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大、难降解的特点.综述了生物质吸附去除水环境中PAH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常用生物质吸附剂如菌类、藻类、淀粉类、纤维素类和木质素类生物质及其燃烧产生的生物质炭在吸附去除水环境中PAHs的研究进展.对生物质吸附材料的选择、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生物质吸附PAHs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土壤介质中PAHs催化光降解作用,以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紫外光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光降解存在着PAH的光致电离、电子向O2的转移两种途径;在有催化剂TiO2存在时,催化剂光照后形成的电子、空穴能够氧化还原污染物,PAH的光致电离和电子向O2的转移引起的降解,共同完成了光催化降解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3.
两种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有低分子量PAHs苊、菲和(屈)以及高分子量PAHs苯并[g,h.i]苝)浓度分别为40、400和4 000μg/L时,河口区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不同分解状态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作用.研究表明:在各PAHs浓度下,两种红树植物落叶碎屑的吸附总量都很接近,吸附率则均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AHs浓度为40和400 μg/L时,低分子量PAHs的吸附率明显高于高分子量PAHs.PAHs浓度为4 000 μg/L时,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PAHs的吸附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分解状态下的两种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的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PAHs均有较强的的吸附能力.这对以有机碎屑为食物源的河口区水产养殖生物是不利的;及时清除落叶碎屑,则可能是去除海水中PAHs,净化养殖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滤料介质对生物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柱可较大幅度地去除苯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和酚类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由于其难生物降解的特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研究以新疆丰富的煤炭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煤基活性炭(CAC),并利用其吸附性能对典型PAHs芘进行吸附去除,研究各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率和吸附量降低;随着CAC用量的增加,吸附率升高,吸附量降低;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降低,吸附量增大,而溶液的初始pH和转速对吸附影响较小;在温度25~55℃之间探讨了其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吸附行为,表明CAC对芘的吸附属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过程存在化学作用;CAC对芘的吸附量高达88.08 mg/g,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表明利用CAC可控制PAHs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新型污染物四溴双酚A(TBBPA)是一种常见的溴系阻燃剂(BFRs),广泛存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和电子元件等产品中.由于TBBPA作为非反应型添加剂加到产品中,而易于扩散到环境中,并且因其具有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累积性,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环境中TBBPA的去除研究成为目前热点问题.论文通过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TBBPA的吸附、热降解、光降解和催化降解等去除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评述和比较,并对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太湖流域三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特征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根据太湖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场采样分析数据和其他地区历史数据,对三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展了特征分析和溯源分析;依据USEPA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PAHs、OCPs和PCBs的生态风险评价;应用USEPA暴露计算方法加以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OCPs主要来源为土壤;PCBs主要来源为工厂排污;PAHs、OCPs和PCBs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均较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见类富里酸、紫外类富里酸物质,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人工湿地对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陶粒基质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转化更为彻底,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难降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在大气和水体中较为广布。目前,世界各地各种环境介质都普遍受到了PAHs污染,因此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中的PAHs污染物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2006年春季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吸附到TSP样品巾增塑剂、正构烷烃、多环芳烃(PAHs)、甾烷和藿烷类等有机污染组分特征.显示兰州TSP中增塑剂等的工业污染相当严重,煤和生物质燃烧排放以及交通排放较高.非沙尘天气时,污染物主体主要来源于交通排放藿烷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物释放(煤和牛物质燃烧排放为主)的PAHs;而沙尘天气时,虽然兰州地区气体颗粒物急剧增多,但由于有机污染物被沙尘暴带到东部地区,这些有机物质量分数郜明显降低.在非沙尘天气,可能是由于沙尘暴源区和沿途土壤高等植物蜡质的风成输入,生物来源的正构烷烃贡献相对增加,其中5个oxy-PAHs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在大气环境研究中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1.
合肥盆地四周被断裂分割和围限。属于典型的中新代断陷盆地,东缘断裂在其构造演化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从构造地貌、沿程盆地特征、地震活动和断层泥等方面的研究,并应用测龄技术成果,论述它的新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比较体育发展至今,人们对其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大多趋向于“跨文化”的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比较,只强调“文化”对体育的作用比较,而忽视了体育对文化的反作用分析。本文认为对这类反作用的分析比较也应列入比较体育的研究范畴,文中还对本研究的出发点及方法论和注意事项作了阐述,以期使比较体育的研究对象更趋全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中国和欧洲对线性方程组的研究.指出了近代数学没有在中国形成理论体系的原因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它使中国的自然科学具有经验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磨损比较电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磨损比较原理,采用电测法而设计的测试装置,实现了对材料耐磨性,连续、快速、准确地测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图的邻接矩阵的最小多项式,定出了两类只有平凡的多项式图的图。为解答文献[3]提出的一个问题,给出了两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棉花为种植对象,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对棉花产量、土壤空间盐分动态运移变化以及棉花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本试验设定的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其棉花的产量都比对照要高,说明利用一定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能够缓解滨海盐碱地区的干旱问题.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对棉花的增产显著,同时又不会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因此对滨海盐碱地来说,宜采用该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棉田.在本试验设定的几个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中,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棉花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及细胞间CO2体积分数均达到最高水平,这是其能使棉花增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能罩壁厚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同时给出了该条件下的相关系数,从而可依切割深度去寻求合适的罩壁厚的值,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地选择。  相似文献   

19.
测试了1×10-5mol/L5,5-二苯基-2,2-联唑(POOP)、反-1,2-双[2-(5-苯基唑基)]乙烯(POEOP)、4,4-双[2-(5-苯基唑基)]-1,1-联苯(POBOP)在含不同浓度卤代烃的1,4-二氧六环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计算出CH3I、PhI、PhBr对POEOP、POOP、POBOP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研究发现,卤代烃分子越小,卤原子核电荷数越高,其猝灭荧光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印花过程传质现象是复杂的动力学及热力学问题。从分子运动角度分析,糊料流动是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协同“跳跃”而实现整个分子质量中心位移,对传质具有直接影响。从印花织物印制效果参数与传质过程相应性分析,凡是影响糊料高聚物大分子链段运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印花过程的传质现象。其中糊料中的染料从纤维外表面向纤维内表面扩散是传质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