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古滑坡为地质原型,根据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滑坡的结构特征,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浅表层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对滑坡的变形破坏趋势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源新县城有色金属厂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及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滑坡形成原因及变形破坏机制,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分析滑坡的稳定性,为滑坡灾害的防治与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叙永至大村铁路佘家坡隧道进口由于在开挖过程中导致隧道洞顶上原有滑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出现大面积张拉裂缝,危及了隧道的施工安全.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分析其成因机制,最后通过ANSYS与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法,分析隧道开挖后对坡体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并对其做出稳定性评价,为滑坡的有效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王庙滑坡自2005年三峡水库156m蓄水诱发变形以来,一直处于动态变形过程中,属于典型的水库型滑坡.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滑坡在各个库水位工况条件下的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库水高水位蓄水运行启动滑坡变形,变形量最大、位移速度最快发生在库水下降的中后期及下降后的稳定时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龙王庙滑坡变形机制为蠕滑-拉裂型,成因上属于动水压力型滑坡;在库水和降雨的反复作用下,龙王庙滑坡前缘将不断塌岸,滑带塑性区将逐渐由前缘向后缘发展直至贯通,滑坡最终将解体、下滑.  相似文献   

5.
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二道河滑坡出现了变形加剧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蓄水过程中滑坡渗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二道河滑坡从开始变形到三峡水库不同阶段蓄水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推移式转化为牵引式、由悬浮减重型转化为动水压力滞后型的过程,滑坡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对滑坡变形机制转化的分析可供类似滑坡的分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库型滑坡主要受库水位升降变化而发生变形,因此对水库滑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库水变动影响下的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面.然而通过对三峡库区滑坡调查发现,有一类水库滑坡变形主要受降雨影响,而研究这类滑坡在降雨和库水共同作用下的变形及稳定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峡库区某水库滑坡为例,在详细调查该滑坡地质条件及变形发展过程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渗流场及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其变形主要受降雨影响,受库水位升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三峡库区涉水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以白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勘查,降雨及库水位资料,运用专业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滑坡的成因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滑坡变形呈阶跃式增长,4~9月份为主要变形期;各监测点自2006年起每隔3年累积位移有较大提升的"规律",分析认为是滑坡体应力场调整显示变形增大;库水位快速下降与滑坡地表位移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库水位波动与滑坡稳定性呈正相关变化.坡体的变形原因经分析为坡体外荷载卸荷及坡内指向坡外的动水压力;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若库水位快速下降与汛期强降雨共同作用,滑坡变形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凤凰山滑坡为地质原型,通过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分析,再现了一个近水平层状的膨胀土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斜坡的失稳破坏主要受坡体内部发育的裂隙以及降雨入渗的影响,裂隙的发育使降雨入渗向坡体深部发展,并使土体的强度随降雨过程不断降低,而滑坡后缘裂隙的充水对坡体产生了较大的静水压力.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斜坡发生了类似于平推式滑坡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四川宣汉县某典型滑坡进行研究,现场详细调查了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重点描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态特征、变形特征、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机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滑坡自身特点,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一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历史上三峡库区就是一个滑坡多发区,虽然该区域滑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大多是对库区内某个或某些滑坡进行研究,很少系统地研究它们.本文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滑坡的产生是一个综合效应,受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包括地层、地貌和构造等地质环境要素;外因包括暴雨、地震、库水作用等可变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只要摸清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变形过程,它们也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