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通过对沾化、车镇凹陷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划分出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样式类型,总结2个凹陷的构造样式发育和分布特征,对比构造样式差异性。利用平衡剖面法对凹陷内典型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及差异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2个凹陷在构造样式类型、分布和成因上具有较大差异。沾化凹陷断裂发育,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深层北西向断裂多为反转构造,其中陡坡带和洼陷带构造样式种类最多。车镇凹陷断裂发育相对稀疏,仅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其中陡坡带和缓坡带构造样式相对丰富。2个凹陷构造样式差异来源于构造演化过程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典型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越来越高,识别3~5 m断层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运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归位相对准确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得到深度域地震资料,并在该数据体上进行解释。以淮南DJ矿的解释为例,利用提取的深度域方差属性、倾角属性体、曲率属性体及相干属性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主成分分析后的成果与蚂蚁体属性融合,其断层在数据体上的形态与边界反映清晰。  相似文献   

3.
渭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为第四系松散岩、泥岩、白云岩等,含水性较差,寻找低阻断裂构造是该区地下水勘探的唯一途径。由于地球物理解释存在多解性,因此,单一的物探方法很难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对此,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剖面测量判定低阻异常位置,放射性α法来圈定蓄水构造,激电测深法来准确判定地下水所在的层位及埋深等综合物探法进行探测。此外,通过正演模型,从理论出发,验证了综合物探法联合找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ResUNet和Dense CRF模型的地震裂缝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工解释地震资料耗时长、效率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ResUNet和全连接条件随机场(dense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Dense CRF)模型的裂缝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ResUNet模型提取地震振幅数据体中裂缝的不同分辨率的特征,实现地震裂缝识别;然后利用Dense CRF模型进一步优化识别结果,从而实现地震裂缝的精准识别。将该方法与传统UNet、ResUNet模型在合成地震振幅数据体和F3工区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所提方法识别的裂缝更准确、裂缝尺寸更细、连续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如何优化扫描码的扫描步骤和组织结构是提高电调天线设备扫描防碰撞算法识别效率的关键. 通过研究扫描码中掩码和匹对码的组合形式对扫描时间的影响,获得用掩码逐位段扩展的方法来逼近设备UID,以减少设备扫描时间. 同时针对整个扫描过程,采用分层分析方法导出较优的掩码扩展位数,证明二位掩码扩展方法较优.根据这一结论构造扫描码,提出改进的基于二位掩码扩展的电调天线设备扫描防碰撞算法. 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较优的扫描性能.  相似文献   

6.
运用辅助变分原理技巧研究了一类广义集值混合隐拟变分不等式.证明了此类变分不等式辅助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构造了用于计算此类变分不等式逼近解的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角度条码图像区域自动定位这一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笔者提出一种适合大角度条码图像区域自动定位的算法。该算法以高斯滤波、边缘检测和霍夫变换做预处理,采用已经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定位,运用全局与局部结合的二值化方法进行二值化、识别。实验证明,该算法图像定位准确率高,大角度条码图像定位效果较为理想,提升了图像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状态变权向量的代数结构,给出了在原有状态变权向量的基础上,构造新的状态变权向量的方法和算法.  相似文献   

9.
线性插值射线追踪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线追踪是基于射线理论层析成像的关键,本文改进了LTI算法,采用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计算最小走时,记录次级源追踪射线路径。数值计算表明,新算法能快速精确计算走时和追踪路径,并可追踪回波;基于新算法的走时层析成像对缺陷的位置、大小及性质均能正确反映,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0.
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GRASP)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兴的算法框架,由Feo和Resend在1989年提出,分成构造阶段和局部搜索阶段两个部分。首先在第一阶段构造一个初始解,随后对初始解进行局部搜索。该算法普遍应用于生活、经济、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各种组合优化问题。本文从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该算法框架的基本内容,并运用在0-1背包问题上,加深对此算法框架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加快神经网络学习的改进算法.这种改进算法结合采用快速自底向上构造神经网络算法和动态优化学习参数算法.首先,快速自底向上构造神经网络算法自动地构建神经网络的优化结构;随后,动态优化学习参数算法动态地调整和选取优化的学习参数.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改进算法能自动有效地构造网络的优化结构,与其它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优化的网络结构和更快的学习速度.  相似文献   

12.
以昆禄二级公路大普吉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通车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因该隧道通车出现病害,通车前未使用地质雷达探测,而地质雷达具有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所以通车后选择运用21-002188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该隧道围岩进行扫描分析探测。通过雷达测线剖面了解隧道围岩的含水分布、富水区和围岩松散与破碎等不良地质病害隐患,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不同异常情况在雷达图像上的反映。为解决大普吉隧道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3.
对自适应最小均方误差(LMS)滤波算法的步长选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现有变步长LMS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双曲正弦函数进行数学变化,构造步长因子u(n)与误差信号e(n)的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曲正弦函数的新变步长LMS算法,分析了参数a、b、c的选取对该算法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方面明显优于固定步长LMS算法及SVS-LMS算法.  相似文献   

14.
悬臂张弦立体桁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张弦梁原理构造了一种新型的悬臂张弦立体桁架结构,以该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时程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悬索预应力值、撑杆数、撑杆高度等参数,进行详细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在地震作用下对悬臂张弦立体桁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受力合理、构造简单,可以有效地减小悬臂结构端部竖向位移和根部弯矩,从而为此类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免疫机制的并发定位与建图多目标进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基于进化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并发定位与建图问题本质上具有多目标特性,因此将该问题转化成为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处理.为了有效地提高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并发定位与建图方法的效率,提出了结合免疫机制的局部搜索方法.为此,构造了称之为关键点栅格吸引操作的局部搜索方法,它运用了所针对问题的领域知识.通过移动机器人物理实验证实了所构造算法的计算代价比其他基于进化算法的单目标优化方法少,获取的地图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利津洼陷内广泛发育大量砂砾岩体,是油气储集的优良场所。对研究区地震体进行剖面截取,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不同地震相的划分,最终获得平面地震相展布图。综合运用已经获得的岩性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对获得的平面地震相进行转化。东营凹陷利津地区在沙四段主要发育有近岸水下扇、半深湖-深湖、滑塌浊积岩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并对沉积相纵横向的变化进行研究,总结研究区沉积相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在内建自测试(BIST)中进行部分扫描的算法,此算法综合了电路的结构分析和可测性分析.文中对其原理和实现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最后运用此算法对ISCAS89 benchmark电路进行计算,修改其结构后进行故障模拟,并将实验结果与全扫描结构和仅考虑结构因素的部分扫描结构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乌北地区南屯组主要分布在苏仁诺尔构造带两侧,生油洼槽的北东向,作为凹陷主要产能层位,发育良好的生储盖成藏条件。前人对该地区的层序格架、沉积环境及演化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有关四性关系研究内容较少。故对乌北地区南屯组的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南屯组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就Brink方法不能自动搜索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EXIT曲线匹配的改进优化算法:DE EXIT算法.该算法构造了衡量EXIT曲线匹配程度的代价函数,利用差分进化技术由初始的矢量集开始,迭代更新集合中的每一个矢量,直至监督矢量发现最优的代价函数值.算法在给定码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优化次数分布对的自动搜索,同时获得相应的码集噪声门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算法在码结构优化方面有着很好的性能,并且可以用于不同情况下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速度变化地区和复杂构造地区成像的最佳技术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煤炭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建立好深度域速度模型,再利用矿井资料和深度域构造模型进行约束,从而提高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叠前深度偏移能提供精确的构造成像,进而提高煤层的地质构造解释精度,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