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省地矿局鄂东北地质大队在大洪山地区进行金刚石地质找矿工作中,首次发现金刚石新源岩——钾镁煌斑岩。新发现的钾镁煌斑岩体地处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北邻襄樊-广济深断裂。深断裂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是老活动带,其地质环境与澳大利亚西部钾镁煌斑岩相似。岩体大都单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宁乡等地多个含有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的重砂矿物进行了分离,利用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图像及LA-ICPMS等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成分、内部结构及U-Pb同位素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钾镁煌斑岩重砂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与钾镁煌斑岩有关锆石的U-Pb年龄显示研究区的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其中宁乡Ⅰ号及Ⅲ号岩管钾镁煌斑岩4颗重砂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6 ± 5.1)Ma,显示出较为年轻的特点,但石门上五通地区白垩系红层中也发现具有207Pb/ 206Pb 谐和年龄为(2 008±29)Ma古老岩浆结晶锆石的存在,证实该地和金刚石有关火山物质的来源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桂北罗城水牛峒煌斑岩位于桂北地块九万大山隆起地带。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水牛峒煌斑岩为辉石云煌岩,SiO_2及MgO含量明显低于扬子板块地区和西澳钾镁煌斑岩,根据主量元素特征将其分类为超钾质煌斑岩;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高场强元素亏损(HFSE),K、P、Ti、Nb、Sr相对亏损明显,具有与大洋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岩特征。结果推测研究区可能存在两期次的煌斑岩岩浆活动,区内煌斑岩形成年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白垩纪。该煌斑岩形成于大陆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扬子和华夏地块新元古代的俯冲。  相似文献   

4.
扬子克拉通原生金刚石矿找矿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问题。金刚石及其寄主岩石蕴含了深部岩石圈地幔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可为原生矿找矿提供重要的约束和指示。通过对贵州101地质队过去发现的镇远钾镁煌斑岩区199颗原生金刚石及周围水系中16颗砂矿金刚石的形态学(包括表面微细生长)和熔蚀特征的对比,并结合红外光谱测试,进一步探讨了贵州金刚石携带的地质找矿信息。新的测试结果显示,贵州原生金刚石具有颗粒普遍较小、破碎度大、存在(95%)强烈熔蚀、表面附着物丰富、发蓝白色荧光、所有样品均无磷光等特点,红外无损测试确认Ⅱa型金刚石的产出比例高,但低于原先部分学者估算的比例;通过与砂矿金刚石对比,确认所测试样品的寄主钾镁煌斑岩不可能是贵州或湖南沅水已发现砂矿金刚石的直接源岩,扬子克拉通应当还存在其他规模性的金刚石原生矿或者来源;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室内样品测试,确认所研究的钾镁煌斑岩为浅部相,而非根部相,暗示贵州镇远地区原生金刚石找矿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天然金刚石的形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金刚石形成时深部源区地球化学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砂矿金刚石则会因为二次搬运、沉积等环境改变而形成叠加的形貌特征,依据其蚀像形貌,可以探索金刚石在地壳表面存留的时间及其经历的搬运过程。对湖南现代河流小颗粒砂矿金刚石样品晶体形态、表面微形貌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表面蚀像形态丰富且清晰,金刚石在经历地表沉积搬运后表面特征仍保留较好,表明其地壳的存留及搬运时间较短。部分样品(111)面呈现复三角形形状,晶面出现较多三角形和少数六边形蚀像,反映其寄主岩石岩浆喷发时相对富H_2O流体。结合扬子克拉通已发现含金刚石微粒钾镁煌斑岩的事实,推测湖南砂矿金刚石原生矿寄主岩石更大可能是类似钾镁煌斑岩的岩石。结合湖南砂矿金刚石晶体形貌、包裹体等方面特征与西澳金刚石存在相似性、Rodinia超大陆裂解前与扬子克拉通之间存在的联系等,暗示至少部分湖南砂矿金刚石的来源和西澳金刚石的源区具有内在联系,其最早的形成时间应该不早于古元古代,更大可能和新元古代板块聚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针对致密坚硬煌斑岩侵入煤层引起的采掘困难,以山西大同同发东周窑煤矿的煌斑岩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pH值溶液浸泡岩样,对浸泡后煌斑岩岩样的峰值强度、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探究化学溶液对煌斑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腐蚀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的化学溶液腐蚀下,煌斑岩会发生损伤软化,不同溶液对煌斑岩抗压强度的损伤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且软化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中性溶液主要溶蚀黏土类矿物,酸性溶液会加速侵蚀煌斑岩中的坚硬碳酸盐,碱性溶液主要腐蚀煌斑岩中的石英等矿物;酸性溶液与煌斑岩发生剧烈反应,试样表面产生大量孔隙,岩石结构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松散。