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对红龙果的化学成分研究,用GC/MS法从红龙果的果肉的挥发油中鉴定出9个成分,果皮挥发油中鉴定出11个成分,果肉的低极性成分中鉴定出18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在兰州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红龙果的技术。该温室在保温性能、采光、灌水条件和土壤肥力均好的条件下,只要栽培品种选择得当,通过适用必要的生产设施和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红龙果这类热带水果的引种即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李强 《世界博览》2010,(13):40-43
俄罗斯的“一只蚂蚁”大市场、罗马尼亚的红龙和尼罗两个市场以及匈牙利的四虎市场,近年都成为各种当地势力清剿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菹草是两年生、喜低温的沉水植物,近年来在京密引水渠大发生阻碍水流。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菹草的生态习性和在引水渠发生规律进行研究,表明菹草在北京地区是芽殖体越夏、幼苗越冬、春末夏初呈指数增长,生物量累积曲线为S型。在京密引水渠的各个断面均有菹草发生,但大发生位于下游的中富营养渠段,发生期为5~6月中。提出菹草的控制措施及其控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获得不定芽,以建立两种补血草无性系,为植株快繁和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可实现补血草快速繁殖,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较大叶补血草的容易.黄花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3~0.5 mg/L) NAA(1.0~2.0 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6-BA(0.3~1.0 mg/L) NAA(0.5~1.0mg/L);大叶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3~0.5 mg/L) NAA 2.0 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5 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zorbaxSIL色谱柱、以二氯甲烷-甲醇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阔草清除草剂在玉米田土壤、玉米籽粒和植株上的残留动态,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阔草清在土壤、玉米籽粒、植株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00%~96.80%,90.30%~93.50%和84.20%~94.20%,阔草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t1/2)吉林为12.1d。山东为20d,山东为20d,降解速度较慢;在植株中半衰期(t1/2)吉林为4.3h,山东为5.5h,降解较快。但在收获的土壤、玉米和植株中均未检出。说明其残留污染性很小,可以在玉米田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苦竹+牛鞭草退耕种植5年后,苦竹与牛鞭草呈斑块分布状态.调查分析表明:牛鞭草中的苦竹斑块受人为影响较大,表现出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均大于苦竹林中的牛鞭草斑块,斑块分维数则小于苦竹林中的牛鞭草斑块;而苦竹林中牛鞭草的生长受苦竹林所围成的斑块分维数、边界密度的增大和面积的减小影响逐渐消失;苦竹林中有牛鞭草分布的最小斑块面积在2.4~6.2m2之间,具体需视斑块分维数和边界密度大小而定.本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现实的竹斑块、草斑块的经营管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种植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对土壤可溶性盐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绿色覆盖方式对0~20cm土层都具有明显的抑盐效应,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下降幅度达16.4%~30.5%;在生育期内,红豆草的抑盐效应(0~20cm土层)较小麦强,红豆草使0~80cm土层脱盐率达23.4%,而小麦使0~80cm土层积盐率达14.2%;单作小麦收获后的空闲地.土壤表层盐分上升速度较裸地快.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直播稻田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异型莎草、扁杆藨草、日照飘拂草、水莎草、牛毛毡、矮慈姑、陌上菜、节节菜、丁乡蓼、四叶萍等,单、双子叶杂草混发,种类多、发生量大、危害严重。58%拜田净可湿性粉剂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开发的除草剂,为了明确其防治直播稻田杂草效果和安全性,杭州市植保站于2000年6月~7月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于2000年6月~7月在杭州市郊乔司农场的直播稻田内进行,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PH值7.1,有机质含量1.7%,排灌方便,但保水性很差。1.2 …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作出部分优化:以碱性显色体系显色,增加显色剂用量,分别使用芦丁和异荭草苷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在浓度0~40 mg/L范围内,芦丁、异荭草苷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93%、99.65%,对应测出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0.3%与26.3%,RSD为1.35%、0.7%(n=6)。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异荭草苷制作标准曲线优于芦丁。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舞草     
舞草(Codariocalyxmotorius)又名跳舞草、无风自动草、风流草、电信草。分类学上属于蝶形花科舞草属,是多年生常绿灌木。舞草株高60~200厘米,复叶,小叶3枚,或有单小叶,顶生小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3~12.5厘米,宽0.8~3厘米;侧生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火龙果因其集营养保健、天然无公害、观赏花卉于一身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火龙果又称仙蜜果、红龙果,仙人掌科,属多年生珍稀水果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台湾,经台湾改良驯化后传人大陆,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有一定规模的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鄱阳湖洲滩植物虉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在室内控光、控温、无菌的光照培养条件下采用批式培养的方法。实验结果:虉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随虉草含量而发生变化,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抑制率在-151%~92%,虉草含量为12 g/L时,抑制效果由促进变为抑制。虉草浸泡液使铜绿微囊藻细胞丙二醛(MDA)累积,单位细胞内MDA含量较对照组高2~3倍,加剧细胞膜脂过氧化,藻细胞内活性降低;同时虉草浸泡液破坏藻细胞膜结构,藻细胞内物质外渗,藻细胞膜透性增加21倍,虉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影响。本实验结果为虉草浸泡液化感抑藻,也为阐明鄱阳湖洲滩植物对藻类水华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调查、观测、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蔺草黄斑病5月中旬初见,6月上旬后盛发,6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草茎个体生育期45~50d是优质长草。受肥、水、气候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草茎伸长缓慢,并且不断成熟老化,抗性逐渐减弱,导致黄斑病的发生,所以是一种生理衰老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控制黄斑病的关键是通过综合技术措施压低发病率,如合适的群体、壮健的个体、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促根、壮茎等措施提高抗性,延缓生理衰老和适时喷施药物等。喷施30%爱苗EC能够有效控制黄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为53.4%-94.5%,平均为68%。  相似文献   

