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民航航空快速发展,运输总人次、总飞行周转量均增加,进而对空中交通管理、通信、监视、导航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获得更为真实、准确的飞机运行信息,ADS-B技术在民航航空运行中广泛应用,为航空空管监视提供新的途径。该文主要对ADS-B技术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民航航空运行对ADS-B技术的具体应用。民航航空是航空的一部分,指的是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警察、国防、海关等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当前,我国民航业发展迅速,机型不断更新,机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改造、完善传统空管设置。传统雷达监视手段在我国空中交通管制中广泛应用,为空中交通安全提高保障,但是,传统手段已不满足空管监视需求,可用的空域资源紧缺与空域资源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新的监视手段急需提出。ADS-B技术是基于地-空、空-空数据链通信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目前民航航空运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航路飞行过程中飞机间的间隔问题。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由于其优良的监视性能和低廉的成本,成为了新一代航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ADS-B技术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基于Reich模型得出了实施ADS-B情况下两机碰撞概率的计算结果,结论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飞行安全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基于ADS-B的飞行安全间隔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飞只 《科技资讯》2010,(11):5-5,7
本文全面介绍了ADS-B机载系统的组成,从工作实际出发对ADS-B机载设备的维护、故障查找及排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遂宁机场进近管制,在ADS-B监视下的实际指挥经验。参照现有运行标准,通过分析训练飞行的特点,结合学院训练飞行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ADS-B监视下的进近排序判断选择和排序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利用监视设备提供的航空器飞行动态,管制员就可以为航空器配备飞行间隔,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由于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系统自身具有的局限性,ADS-B的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但由于ADS-B管制服务运行规范的缺失,就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ADS-B的设备技术优势,提高交通流量。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ADS-B的应用、管制服务运行规范的研究发展情况及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6.
宋劲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1):10-10,23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加快了对ADS—B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本文探讨了ADS—B飞行器监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中交通管制领域使用的ADS-B这种新兴设备和技术,根据该系统5年的的故障数据,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分析方法,对故障模式进行了统计、分类、原因分析和危害度计算,制定了系统FMECA工作表,指出了该系统的可靠性薄弱环节,为可靠性设计和分析并制定可靠性保障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巍 《科技资讯》2014,12(18):19-19
由于传统的管制技术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对新的管制技术的研究显得日益迫切,ADS-B监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空中管制监视技术,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常德桃花源机场的基本概况和ADS-B监视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ADS-B监视技术相对于传统空中管制技术的优势和便利,如精准和高效的提供数据信息,有效飞行预警,缩短飞行安全间隔、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节省成本等,并通过采取思想上的重视和行动上的培训的路径来充分发挥ADS-B监视技术的功能,更好地为常德桃花源机场运输航班和通用航空混合运行的局面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民航组织发展的CNS/ATM系统的实现,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空中交通管制更灵活、更有效。本文对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与雷达相融合的分布式方案构想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ADS-B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数据链技术的新型空管监视系统。相比起传统的二次雷达监视系统,它具有建设与运行成本低、监视精度高、定位速度快、监视范围广等突出优势[1]。因此,它被认为是在未来取代二次雷达监视技术的理想方案。针对ADS-B系统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即ADS-B信息可能被伪造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探寻一条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动广播相关监视(ADS-B)作为下一代监视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它不仅能够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提供空中监视服务,从而支持当前的交通管制程序;还能够通过座舱显示系统为飞行人员提供飞机周围的飞行动态情况,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飞行安全。本文的目标是在ADS-B提供监视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于UAT数据链的ADS-B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卢强宗 《科技咨询导报》2014,(3):185-185,187
航空气象技术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同时对于空中的交通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航空气象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内容的阐述,介绍了航空气象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在通信系统、导航系统,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协同式空中交通管理和空间在轨服务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内容涉及网络控制与协议设计、信息传输与处理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与二次雷达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将二者数据融合的系统模型,该系统在不同机载设备条件下都能给出统一航迹.实测数据表明,系统能在保证现有二次雷达监视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跟踪精度和更新率,从而实现对飞行目标从航路到场面的完整与连续监视.  相似文献   

15.
ADS-B作为支持全球ATM的运行概念,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当作下一代监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在ADS-B管制服务运行规范中,间隔标准的确立是重点。本文通过对国际有关ADS-B/雷达的间隔标准的分析,针对现在使用的ADS-B和雷达的测量误差,研究ADS-B采用现行雷达安全间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误差一次雷达测量过程中雷达配准方法的精度提升问题,分析了一次雷达误差分布特性,以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的航迹数据为真值,提出了基于改进轨迹跟踪滤波的实时雷达配准方法。采用点云配准方法中随机抽样一致性的迭代最近点法,对基于期望增加模型的变结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中的偏置函数进行了改进,有效减少了随机误差在配准过程中的影响,并获得最优的偏置参数,以提升大误差一次雷达配准的精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配准后可使所选一次雷达俯仰角平均绝对误差降低至0.04°,方位角平均绝对误差降低至0.07°,为雷达系统误差配准提供新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P模型的ADS-B管制间隔标准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监视系统已无法满足空中交通管制的需求,建设以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为主要监视手段的新航行系统成为必然趋势。论文提出了危险碰撞概率(CAP)模型的概念,选择终端区二次监视雷达作为参考基准系统,根据国际民航组织认可的安全目标等级(TLS),得到ADS-B管制间隔标准评估的参考基准间隔,并通过CAP模型计算出ADS-B保持参考基准间隔时所能达到的安全等级。计算结果表明:ADS-B监视安全等级远低于TLS,在终端区使用ADS-B实施3海里的管制间隔标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林戴琳 《科技资讯》2014,12(20):24-24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是一种新兴的空管监视技术,是未来空管监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ADS-B技术主要作为雷达监视的补盲,主要应用在洋区和山区等边远地区.西沙雷达站作为我国首批ADS-B技术试点台站之一,最先安装和使用了ADS-B地面站设备.本文主要对西沙雷达站使用的ERA ADS-B地面站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自动相关监视广播数据(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 ADS-B)信号在航空领域通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检测、分析对航空运输安全保障意义重大。ADS-B信号常常带有噪声或干扰,这使得直接解码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捕捉ADS-B信号的信息提升其准确性,提出了EASTR深度学习模型。所提模型首先使用基于非因果扩张卷积和残差网络结构的方法,对原始含噪ADS-B信号进行降噪与增强;随后,经过降噪处理的信号被转换为星群图像,再利用多层感知机进行分类识别。收集了5 000条来自不同飞机的ADS-B信号数据,在此数据集上将EASTR与其他同类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信噪比下EASTR均在准确率上优于其他模型。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数据增强模块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下一代机载防撞系统水平防撞的功能要求,采用相对距离水平投影的方法,根据空间碰撞威胁度和时间碰撞威胁度的理论依据,建立了水平方向的冲突探测和防撞模型,并利用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导出了本机与入侵飞机之间的投影水平相遇距离和到最接近点的预留时间的计算公式.阐明了水平防撞模型的建模方法,制定出机载防撞系统水平防撞功能的仿真测试方案,并进行了基于时间流的计算机仿真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预测出飞机在各个时间的相对方位、相对距离和相对高度,而且可以给出合理的水平机动措施,为飞行员提供左转或右转的角度指示以避免空中相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