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援引“经济”入“义理、考据、辞章”之中,使桐城派所恪守的道统有了现实的内容。曾国藩又不废“藻丽”之语,相反,他很重视文学语言的优美流丽。为医治语言的枯涩,他提倡从辞赋中汲取养料,骈散并用。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曾国藩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其“人才”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从重人、量人、用人、举人、育人、知人(相人)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曾国藩人才的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曾国藩外交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羁縻驭夷”,指出曾国藩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史稿》作者在曾国藩传后论日:“国藩事功本于学问”,而我以为,曾氏学问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为史学,且造诣颇深。近出《曾国藩全集》共三十卷约1500多万字的作品,大多关乎史学;而其中所写150多篇序、跋、记、神道碑铭、事状、家传、墓表、墓志铭等又多为人物传记。他有时用“前史官”的名义,这是因为他在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得派国史馆协修官”[1]。他所作300多首各种体裁的诗和大量的奏槁、批读,多为纪实,极具史料价值。在他的日记、家信与读书录中,又时见对史籍之评论。从曾国藩关乎史学的文字中,不仅反映了他“慎褒…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曾国藩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其“人才”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从重人、量人、用人、举人、育人、知人(相人)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曾国藩人才的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继姚雪垠《李自成》这部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奠基作之后,进入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成为创作的持续热点,成为当代文学大观园里最有实绩的品类之一,而唐浩明的《曾国藩》无疑是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历史学家、小说家唐浩明以“人”的观点再现曾国藩,用文化衣钵剖析曾国藩十分丰蕴、有着巨大可垦性的一生.以儒家思想为端点,将曾国藩置于“为酬君恩”、“为兴家族”、“徐图自强”的三维坐标中,通过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撞击,对曾国藩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评价.此外,本文还就唐浩明小说来撷众多的分切小镜头,在复杂矛盾冲突中突出文化与人的制约关系,以及细节刻画、个性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外交活动中既不同于“言势者”,又有别于“言理者”,而是走出了夷夏之辨的樊篱,提出了务实变通的外交构想。然而,他终究无法脱离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故其外交思想中存在着欲作为而不能为,困惑与牾共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以《李自成》、《少年天子》、《曾国藩》为例,在“说谁”以及“如何说”的层面上分析当代历史小说表现对象呈现出的由“事-人-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从一体到多元、由封闭到开放的叙述走向。  相似文献   

9.
晚清洋务派由于兴办机器工业的需要,一般多重视科技人才.曾国想开风气之先,在这方面贡献良多,颇堪称道.但迄今史学界对此尚无专义研究,笔者特钩沉有关史料,简述论之.一曾国著在带领湘军,勾结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对洋人船、炮的历害深有体验,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新式武器对清王朝的重要性.他于是报着“求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日”的意愿1,“开清季提倡洋务之先声。”2应兴办洋务之需,曾国藩的人才观也相应而变,开始注重“笃实践履之土”,“对于博学多才之上,尤加扎敬”3.1861年,曾国藩在创…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政治,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思想,一秉至诚访求人才,崇尚诚朴“转移”人才,勤教严绳培养人才,慎择务实使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人物的曾国藩,长期以来或褒或贬,互相对立的评价中有时都不免某种简单化和肤浅。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在对曾国藩的刻画中,打破了那种评价上的两极思维模式,在封建末世的背景上,从解剖封建文化的视角切入,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远非简单褒贬的、十分真实的、极富悲剧性的曾国藩,既富有历史认识价值,也不乏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阅清朝的史籍,看到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在失败中善于发现并抓住机遇的勇气和能力。在最初和太平军交战时,曾国藩屡打败仗,几乎丧命。但是,曾国藩却并不气馁,而是在战败之后依然坚韧不拔地寻找着获胜的战机,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历史上的成大业者。曾国藩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屡败屡战并且替于抓住每一次机遇,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1818年生于湖南湘阴一个地主家庭。19岁乡试中举,29岁中进士,点翰林,跻身封建士大夫阶级上层,步入政界。他与著名洋务派首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关系非同一般。18岁读书长沙岳麓书院时,他就与曾国藩换帖订交,后来又与曾国藩、左宗棠成了儿女亲家。他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至交朋友。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官运亨通于清廷,而是落得个“骂名穷极九州四海”的下场。作为没落的封建士大夫的一员,他在打破近代中国闭关自守状态的过程中,迈出了领先的一步。著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政论家梁启超称他是洋务运动时期“最能了解西学”的人。  相似文献   

14.
冬冬 《青年科学》2011,(1):53-53
最开始对曾国藩“拖,也是一种工作方式”这句话有体会,是因和一位博友的电话往来。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也很让我不解的情况:无论什么时候给这位博友打电话,总是不接,等个一小时两小时的,短信发过来说,刚才开会了,有事吗?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一贯重视人才,有着颇具传统道德色彩的人才观念。他认为举贤用能既是治世之道,也是“仁”德之举;主张在用人原则上要广收慎用,珍视国家“名器”;在用人标准上,强调要德才兼顾,重视品德优劣;他还认为,人才以陶冶而成,主张对人才应以身垂范,“勤教严绳”,尤其要注重诚、廉、俭、勤诸德之养成。  相似文献   

16.
彭玉麟(1816-1890)清,湖南衡阳人。字号,雪岑、雪琴。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雪帅的整篇传奇中,有美人,有醇酒,有绝句,有梅花,还有寒冰样的利刃。他勇于杀人,乐于杀人,一生执著以逆向的恨意诠释正面的爱意,这种诠释是痛苦的,更是凄伤的,却不得已而为之,教人轻易不能理解,难以明白。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奇闻怪事》2011,(8):45-50
彭玉麟(1816-1890)清,湖南衡阳人。字号,雪岑、雪琴。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雪帅的整篇传奇中,有美人,有醇酒,有绝句,有梅花,还有寒冰样的利刃。他勇于杀人,乐于杀人,一生执著以逆向的恨意诠释正面的爱意,这种诠释是痛苦的,更是凄伤的,却不得已而为之,教人轻易不能理解,难以明白。  相似文献   

18.
同治十一年二月四日(1872年3月12日)午后,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在和儿子曾纪泽在两江总督官署花园里散步时,头晕的老毛病再次发作。晚上八点左右,曾国藩端坐而逝。与之交恶多年的左宗棠在挽联中还是中肯地说:“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而李鸿章则对恩师无尽怀念:“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争论不休的评价《清史稿·曾国藩传》写道:“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  相似文献   

19.
浅析曾国藩《讨粤匪檄》张强1852年,官至兵部侍郎的曾国藩因丧母回原籍湖南湘乡,闻得太平军人湘警报,便到长沙省城先办团练,后练湘军,从此步步高升,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刽子手"、"中兴第一名臣"。《讨粤匪檄》是曾国藩在湘军练成后,出发征讨太平军之际颁布...  相似文献   

20.
借鉴曾国藩的七大谋略,通过人事管理、目标管理等七项手段,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曾文正公的军队“控制”管理模式,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