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混凝土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损伤参数一般都是在实验室里,用标准试件由试验得到的,用标准试件做测得的混凝土的损伤参数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分析是不合理的原因,指出研究大、小混凝土结构损伤参数的关系即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问题的必要,并对混凝土结构损伤参数尺寸效应进行探讨,得到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细观层次上建立由天然骨料、旧界面、旧水泥砂浆、新界面和新水泥砂浆组成的再生混凝土五相随机骨料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单轴压缩和损伤断裂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尺寸效应对细观损伤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尺寸从75 mm×75 mm增加到100 mm×100 mm和150 mm×150 mm,试件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4.5%和8.3%;在所有试件中,初始损伤和拉剪应力都先集中出现在内界面区,但随着尺寸的增大,试件最终的损伤值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浇筑标准及非标准尺寸混凝土试件,以掺入引气剂模拟初始损伤,研究混凝土压缩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当非标准尺寸试件在m(引气剂)∶m(水泥)=0、0.001、0.002和0.003时,其弹性模量随引气剂量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32.76、28.77、26.80和26.29 GPa,经由损伤理论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出混凝土的无损弹性模量为36.38 GPa,初始弹性模量为32.76 GPa,峰值弹性模量为26.7 GPa。拟合分析结果可验证损伤参数尺寸效应的一般规律,并可导出大尺寸试件的损伤参数。 相似文献
4.
宣国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2):92-97
通过对受对称分布力作用下劈裂试件中受拉面积的计算和试验论证,得出了不同直径的劈裂试件,当其劈裂面上的受拉面积相同时,具有相同的劈拉强度,并以此为依据,得出了用韦伯理论表示的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系数。Φ45cm×45cm试件的劈拉强度为Φ15cm×15cm试件的0.69倍,更大试件的劈拉强度尺寸效应系数可望收敛于0.65。 相似文献
5.
工程结构损伤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分布式损伤和尺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以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1):11-14
工程结构的失效起始于底层,即从材料中的孤立的空洞成核开始,形成微裂纹,发展为宏观裂纹,直至整个结构破坏,因此分布式损伤和尺度效应在工程结构损伤问题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处理分布式损伤(微损伤)的方法-“统计细观损伤力学”,以及其于该方法讨论了分布式损伤的演化规律,对于跨尺度失效问题的尺寸效应,通过分析应力波引起的损伤问题(存在2个反映尺度效应的Deborah数),指出各类尺度耦合的机理和特征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尺度能量积分与能量损伤表达建立宏-细观尺度之间的联系,即混凝土宏观尺度的损伤演化可以通过细观单元的分析获得.根据随机细观单元的数值分析结果,积分得到基本细观单元能量的演化,分别计算受拉与受剪损伤的演化曲线.建议了实用的损伤演化公式,并基于基本单元分析获得随机损伤发展参数的均值、标准差及其概率密度分布.混凝土宏观试验的模拟结果验证了多尺度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准脆性材料的细观损伤演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以缺陷密度为参量的细观损伤演化模型的局限性 ,着重研究了微裂纹尺寸对损伤演化的影响。提出了含三相正交分布等尺寸微裂纹的准脆性材料稳定扩展的细观损伤演化模型。给出了微裂纹特征尺寸随应力变化的显式表达式 ,并由此得到了含微裂纹的准脆性材料损伤本构关系。通过实例 ,对初始含有相同密度、不同尺寸和数量的微裂纹的两种混凝土材料在单向拉伸载荷下的损伤演化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比较。结果证实 :含大尺寸微裂纹的材料损伤发展较快 ,相应地 ,加载到同一应力水平时 ,具有较大的应变 相似文献
8.
在试验及以往对单轴受力混凝土尺寸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复合受力强度的尺寸效应,建立了反映截面尺寸影响的混凝土拉、压剪强度的相关关系式及相应的尺寸效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系统综述了混凝土尺寸效应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从混凝土的细观、宏观和多观3个层次,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混凝土数值模型,并对混凝土数值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尺寸效应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带裂纹碾压混凝土层面强度尺寸和边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碾压混凝土层面中带不同削弱度裂纹时远场强度的尺寸和边界效应,指出对强度影响的不仅仅是试件尺寸,也包括试件边界、裂纹长度和裂纹数量等因素.应用界面断裂力学理论和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准则,对Hu和Wittmann的强度效应律做了理论上的扩展,使之符合碾压层面抗拉强度的断裂特性;最后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层面强度的尺寸与边界效应回归曲线. 相似文献
11.