15.
对长城1号和埃斯基红豆草在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分化的芽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材料中均存在染色体数的变异,其变化范围为7~112,主要变异类型是以7为基数的整倍性增减,非整倍性变化的较少.染色体数的变异程度与愈伤组织的性质、培养时间的长短、继代培养中激素的累积浓度以及2,4-D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丧失分化能力的长城1号红豆草愈伤组织中,正常核型的细胞仅占33%~35%;有分化能力的埃斯基红豆草愈伤组织中,正常细胞为41%~50%;而在分化的芽中正常细胞数均超过50%.培养时间越长,激素累积浓度越高,染色体的变异程度越大.在短时间内使用高浓度的2,4-D进行培养,也可以引起较大的变异.另外,还观察到了染色体结构的各种变异和有丝分裂异常  相似文献   

16.
贵州毛茛科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补遗(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顺志 《贵州科学》1995,13(2):49-54
本文为第二报,对贵州毛茛科植物39种3变种的产地进行了增补,其中梵净山唐松草为新种,小果唐松草,多枝唐松草,网脉唐松草,爪叶乌头,金佛山铁线莲,狭盔高乌头为新记录种和变种,紫鸟头,星毛唐松草为贵州植物志未记载种。  相似文献   

17.
菹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在水体污染修复与生态重建中起重要作用.从海河干流和2个小型景观湖泊采集了4个氮素含量、氮素形态组成不同的水样,利用组培菹草研究了氮素形态对菹草富集和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河水中NO-3-N为氮的主要形态(59.4%~59.6%),湖泊水中NH4~-N为主要形态(47.7%~6712%);随着水中N03-N含量的增加,菹草对DBP的降解速率常数(0.8×10-2~11.7×10-2d-1)随之增大,植物富集系数(0.94~7.43L/kg)也相应增大.进一步研究了菹草对水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作用及生理指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发现,菹草主要吸收利用水中的N03-N,菹草的生理指标也主要受N03-N含量的影响;N03-N含量增加,菹草的生理活性增大.这说明N03-N含量较高的水中菹草的活性较高,菹草对DBP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吴昆仑 《青海大学学报》2007,25(6):49-51,54
以日本普通小麦品种Fukuhokomugi为母本,以冰草(Agropyron cristaturn L.)为父本远缘杂交的后代再与其他普通小麦品种(系)杂交选育出8个遗传背景较复杂的小麦一冰草衍生种质材料。选取332对可扩增出冰草Z559特征带型的SSR引物,以8个小麦一冰草衍生材料及其所有亲本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13对SSR引物可分别在参试的所有8个小麦一冰草衍生材料中扩增出冰草z559的特异PCR产物,说明在这些材料中都含有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即四倍体冰草Z559的遗传物质已经转移到了普通小麦的遗传背景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南昌县泾口乡544 .5 hm2 草洲实施封洲禁牧2 年(1996 ~1997) 后的结果,草洲的阳性钉螺由0 .002 19 只/0 .11 m2 下降到零;耕牛血吸虫病由4 .01 % 下降至0 .46 % ;居民血吸虫病由7 .44 % 下降至1 .81 % ,达到有螺无害控制草洲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花生壳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完善花生壳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花生壳的合理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花生壳进行性状及显微特征观测;对花生壳中木犀草素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鉴别;按水分测定法和灰分测定法检测了花生壳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用热浸法测定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了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10个不同产地的花生壳在与木犀草素对照品的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及相同的保留时间。花生壳含水分为7.66%~9.99%,总灰分为2.16%~4.23%,酸不溶性灰分为0.28%~1.79%,醇溶性浸出物为4.38%~8.25%,木犀草素为0.111%~0.37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花生壳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