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观察小麦-黑麦代换系植株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分析品系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小麦-黑麦二体代换系1R/1A, 1R/1D, 1R/1B, 5R/5A, 6R/6A后代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检测到减数分裂时期中期I有游离单价体出现,多为1~2个,有分离不同步现象,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桥,末期出现微核等染色体异常行为,说明黑麦染色体导入后影响小麦染色体配对.不同代换品系配对情况不同,说明不同黑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补偿功能有差异,对小麦染色体的配对影响也有差异.充分验证了黑麦染色体进入小麦对小麦染色体配对有一定的影响,在高世代仍需做细胞学检测,从中选出稳定的、补偿功能好的、有利用价值的代换系.  相似文献   

3.
远缘杂交是获得近缘种属优良基因和性状的重要方法[2].中间偃麦草具有抗锈病、白粉病、大麦黄叶病毒(BYDV)、根腐病及抗蚜、抗小麦蝇蚊、抗旱、耐寒、耐盐碱及高蛋白等许多有益基因.中间偃麦草是最早被选为小麦远缘杂交的优良亲本之一[3].本文通过对多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及分析,揭示远缘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行为的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大量二价体和多价体、染色体粘联、染色体断片、微核、四分孢子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是远缘杂交的两个亲本间染色体组存在差异造成[6].可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两个亲本间的亲缘关系、新类型形成的可能性和遗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黑麦代换系间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麦-黑麦5R/5A二体代换系与6R/6A二体代换系间杂交,观察子二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分析染色体并常行为及其与染色体易位的相关性。由于减数分裂是高等生物形成生殖细胞的时期,因此,是染色体变异的敏感时期,又是将变异传递给子代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单价体、多价体、落后染色体、微核等染色体异常行为,这些现象会影响染色体配对、交换,对研究染色体易位的形成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它富含植物蛋白、磷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大豆深加工的迅猛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会越来越强。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大豆产量徘徊不前,其主要原因是大豆单产不高,单位面积效益较低等。如何创新大豆栽培技术,通过提高大豆单产带动大豆种植效益增加对大豆生产尤为重要。通过笔者在大豆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总结出大豆创高产栽培八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辣椒牛角椒2号为材料,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观察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减数分裂之前,小孢子母细胞中的微管较短,分散在细胞质中.在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质中的微管形成纺锤体.进入减数分裂Ⅰ后期,纺锤体微管缩短,被拉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之间存在极丝微管.到减数分裂Ⅰ末期,微管集中在2个新形成子...  相似文献   

7.
用来自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的杀配子染色体2S(2S染色体带有GC基因),诱导普通小麦一黑麦(secale.cereale L)二体代换系(5R/5A)的染色体断裂,观察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在减数分裂中期I和中期Ⅱ均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多价体,后期Ⅰ和后期Ⅱ出现大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和桥等异常现象,在二分孢子和四分孢子中出现较多的微核.因此,利用带有杀配子染色体的代换系间杂交来诱导染色体易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本实验通过根瘤菌266,138和257按不同比例混合,侵染大豆使之结瘤,并测定结瘤数量与平均瘤重,来推断哪种比例最适合结瘤.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发现,RhizobiumfrediUSDA257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266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38在我国栽培大豆上结瘤阻断作用不明显,同时发现,以266:257=1:1混合时,结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5、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要勤中耕。苗高3~6厘米时间苗;苗高6-9厘米时,结合中耕按株距5-10厘米定苗。苗高15厘米时,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3公斤左右、硫酸铵7、5公斤左右,或施人、畜粪尿1200公斤左右,然后覆土浇水。除留种地块外,在8-9月柴胡花序形成期,将花序全部割去(割掉部分晾干待售)。第一年立秋前后,每亩追杂肥100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  相似文献   

11.
植物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是染色体识别和基因定位研究中较为直接和简便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查阅的近二十年来发表的有关60余篇文献,对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核型与分类,性染色体,染色体多性及杂交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异在鱼类分类,杂交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科学实验,工程测试,专家系统中蕴含一类问题:如何从有限次随机观测中识别出一个布尔函数,它能最佳表示出此观测集中的关系。该文给出一些求解此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应用5—羟色胺特异性抗血清,对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细胞在乌苏里蝮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其中幽门部5—HT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密度为最高,食管部最低,同时对其分布型的原因、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银边吊兰小孢子发生及花粉发育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4分体以线型排列为主,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前细胞质定向集中,生殖细胞定向移动,游离在培养细胞质内后,细胞壁消失。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早期胚胎两类表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花背蟾蜍早期胚胎具有的两类表皮细胞在超微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无纤毛细胞含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以及大量的粘液泡,含较少的黑色素颗粒,细胞游离面具丰富的微突起。纤毛细胞含较多的黑色素颗粒、大量的卵黄小板和脂滴,很少能观察到细胞器,无粘液泡,细胞游离面具很多较长的纤毛。这些结构特点与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88~1990年,笔者用五级目测草害调查法调查了兰州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兰州地区麦田杂革共31科172种。藜(Chenopodium album L.)、野燕麦(Avenafatua L.)、荞麦蔓(Polygonum convolvulus L.)、猪秧秧(Galium aparine L.)、日本天剑(Calystegia japonica Choisy)、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为优势种杂草,它们的发生面积大,密度高,危害重。区域性主要杂革有12种,也是化学防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等温电荷理论及其检测固体介质中的陷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级陷阱化模型出发,推导出可用于检测固体介质中陷阱分布的等温电荷方程.基于固体介质在电场下注入载流子形成的空间电荷位置分布形式,提出用表面电位技术分开电子性和空穴性陷阱的实验方法,从而得到了单载流子陷阱信息.将理论与实验结合,测得了介质聚丙烯(PP)的陷阱分布.文中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方法对于研究固体介质的陷阱信息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棕黑锦蛇(E.schrenchi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棕黑锦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和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或固有膜,梭形嗜银细胞两端都有突起,分别伸向肠腔和固有膜,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嗜银细胞兼有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两种蹄盖蕨导管分子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猴腿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和中华蹄盖蕨A.sinense根和根状茎管状分子,结果表明这些管状分子是导管分子,这些资料将有益于我们探讨认识蕨类导管分子进化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