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煌斑岩侵入情形下的快速采掘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解体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线地质填图和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研究表明,构成"库地蛇绿岩"的超镁铁质岩石和火山-复理石建造在产状和变形、变质等地质特征上存在着截然的差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也显示着它们可能属于2个不同时代的岩石组合,因此建议将其解体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在早古生代早或中期发生构造侵位,构成加里东期古昆仑造山带的一个构造单元,被早古生代末期和晚古生代早期形成在拉张构造背景的碱性花岗岩和煌斑岩脉侵入,显示已经作为新一期构造旋回基底的一部分;后一部分形成在中泥盆世至石炭纪,是新一期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辽东青城子矿集区煌斑岩岩石成因、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质意义,通过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系统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青城子矿集区煌斑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煌斑岩具有低硅、富镁铁的特点,煌斑岩侵位年龄为(226.0±1.0)M a~(227.7±1.3)M a,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推测煌斑岩是扬子克拉通-华北克拉通深俯冲过程的板片断离的产物,扬子克拉通的深俯冲和陆-陆碰撞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在中生代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引言煌斑岩是一种脈状侵入岩。1936年克諾勃夫比較簡括地总結了煌斑岩的定义:“煌斑岩系一种相当於正长岩和閃长岩的深色脈岩,具有粒状或斑状結构。倘若是斑状結构,則斑晶几乎全部是由深色矿物組成,而长石祇見之於石基中”。事实上,此定义尚不够全面,因为除去最常見的相当於正长岩和閃长岩的煌斑岩外,还发現一些相当於辉长岩和鹼性岩的煌斑岩。煌斑岩和主要侵入体往往在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上  相似文献   

10.
胶北乳山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稀土矿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对乳山金矿石英脉中首次发现的稀土矿物独居石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石英脉中独居与钾花花岗岩围岩中的独居石既有相似性, 又有一定差异,前LREE更为富集,说明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LREE得到进一步集中。与不同地区、不同成因独居石的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对比分析表明,乳山金矿石英脉中独居石LREE最高,尤其以La最为显。对含金石英脉、钾化花岗岩、煌斑岩和变质岩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 前两关系密切,与煌斑岩也有一定联系,但与变质岩关系不大。在统一的深部构造背景下,通过花岗岩钾化蚀变作用形成了含金成矿流体,并在合适构造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1.
探讨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动力学原理。选择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全岩、黄铁矿以及锆石样品,测试锶、钕、铪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多不杂铜矿床样品中的Sr初始值介于幔源镁铁质岩石Sr同位素的平均值和壳源硅铝质岩石Sr同位素的平均值之间,靠近幔源镁铁质岩石,暗示花岗闪长斑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幔,在上升侵位时与硅铝质地壳物质发生交换,使其具有壳幔混染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对高(~(87)Sr/~(86)Sr)i、低~(143) Nd/~(144) Nd的特征是交代富集地幔的反映,锶同位素的迁移行为与成矿元素相似,携带含矿物质的流体由斑岩体向围岩进行了迁移,并与围岩之间发生充填交代,导致变质砂岩含矿;锆石ε_(Hf)(t)值基本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是有较多幔源组分参与成岩的标志,指示幔源岩浆作用过程中伴有地壳流体的混染。矿床成因综合研究初步揭示多不杂铜矿床是由地幔流体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12.
