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造就一批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人才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前提下,涉外法律人才需要有较高的外语能力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当前,由于受到专业设置门槛较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师职称评定重科研轻教学三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规模大而质量低、东西部发展不均、灌输式教学等瓶颈性问题。展望未来,创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在于厘清"应用型+复合型"培养目标,确立"法律信仰+爱国情怀"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具体路径上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机制,从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着手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2.
李欣然 《科技信息》2009,(25):I0209-I0209,I025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涉及涉外业务,英语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运筹工具。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即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法学专业输出的涉外法律从业人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通过分析涉外法律从业人员实务能力现状,提出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应当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升级,为社会输出合格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护理专业已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涉外护理专业广受欢迎,改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必然。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须在基于医学行业、护理专业和学生终身发展三结合,以服务岗位或护理内容为模块,涉外护理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线,阅读或借助字典阅读涉外护理文献为辅和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整合的3R(rehearsing-演、reading-阅、reflecting-思)教学模式下,建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要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外商务人才需求量猛增,把学生培养成有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是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游晓霞 《科技资讯》2013,(6):231-231
地方旅游产业外向型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全面、具体、深入了解的意愿合力推动地方特色涉外旅游的发展,也相应提高了对涉外导游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该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结构,完善配套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和实训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人口和财产的流动性日益增大,跨国继承问题不断涌现。由于各国法律对法定继承内容的规定不同,导致在涉外继承中的法律冲突经常发生,这就需要解决涉外法定继承的准据法确定问题。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其中对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新的规定是否较以往更完备.更灵活?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法律及其文书翻译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外语教学经验和法律翻译工作经验,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涉外法律及其文书翻译的现状,在探讨涉外法律及其文书翻译特点的基础上,对诉讼、行政程序、国际商务交往以及其他专业性业务翻译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均作了详尽的阐释,同时对确立法律翻译资格等相关制度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法律英语作为特种用途英语的分支正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语言提高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并阐述了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加入WTO后我国高等院校法律课程的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WTO)后,高等院校的法律课程教育出现了瓶颈:一方面市场极其需要懂英语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越来越困难。本文就此鲜明的对比入手,讨论了法律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自"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了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安全合作等,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我国的大国强国地位。由于目前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该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积极的涉外警务工作特别是国际执法合作的保驾护航,因而提升我国涉外警察的警务英语能力势在必行。研究警务英语能力测试设计不仅有助于涉外警察的选拔,还能够促进公安院校的警务英语教学并提高学生警务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董军  郭淼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70-73
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确定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既存在着一些传统原则,如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院地法原则、双重可诉原则,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则,如最密切联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深入研究我国司法实践问题,逐步完善我国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立法,特别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涉外法律适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高职英语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旨在训练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与学习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相关性。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和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是必须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郁 《科技信息》2009,(3):391-391,331
随着我国加入WTO,涉外法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各个政法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本着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目标纷纷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但是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试图找出最优解决办法,以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国际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侵权案件显著增加,侵权范围也不断扩大,有关涉外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也日趋复杂。通过对国际私法上的一些涉外侵权适用原则进行分析,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定是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当侵权行为实施地法与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不一致时,应基于利益衡量原则适用对受害人更为有利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交往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涉外产品责任案件日益增多。但对于产品责任的立法各国存在冲突,而且我国至今还没有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制度,只是笼统地采用了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使特殊复杂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的法律适用简单化、机械化,忽视和掩盖了其他与产品责任案件具有更密切更重要的连接因素,无法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据此,本文拟在评述传统冲突规则缺陷的基础上,剖析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发展态势,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张艺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3):147-149
伴随着涉外法律事务的增多,法律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日益受到重视。相对而言,与普通英语不同的是,法律英语用词庄重严谨,大量的赘词和多层次的从句导致句子结构复杂,致使语言艰涩枯燥。而大量的英文判例阅读能创造特定的法律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法律英语语言的特性,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法律英语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高校法学专业担负着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一带一路"沿线的边疆民族地区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是民族高校法学专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国际法课程群建设关乎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力图突破国际法课程群建设瓶颈,从明确目标、优化体系、师资建设及评价指标四个方面,为民族高校国际法课程群建设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涉外政治、经贸和火化交流的日益扩大,英语法律公文在对外事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频繁.与汉语法律公文相比,英语法律公文在语作风格上虽然也要求具有准确、严密、庄重及程式规范的基本特征,但在词语的使用、语法手段、篇章结构及辞格等方面仍有其独自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提高英语法律公文的书写质量,扩大其法律服务的效应,促进国际间的友好交往都大有种益.一、遣词特点与要求英语法律公文的社会职能要求其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庄重明晰的特征.由于涉外法律公义确立的是缔约各方的法律关系、权力义务,是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