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2000年就业形势预测中国将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入世对于中国就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似乎是比较均衡的 ,长期可能比较轻松 ,短期有趋紧的苗头。从短期来看 ,一些行业的裁员(如汽车)和一些产业(如农业)的剩余人员转移将进一步加剧 ,一些行业如纺织业的就业会有所增加 ;而从长期来看 ,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出现一些萎缩 ,但是随着外资进入的不断增长 ,混合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迅速增加。2000年将净增劳动年龄人口约为1171万人 ,比1999年的1284万人减少113万人 ,劳动力自然供给的压力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
 一、2000年就业形势预测中国将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入世对于中国就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似乎是比较均衡的, 长期可能比较轻松, 短期有趋紧的苗头。从短期来看, 一些行业的裁员(如汽车)和一些产业(如农业)的剩余人员转移将进一步加剧, 一些行业如纺织业的就业会有所增加; 而从长期来看, 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出现一些萎缩, 但是随着外资进入的不断增长, 混合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迅速增加。2000年将净增劳动年龄人口约为1171万人, 比1999年的1284万人减少113万人, 劳动力自然供给的压力有所减弱。按照78 %的参与率计算, 大约有910万人需要就业。  相似文献   

3.
“9·11”的伤口,10月,开始脓化……象人体一样,它牵连到了各国家、各组织、各部位, 全面且剧烈。 首当其冲的就是航空业,作为应对,招数似乎都只有裁员。美国主要航空公司拟定的裁员数目已超过10万人,瑞士航空公司裁员9000人,英国航空公司将再度裁员5200人。澳大利亚第二大航空公司——安捷航空公司比裁员还不幸,14日宣布倒闭了。此举导致公司1.6万职员失业,数千名旅客被困机场。 作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飞机生产商也难逃厄运。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已经开始压缩生产,将今年交付使用的客机数量从330架压缩到320  相似文献   

4.
刘仲蓓  孙婧 《华东科技》1997,(10):12-13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的背景 再就业工程的产生和我国现阶段矛盾突出的劳动力供需关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原有的“高就业低工资”就业原则和统分统配的就业机制作用下沉淀于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或是滞留在企业中,或是由于企业的破产和精简机构而被剥离出来,成为失业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城镇公开失业人数1992年为370万人,1993年为420万人,1994年为500万人,分别占当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总和的2.4%、2.6%和3%。城镇失业率呈连年上升态势,并且还未包括国有企业1000多万已下岗、半下岗和待下岗以及500多万不能正常领取工资的生活困  相似文献   

5.
受金融危机冲击,当前全球PC需求急剧放缓,各大PC企业的海外、商用等业务更成为此次风暴影响的重灾区。而随着戴尔、惠音公司等主要竞争对手纷纷降薪减员,不堪业绩压力的联想公司近日终于也做出了“大规模裁员”的决策。但是,这家“国际化”征途中的PC企业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裁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言论     
正【裁员、撤并、收缩业务:日本银行业迎来改革阵痛期】面对业务紧缩压力,日本各大银行2017年11月中下旬相继公布各自的大规模裁员计划:其中,瑞穗银行到2026年将裁员1.9万人;三菱东京UFJ银行到2023年将裁员约6000人;三井住友银行未来3年将收缩当于4000名员工的业务量。——国际金融报【日企遭遇40年来最严重用工短缺,除涨薪外所有手段都用过】日本企业正在国内四处搜罗工人,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终身制雇佣合同。这些企业正努力克服40年来最严重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4,(9):94-94
<正>1.7月15日,据外媒报道,微软可能会进行裁员,裁员比例在5%到10%之间。在收购诺基亚之前,微软的全球员工数目已到达10万人。今年6月初,微软官方表示,目前拥有超过12.7万名员工,也即是微软此轮裁员规模在6350名至1.27万名之间。2.7月16日,雅虎宣布,公司已经和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了一份最新的股份回购和优先出售协议。根据最新协议,美国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团IPO时被要求出售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从2.08亿股降低到了1.40亿股。此举也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分阶段股权处置计划,美国雅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些年来,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中已经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然而在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国有企业自身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弊端和体制性障碍的,因此,我们就应不断的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新思路。该文便对应建立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创新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中如何做好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9.
冯晓阳 《科技资讯》2006,(22):176-17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职工的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岗失业是由多万面的原因引起的。本文在浅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全球经济掀起了改革浪潮。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寻求新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又称为私有化或民营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人事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发展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引起对这些问题讨论的深入,促进包含人事制度改革在内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12.
万桂珍 《科技信息》2009,(7):130-130
我国现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不受全球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各地企业遭受退单等.国内企业随着国外企业的大量裁员也出现裁员现象,农民工更是早早返乡的人群。本文谈了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今天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将企业推向市场等改革措施,已大大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但综观这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不难看到,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战略性的总体构想,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也未得到解决。这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着重讨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引用对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和研究资料,对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充分借鉴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大理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出发 ,阐明了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张旭军 《今日科技》2005,(11):27-29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企业制度变迁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是这一时期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现国有企业的脱困目标,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体系作指导。产权理论就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从国外借鉴的一套用来指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体系,并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专家所接受。它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明晰企业产权、理顺政企之间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应当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一股春风。据统计;当年报名参加高考的有570万人,全国高校录取的新生为27万余人。高考制度的改革为后来一系列拔乱反正作了成功的先导。1978一1 981年,国家确立了96所重点高等学校;1984一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将10多所高等院校列为国家重点学校。从1 978年到1986年,我国高校从598所增加到1054阮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从 1 4 32人增加到1784人,从1986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诸多税收问题 ,从调整税收政策、财税体制、完善税制方面提出税收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适应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之需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发展亟需企业文化的引领。该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20多年载,在改革模式上从承包制单一化到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多样化,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改革坚持什么样原则,如何进行模式选择,这都是当今国有企业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论述公共产品行业改革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