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当代合同义务群扩张的视阈下,把加害给付概念和履行利益、固有利益关联起来,提出典型加害给付和非典型加害给付的新界定。把非典型加害给付理解为广义的附随义务,就能把《合同法》中的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概念和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概念进行同类合并。其结果就是把《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先合同义务)、第60条(履行过程中债务人的附随义务,即狭义的附随义务)、第92条(后合同义务)归并到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规定"之中。  相似文献   

2.
契约附随义务由来已久,但对其范围的界定,尤其是对给付义务的界限,以及其认定标准都存在很大的争议。附随义务在现代契约法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指导当事人依照诚实信用的民法基本原则,正确的履行契约,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合同法中,合同自由原则备受推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均依当事人自由意志而确定。但进入20世纪以来,民法理念从追求形式正义转而追求实质正义。合同除作为当事人实现私人目的的手段外,还必须调节合同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使诚实信用原则有了普遍适用的基础。合同附随义务完善了法律、合同配置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结构和机制,使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了严密的保护与平衡。  相似文献   

4.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人违反先合同义务或附随义务向对方当事人应负的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确立为保护缔约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现实中对该制度的理解及认定存在不少误区,本文笔者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概念和构成要件全面解析,阐明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区别,进而提出对完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梁亚 《科技信息》2010,(30):94-95
附随义务是大陆法系有关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义务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附随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设立,目的在于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维护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利益。违反附随义务与违反给付义务一样产生违约责任。附随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通知、协助、保密和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其他义务。本文阐述了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概念及特点,列举了附随义务的几种主要类型,分析了违反附随义务产生的法律后果,指出我国民事立法中应进一步完善关于附随义务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保证是通过合同方式作为担保的,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就履行经济合同义务,达成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人担保。被保证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按照担保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  相似文献   

7.
条款是技术合同的核心,没有条款也就无所谓技术合同。合同的条款直接反映着合同双方或多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同时也是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基本依据。《合同法》规定的条款是根据当事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的技术标的而确定不同性质的合同条款。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附随义务合理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从实现契约正义和维护交易安全两个方面探讨了合同附随义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论缔约过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完善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必要按照合同法原则,一方因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应负违约责任。由于违约责任存在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违约责任制度保护的是当事人因合同所产生的利益。但是,在合同尚未成立或合同无效时因一方当事人的过...  相似文献   

10.
先合同义务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其理论基础。它始于要约生效,终于合同生效,是对缔约信赖利益的保护。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其适用于合同无效、被撤消、变更、解除,合同成立后生效前以及合同生效。《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仅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而未明确先合同义务,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缔约过失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新鲜事物”,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导致对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所应承担的一种损害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存在的法律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因此,是否违反诚实信用的义务是认定当事人是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根本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确立对于完善我国民法理论和繁荣社会经济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英美法的角度而言,在国际银团贷款中代理行对其他成员行所负的诚信义务是一种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改变的法定义务.其产生不是依据合同形式而是依据法定的事实信任关系来认定的.这样一种信任关系认定的前提是代理行在行使职权中的自由裁量权.代理行履行职责必须为银团其他成员的最大利益行使代理职责.即代理行不得利用其在担任该职务过程中获得的秘密信息为自己谋私利,当事人为了排除诚信关系往往把代理行的职责限定于事务性质,并在贷款协议中排除这样一种诚信关系最终还是不能规避这样一种法定义务.事实上代理行还是应当要遵守这种法定的诚信义务,其应对其他成员行尽到按照协议保证国际银团贷款各成员行之间的利益,不得利用代理行的地位损害其他成员行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新合同法全面确立了合同抗辩权制度。抗辩权是属于一种消极的权利 ,只能对抗对方要求履行合同的请求权 ,只是法律为了确保和鼓励合同的履行而设立 ,以防止和避免单方不履行合同义务 ,有利于维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平衡 ,维持正常的合同秩序 ,维持合同交易的公平与安全。在双务合同实务中 ,各种抗辩权的行使也有其具体条件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总之 ,新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抗辩权制度 ,吸收借鉴了外国合同法关于抗辩权的基本法理和内涵 ,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创新和发展 ,体系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 ,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合同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合同法全面确立了合同抗辩权制度。抗辩权是属于一种消极的权利,只有对抗对方要求履行合同的请求权,只是法律为了确保和鼓励合同的履行而设立,以防止和避免单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有利于维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维持正常的合同秩序,维持合同交易的公平与安全。在双务合同实务中,各种抗辩权的行使也有其具体条件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总之,新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抗辩权制度,吸收借鉴了外国合同法关于抗辩权的基本法理和内涵,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创新和发展,体系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合同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信任关系并不立即消灭,作为合同信任关系的延伸,当事人之间仍存在后合同义务。实践中,当事人违反后劳动合同义务引发的劳动争议屡见不鲜,本文回顾了后劳动合同义务的发展过程,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劳动合同后续义务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关于技术合同,我国曾于1987年制定了《技术合同法》,对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及服务合同进行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在原《技术合同法》的基础上将上述四种合同纳入了该法中,并规定自该法实行之日起,原《技术合同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合同的履行,就是当事人根据合同规定,各自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义务。我国技术合同的履行,贯彻实际履行和适当履行的原则。一、实际履行技术合同的实际履行,就是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不能随意改变。如果一方当事人违约,支付了违约金或赔偿  相似文献   

18.
客运合同的旅客由第三者的原因所造成的损害,风险责任如何分配和承担,学界认识不一。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以过失推定为归则原则,以合同附随义务为请求权的基础,引入注意义务的过失标准来构造承运人与旅客之间的风险分配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徐奕 《凉山大学学报》2003,5(2):67-68,61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是对合同关系的相对性突破的重要表现之一,该制度在德国法中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责任问题。我国立法对产品责任问题不采用“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是合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排斥该制度,合同中附保护第三人义务还是有必要的。本文在阐明该义务存在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条件,其中重点探讨了“第三人”的范围应如何划定,目的在于将该附随义务与侵权法上对一切人的注意义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胡敦烈 《科技信息》2006,(12):109-109
不安抗辩权,又称为先履行抗辩权、保证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先履行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能时,在对方未履行或提供担保前享有的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不安抗辩权设立的目的在于公平合理地保护先履行方的合法权益,并通过赋予先履行方中止履行的自我救济手段,促进另一方当事人的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