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黄土高原中部晚更新世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对陕西富县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54个样品的孢粉分析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将孢粉图式划分为Ⅰ、Ⅱ、Ⅲ3个带,分别代表S1、L1和S03个形成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榛-菊-蒿组合带,以草本植物孢粉占多数,乔木植物花粉出现高峰为特征;Ⅱ带为菊、蒿优势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乔木植物花粉显著减少为特征;Ⅲ带为松-藜-中华卷柏增长带,以松、藜、中华卷柏显著增加,乔木植物明显增长为特征.结论 S1形成时期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温暖较湿;L1形成时期植被为干草原,气候冷干;S0形成时期植被为森林草原,气候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2.
了解最近10 000 a来的植被和环境对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阐述陕西蓝田县城附近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孢粉图式分析了该区植被的演替,进而分析了该区全新世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据17个样品分析发现孢粉和藻类十分丰富,将孢粉图式分为三个带,分别代表全新世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蒿属优势带;Ⅱ带是乔木花粉激增,早期发育有温带阔叶落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晚期是以温带阔叶树或与松混合的疏林草原或森林草原;Ⅲ带是以栎、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气候较冷较干,发育有以蒿为主的大片草原;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发育了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晚全新世渐变为干燥而寒冷,是以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3.
根据五大连池地区4个钻孔剖面孢粉分析研究结果,从下往上划分3个孢粉组合带。Ⅰ合带木本植物花粉中90%以上是第三纪常见分子,并以裸子植物花粉高含量为特征,草本植物花粉体积分数均超过20%,且类型也比较多,时代定为渐新世比较合适;Ⅱ组合带木本植物花粉主要以桦木科花粉为主,针叶树种花粉级少,与山东山旺中新世孢粉组合特征相似,时代应为中新世;Ⅲ组合带以草本植物花粉高含量为特征,与大同盆地晚新生代孢粉组合带Ⅲ相似,时代为更新世。值得提出的是,Ⅰ组合带底部火山岩上下均有丰富的孢粉化石,这对重新认识五大连池火山岩的喷发时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分析及环境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表明,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蒿属(Artemisia)最为丰富,其次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藜科(Chinopodiaceae)。乔木花粉含量较少,以松属(Pinus)为主。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将剖面划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早期(7.235~7.380 aBP)气候较为寒冷干燥,缺少乔木花粉。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在Ⅱ孢粉带上乔木花粉大量出现,种类丰富。尤其5.625~6.120 aBP期间出现了很多喜暖树种,是中全新世以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在4.580~5.625 aBP期间,乔木花粉急剧减少,表明气候发生恶化。随着气候的逐渐好转,乔木花粉在Ⅳ孢粉带(3.090~4.580 aBP)上重新出现,但喜暖树种较少。3.090 aBP以后出现较多的禾本科花粉,可能和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5.
陇中黄土高原全新世植被变化及干旱事件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领余  安成邦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0):1371-1382
甘肃定西、秦安等地5个全新世黄土沉积剖面的孢粉记录,分别以每个样品分辨率为200—20 a,揭示了研究区1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或温带森林以及荒漠草原几种植被的多次演化过程.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9 kaBP有近1700a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反映当时气候环境比较温湿.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的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结合地层、有机质、粒度、蜗牛化石和炭屑等其他代用指标分析结果反映,早中全新世是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约在8.8—5.8 kaBP高湿润期最明显,呈现湿地/沼泽沉积地层;自3.8 kaBP以后孢粉成分、含量和浓度明显降低,植被开始向荒漠草原化演变,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冷干.以苏家湾和大地湾剖面为例,根据云杉含量和针叶树种总量以及花粉总浓度计算结果推测,全新世可能存在着7次较明显的气候干寒事件.  相似文献   

6.
西安附近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孢粉分析,我们发现了前人在古土壤中未曾发现过的黄杞、杜鹃科、枫杨、粟等能够反映植被类型和气候特征的花粉,从而确定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为森林型,代表气候温暧湿润,与今日西安气候相似或略暧湿。但在黄土层中,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木本植物花粉少见,反映植被以草原为主,代表气候温凉干旱,与今日陕北定边、靖边气候大致类似。根据孢粉、碳酸钙含量和PH值所综合反映的气候变化,可将西安附近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变化划分为15个旋回,其中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气候旋回可与深海沉积所反映的气候旋回对比。  相似文献   

7.
西安半坡遗址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最近10000年来的植被和环境,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方法 通过对西安半坡遗址大围沟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讨论该区植被的演替。结果 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从该剖面17个样品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做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图式。据该剖面上孢粉组合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全新世的植被与相应的气候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结论 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8.
河北阜城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演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阜城地区阜101孔孢粉研究,划分出三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组合特征清楚地反映出阜城地区自晚第四纪以来古植被、古气候的三个演替阶段。自下而上依次是:1.晚更新世是以松、冷杉、云杉为建群种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此时气候冷而稍干。2.全新世中期是以松、栎、榆、桦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暖、湿润的气候。3.全新世晚期是以蒿、藜、松和桦为主的疏林-草原,此时气候温凉、略干与现代相近。  相似文献   

9.
秦安大地湾高分辨率全新世植被演变与气候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主要根据孢粉分析结果,并结合磁化率,碳酸钙恢复了陇西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期间植被气候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全新世气候存在3个大的阶段,全新世早期气候以寒冷为主要特点,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巴汗淖孢粉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AMS14C测年,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巴汗淖湖泊沉积物孢粉,揭示了鄂尔多斯高原全新世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8.696~7.847 kaBP植被以荒漠草原主导,气候寒冷干旱;7.847~7.130 kaBP植被转变为禾草草原,温湿条件得到改善,但区域气候很不稳定;7.130~4.780 kaBP植被演化为疏林草原,气候温暖湿润且稳定;4.780~4.207 kaBP为松-栎混交林,为温暖湿润且稳定的气候最宜期;4.207~3.622 kaBP植被退化为松属一禾草森林草原,气候向十旱化方向发展;3.622 kaBP以来,植被进一步退化为荒漠草原,气候进一步变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