在湘东北中生代陆内拉张带中发现了一组特殊的钠质煌斑岩.岩石以富Na 2 O,高TiO 2 和Nb,Ta,Nd,LREE弱富集以及不出现负铕异常为特征.测得Rb-Sr同位素年龄为136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5331,Nd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512639~0.512654,ε Nd (t)值为+3.5~+3.8.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地幔源区性质,构成特殊的钠质煌斑岩地幔源区.推测钠质煌斑岩形成于板内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地幔热点式构造环境,来自软流圈含挥发分的流体/熔体与下地幔的交代作用可能是制约钠质煌斑岩形成和陆内拉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煌斑岩的一般特征煌斑岩是一种暗色脉岩,以其特有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结构和产状的不同可以和其他的火成岩相区别。一般认为煌斑岩应包括下面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同矿区塔山煤矿3—5号煤层上部层状煌斑岩造成坚硬顶板初步垮落步距增大,冲击矿压事故频发,提出只有软化煌斑岩才能彻底根治该类事故,设计了煌斑岩软化试验手段。分别从遇酸后的宏观现象观察、强度损伤、弹性模量损伤,以及遇酸前后试件的扫描电镜试验等几个方面,探究煌斑岩的软化机理和软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酸溶液浸泡后的煌斑岩肉眼可见孔隙存在;煌斑岩遇酸后,其抗拉强度明显降低,最高强度损伤可达42.29%,且溶液pH值越低强度损伤越大;弹性模量损伤最高可达39.69%,可见遇酸后煌斑岩更容易发生变形;强度降低是因为煌斑岩遇酸后内部产生较多的孔隙,当试样受压时孔隙裂隙扩展贯通成软弱面,试样更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发育一些小规模的煌斑岩脉,岩脉穿插于前泥盆纪地层及岩体中,岩石w(SiO_2)=46.93%~56.82%,w(K_2O)=0.64%~4.12%,属钙碱性系列煌斑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1.534 5×10~(-4)~2.744 9×10~(-4)),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La、Ce、Sr)和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岩石w(~(87)Sr)/w(~(86)Sr)=0.713 716~0.716 950,εNd(t)=-6.713 9~-8.3986,w(~(143)Nd)/w(~(144)Nd)=0.512 036~0.512 117,具有高Sr低Nd的特征.煌斑岩源岩具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的性质,源区可能为EMⅠ型富集地幔.煌斑岩的形成指示党河南山地区在海西早期已经处于碰撞后的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大别地块中的非镁铁质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并描述了大别地块东南部几种新的非镁铁质高压变质岩石,这些岩石的存在为区域规模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科马提岩(Komatiite)是1969年Viljoen等根据南非巴伯顿山区科马提河命名的,用以包括当地早寒武纪斯威士兰系超镁铁质到镁铁质的一系列海底喷发火山熔岩。它们是太古代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产状、岩石组合、化学成分、结构构造、成矿专属性,都与其它岩类不同,而自有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钼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国际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的瓦吉里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的M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瓦吉里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具有相近的Mo同位素组成,其平均值为-0.18‰±0.04‰(2 s.d.;n=11)。在瓦吉里塔格岩浆体系中,岩浆分异没有导致明显的Mo同位素分馏。瓦吉里塔格岩石中Mo同位素与其(~(87)Sr/~(86)Sr)_i和ε_(Nd)(t)值呈现一定相关性,指示其地幔源区不均一性。此外,这些岩石δ~(98)Mo值低于洋中脊玄武岩δ~(98)Mo值范围(~-0.15‰),指示它们的源区很可能受到早-中古生代南天山洋板片俯冲的熔体交代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丰富的岩石系列可归因于不均一的地幔源区以及地幔柱-岩石圈-俯冲洋壳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智龙  王联魁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291-1297
分析了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和固定铵的含量与原始地幔现代值相比,本区煌斑岩上具有相对高^87Sr/^86Sr比值(0.70644-0.70895)和低^143Nd/^144Nd比值(0.512436-0.512524);岩石固定铵(NH^+4)含量(74.34*10^-6-468.72*10^-6)明显高于其他幔源岩石(1*10^-6-27*10^-6),低于矿区炭质围岩(7  相似文献   

20.
绿泥石化是铀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蚀变类型,针对采自相山南部地区的花岗斑岩岩石样品研究发现,绿泥石化是这一花岗斑岩中常见的热液蚀变现象。选择相山南部地区花岗斑岩中绿泥石进行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测定各个地区花岗斑岩中绿泥石的化学成分,计算了绿泥石中Al~Ⅳ、Al~Ⅵ、n(Al)/n(Al+Mg+Fe)及n(Al~Ⅵ+Fe~Ⅱ)-n(Mg)等相关指数及其形成温度。讨论绿泥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表明:1)相山南部花岗斑岩中绿泥石主要由黑云母蚀变而来,绿泥石主要为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少数属于鲕绿泥石;2)相山南部上南地区花岗斑岩中绿泥石主要来源于铁镁质岩石或富铁、镁的流体,而下堡地区主要来源为泥质岩;3)南部花岗斑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变化于217.91~278.45℃之间,平均温度25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