枝(效)率较高。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CPE-g-AA接枝体系:CPE/AA/BPO/EA/H2O=2/2/0.65/5/50(g/g/g/mL/mL),反应温度80℃;CPE-g-AM接枝体系:CPE/AM/BPO/EA/H2O=2/2/0.07/8/50(g/g/g/mL/mL),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均为3h。  相似文献   

14.
用固相接枝法制备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分析讨论反应时间、温度、BPO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聚氯乙烯膜接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苯乙烯(St)对聚氮乙烯(PVC)的溶胀渗透,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BPO的浓度,苯乙烯以及氧气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光光谱和DSC加以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800C,反应时间7.5h,BPO浓度0.03mol/L,St与PVC膜的质量比450,且通氮排氧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接枝苯乙烯的聚氯乙烯膜热稳定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固相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丙烯酸(PP-g-AA)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界面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容易实现,接枝率可达5.8%,接枝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PP-g-AA可明显改善PP-CaCO3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接枝方法,研究了芴酮(FL)引发丙烯酸(A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过程,探讨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表面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5%~20%,聚合温度为70~90℃范围内,增大单体浓度、提高聚合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采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成功地引入到LDPE膜表面,接枝率最高达到8.24%,改善了LDPE膜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8.
多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两种单体,通过固相法对聚丙烯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PP-g-MAH/St),并通过红外谱图进行表征.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用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测定了接枝产物流动性能,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接枝产物结晶特点.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单体(St比例为25%)使得接枝率提高近1倍,接枝效率提高1.5倍,适宜的引发剂浓度为6%,共单体加入量为12%时,接枝率能达到2.2%,反应时间90 m in后接枝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非织造布进行改性,提高其表面润湿性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和壳聚糖为接枝单体,烷基糖苷为溶胀剂在氮气保护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接枝单体丙烯酰胺和壳聚糖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X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