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以氯丙烯为原料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制取丙烯磺酸钠单体的方法。进而与主单体丙烯酸进行共聚反应制备(AA-SAS)共聚物。研究了该共聚物吸水性与交联剂、引发剂、单体组分比和氢氧化钠中和量的关系,考察了温度、吸水介质对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硝酸铈铵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在木质素上发生的接枝聚合作用,并用红外光谱吸收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将此接枝共聚物以热水和二甲基甲酰胺提取,去除均聚物后,于120℃皂化,得到水分散性良好的接枝共聚物。实验表明,接枝共聚物水解时,碱的浓度和体积对产物的吸水率有较大影响,水解产物的吸水率受溶液中无机盐的影响,但比以淀粉为基质的接枝物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高吸水性聚丙烯酸盐共聚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钾 -丙烯酰胺 - N—羟甲基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吸收去离子水可达 80 0 g/g以上 ,吸收 w( Na Cl)为 0 .9%的溶液1 0 0 g/g以上。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 ,交联剂用量 ,丙烯酸中和度 ,引发剂用量 ,共聚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 ,为选择最佳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全氟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固沙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化学固沙剂固沙层水渗透速率低和吸水率高的缺点,本文设计合成一类新的化学固沙剂——丙烯酸(AA)与1H,1H,2H,2H-全氟辛基甲基丙烯酸酯(PFOMA)的共聚物。研究了不同单体用量比(nAA/nPFOMA=9/1, 8/2, 7/3, 5/5)的共聚物对聚丙烯酸(PAA)固沙剂保水性能的影响。用该共聚物溶液浸润PAA固化的沙柱,在固化的沙粒表层形成含氟共聚物的包覆层。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层能显著降低PAA固化沙柱的表面能,提高固沙层的渗水速率,降低吸水率。当共聚物的单体比为nAA/nPFOMA=7/3时,水无法渗入沙柱;共聚物的单体比为nAA/nPFOMA=9/1和相似文献   

5.
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St)、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二元接枝共聚物St-g-pAA和三元接枝共聚物St-g-p(AA-co-AM).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结果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P(BS-CL)的合成与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实验先合成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ε-己内酯开环,再与预先合成的端羟基PBS反应,通过改变BS与ε-己内酯的配比,合成系列PBS与ε-己内酯的无规共聚物.利用1H-NMR、FT-IR、特性粘数测定,吸水率和水降解测试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和降解性能进行研究.通过1H-NMR、FT-IR确认了产物为预期产物;通过对不同配比样品的特性粘数进行测试,表明当BS∶CL为8∶2时,样品的特性粘数最大;样品的吸水率和水降解测试说明随着CL组分的增加,共聚物的吸水性和失重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醇缩丁醛—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已采用硝酸铈铵/硝酸引发体系于水悬浮液中在30℃合成,接枝长度和每个聚乙烯醇缩丁醛分子上支链的数几分别确定为(?)n3-6×10~4和0.1-0.3。测定了反应时间和铈离子浓度对接枝率,接枝长度和支链数目的影响。亦讨论了其他反应参数的影响,并研究了此聚合物的吸水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粘附及血液相容悱。结果表明此共聚物当接枝率为15—25%而平均接枝链长度((?)n)大于4×10~4其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相似文献   

9.
吸水性对尼龙1010/6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清焕  宋伟强 《河南科学》1999,17(2):148-151
通过尼龙1010/6共聚物湿法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该系列共聚物在达到最大吸水率时的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发现两种共聚组分重量比接近60:40时,杨氏模量,弯曲模量及屈服应力较小,而相应的屈服应变、断裂应变较大;重量比接近80:20时,断裂能最大。与干法测试结果相比,弹性模量及屈服应力,屈服应变均下降,断裂应变增大,断裂强度,断裂能有不同程度改变。  相似文献   

10.
悬浮聚合合成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有机溶剂中碱性水解得吸水凝胶.研究了引发剂用量、MA比例和酸化度对悬浮聚合及凝胶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发现这种无交联剂的水凝胶吸水率可达800mL/g.  相似文献   

11.
以丙酮为溶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研究了MA-VAc交联共聚物的微波辐射溶液聚合制备,考察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单体配比、溶剂用量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将MA-VAc共聚物进行水解,研究其水解产物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友好吸水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环境友好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特点的研究状况,对比了主要的天然原料淀粉基和纤维素基吸水材料在制备工艺、性能与结构及应用方面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了开发淀粉、纤维素等天然物质改性的吸水材料对自然资源的深加工和环境友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自由基聚合和接枝共聚的机理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 ,用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钠制得高吸水性树脂 ,并且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该接枝聚合物是一种较好的超强吸水材料 ,它吸自来水和盐水的量都远远大于其它吸水材料 .其吸去离子水为 1 0 0 0 g/g,吸 0 .9%的盐水为 1 4 0~ 1 6 0 g/g,且保水性能好 .  相似文献   

14.
以高吸水性树脂为增稠剂,测定了增稠体系的粘度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比较高吸水性树脂增稠体系,“704”和“75”型灭火剂的流变学性能。实验发现,高吸水性树脂增稠体系的流变学性能优于“704”和“75”型灭火剂。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及树脂保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再生纸浆纤维素为分子骨架,接枝丙烯酸及其钠盐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再生纸浆种类及纸浆含量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在确定了再生纸浆用量为22%的基础上,对引发时间、中和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在以K2S2O8为引发剂,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30 min,反应16 h,制备出吸水率达1050 g/g,60℃时水凝胶的水份散失通量为纯水的55%的高吸水树脂.本文还对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采用水份散失通量来评价高吸水树脂保水性能.初步研究发现水凝胶与单纯水之间的水份散失通量差异随温度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淀粉/丙烯酸为原料,用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经接枝共聚制备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再由高吸水性树脂制取高分子灭火剂.本文分析了交联剂用量、引发体系配比、单体中和度以及淀粉与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吸水率的影响,并考察了高分子灭火剂的灭火性能.实验证明高吸水性树脂可吸蒸馏水600g/g,用它配制的高分子灭火剂是自来水灭火效能的14倍.  相似文献   

17.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分析讨论了影响高吸水性树脂各种性能的因素,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对氯甲基苯乙烯为引发单体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接枝单体,连续两次运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以对氯甲基苯乙烯超支化聚合物(PCMS)为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臂的星状接枝共聚物(PCMS-g-PVP).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这种星状共聚物在水中不溶,但可溶于碱水溶液,加热可熔融,因此有望作为非交联型高吸水性树脂应用.同时研究了树脂的吸水率和吸液率与共聚物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链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MMA-DVB大孔树脂对二氯苯酚等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致孔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乙烯基苯(DVB)大孔吸附树脂.系统研究和比较了此种吸附树脂对苯酚、间甲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并初步探讨了酚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MMA-DVB大孔吸附树脂对2,4-二氯苯酚的动态吸附量达191.54 mg/g,明显高于其他3种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乙醇水溶液是适宜的洗脱剂.  相似文献   

20.
张大勤 《科技资讯》2011,(24):104-104
本文综述了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化学制备方法。主要分析了常见两种方法的制备原理。对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