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匀给予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液2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每日2次,用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24小时纳洛酮总剂量4mg,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23例患者中20例治疗好转,另外3例因病情无变化或恶化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16例治疗好转,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插管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评价在普通病房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3例,分为A组(常规治疗+NIPPV)47例,B组(常规治疗)46例,动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90m in、6、24、48h及1周后血气分析,以及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意识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需要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例数。A组患者治疗后90m in、6、24、48h及1周后血气分析,与B组患者相比较,pH、PaO2、PaCO2均得到明显的改善,A组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下降,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两组在临床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和气管切开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双水平正压通气(B iPAP)呼吸机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时,能缓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了呼吸功能,减少了并发症;可作为此类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通气组(NV,n=29)和无创通气+高流量吸氧(NV+HFNC,n=29),分别比较两组在患者拔管后的4h、12h、24h及48 h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30 d及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拔管后4h、12h、24h及4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以及48h后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入院30d和90d、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V+HFNC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均小于NV组,且在拔出气管插管后的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V+HFNC组在拔出气管后的48h内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NV+HFNC序贯治疗通气策略可减低拔管后患者呼吸频率及48h内气管插管再插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水平尤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诊抢救患者按读取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通气治疗并每天两次给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给予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通气前通气后3h、12h、24h、72h作血气分析,比较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pH、PaO2、PaCO2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皋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气后3h、12h、24h、72h时pH、PaO2、SpO2逐渐上升,PaCO2逐渐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BiPAP通气联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通气,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和C02潴留,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为更好地选择NIPPV的临床应用适应症提供依据。方法对79例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4h、24h、3d及5d动脉血气、意识、治疗后患者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经NIPPV治疗,与治疗前比较,68例患者PaCO2明显降低、pH升高,均脱机出,有效率达86.1%;7例改为有创通气,4例放弃治疗。结论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并重症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意识障碍并非无创通气的绝对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符合无创机械通气条件6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h后的呼吸、心率、PaO2、Pa02/FI02;上机时间、生存率以及x线胸片对比。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窘迫症状缓解,Pa02、氧合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呼吸困难减轻,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上机时间(6±4)d,胸部x线胸片示病灶明显吸收46例,其中8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7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可以迅速纠正缺氧,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郭皓  孔亮  李玉红 《科技信息》2010,(9):409-40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救治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对2005年6月-2008年6月应用CBP治疗24例A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70.8蚴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12.5%)转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血透治疗,4例死于原发病。结论:CBP治疗重症ARF患者疗效肯定,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单腔气管导管用于儿童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单腔气管导管用于儿童单肺通气(OLV)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4例行胸科手术患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将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φ:2.8mm)引导下置入健侧主支气管,并经听诊后确定封堵效果。观察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5mim后(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单肺通气结束后(T4)的心率HR、血压BP、Sp O2、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压力(PAW)变化。结果:左侧单肺通气5例,右侧单肺通气9例,单肺通气时间40~210mim。全组病例Pa O2:T2较T1明显下降(204±102.2),T3持续小幅下降(202.9±112.3);T4基本恢复至单肺通气前水平(393.6±88.3)。Pa CO2:T2上升(36±4.8),T3持续升高(39.6±5.2),T4降至术前水平(36±5.1);PAW:T2升高(22±2.9),T3维持较高水平(21.4±2.3),T4恢复术前水平(17.9±1.9)。全组病例p H值各时间点数据无明显变化。结论:单腔气管导管能够安全的用于儿童的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内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7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它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内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h、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VALI。结论呼吸机环路内给氧疗效肯定,出现VALI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权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汪向海  王莹 《科技信息》2013,(10):154-15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pH、PO2、PCO2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也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AECOPD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徐小琴  王道芳  张盼  陈康康 《甘肃科技》2014,30(24):138-139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与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1)麻黄素点鼻、121服阿奇霉素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3次/d,1.2.1.6mg/kg/d,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n=21)除沐舒坦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6%,脓涕量减少及鼻腔通气改善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2.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确掌握气管插管的方法,积极做好医护配合,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87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抢救护理病历进行总结回顾,从插管开始的用物准备到插管时的医护配合,再到呼吸道的管理,依照机械通气护理规范进行归纳对照。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不断广泛应用,通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肖转荣 《甘肃科技》2023,(1):104-106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定西市人民医院ICU接收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2组内。其中将采取常规ICU护理的42例设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的42例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谵妄发生情况、谵妄持续天数、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评分。研究组谵妄总发生率11.90%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谵妄持续天数、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均明显较参照组短(P均<0.05);2组干预后APACHE II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较同期参照组低(P<0.05)。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谵妄发生率,显著缩短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并大大改善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鼻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8例被随机分为HFJV组和对照组,HFJV组(48例)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经鼻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对照组(50例)在传统常规治疗上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结果HFJV组通气治疗后,4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好转(P〈0.01),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1);HR、RR、PaO2、SaO2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6.0%)。结论经鼻HFJV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可作为抢救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血浆置换(PE)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PE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好转率68.42%,对照组36.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早、中期治疗效果更好,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9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81.63%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后多项肺功能指标如1 s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评价该法的生理效应 方法 选择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13例,待符合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 分别于基本符合拔管条件下的机械通气时,以及拔管后3h条件下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 结果有创通气向无创通气转换过程中,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 05) 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顺利实现有创性机械通气向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