冻融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演变与强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过程通常用动弹性模量的变化来表征,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超声波声速构筑了损伤变量,重点研究了混凝土由于冻融作用引起的损伤演变和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超声波测试得到的声速值可以方便地估算出混凝土的强度.此结果可作为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结构评估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强混凝土的连续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强混凝土的拉伸应力与应变全曲线及其特征点相对应参数,建立了拉伸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高强混凝土在二向与三向应力状态下拉、压两类损伤时的损伤耦合模型;根据混凝土结构总是拉裂破坏的事实,提出了用拉应变与损伤度双参量描述的损伤断裂准则,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再生混凝土的疲劳试验结果,分析常用的几种损伤变量定义法的优缺点;其次,根据疲劳损伤的三阶段演化规律,提出倒S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给出材料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取值范围;最后,基于倒S模型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法、超声波速法、最大应变以及残余应变法都能够反映再生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而残余应变法由于概念明确,考虑疲劳初始损伤,因此更为合适;拟合得到的损伤演化方程与试验数据高度相关,而理论分析得出的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也相一致;倒S模型涵盖了损伤演化规律的各种类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演化描述。 相似文献
14.
钢纤维砼的动态损伤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表明,钢纤维砼在受力变形时伴有微损伤的发展,损伤演化一方面伴随着材料的流变而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应变率的影响。因此,可用钢纤维砼的率型损伤演化律来说明材料的损伤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15.
小波分析在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损伤状况,对简支梁进行了逐级加载实验,每级加荷后卸荷,观测梁的裂缝,并测定梁的动力反应. 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作为无限自由度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动力方程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尺度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表达式. 信号经多尺度分解后,包含了信号中更多的结构损伤信息. 基于此,用DASP信号处理系统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各损伤阶段的动态信号进行二进制小波分解,通过分析各频段的波形,确定了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LUO Xin WEI Jun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6,11(3):657-661
0 IntroductionTihse a f agilruardeu aolf pcroonccerseste wshuibcjhec itsed ditfofe ernenvitr ofrnommentthale afcatiilounrespatternin general strengthtest .The change of material statescaused by the damage evolution will affect the concretestrengthin a certain kind of concrete.For years ,domestic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abominab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echanical property ofconcrete,and have resulted in some achievements[1-12]. Thestudies of som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reveal … 相似文献
17.
宋修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5):691-693
将岩体受载破坏看成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在外界作用下的自组织行为。论证了岩体损伤演化的自组织特征;考虑热力学参量(温度、自由能和熵等)在岩体损伤演化中的作用,并综合力学参量和热学参量,构造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最后从协同学观点出发,将岩体的破坏过程视为非平衡相变现象,利用协同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探讨从这一角度寻求岩体的弹性极限的方法。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岩体的力学性能和岩体损伤破坏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单轴拉伸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组混凝土试件中,采用掺入不同量的引气剂的试验方法,人为地制造随机的细微空隙,以模拟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测定几组不同损伤程度混凝土试件的弹性模量和绘制试件受力变形曲线,计算了单轴拉伸情形下的初始损伤和峰值应力所对应的损伤。与前人所做的压缩损伤试验比较,探讨了混凝土材料拉伸与压缩时损伤的区别及相同应变水平下拉伸损伤与压缩损伤的关系,并利用指数函数损伤模型推算了混凝土临界损伤。 相似文献
19.
20.
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的现状、研究思路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111-1121
针对大型土木结构安全服役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治结构之未病"的学术理念和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的研究思路.指出这类结构安全的共性问题是其损伤跨越了材料、构件和结构层次,是从微/细观到宏观尺度的多尺度、跨层次非线性演化.从发展多尺度损伤预后方法的驱动力、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解决思路以及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综述了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研究的现状、研究思路与应用前景.指出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研究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结构损伤多尺度非线性演化机理、结构遭遇极端灾害作用时损伤跨层次突变导致灾变的机理及其损伤过程预测以及大型土木结构损伤过程模拟与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预后可靠性等.最后,展望了发展结构多尺度损伤预后理论对于结构全寿命安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