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边坡变形破坏的演化规律,通过对GPS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了边坡的稳定现状;构建了基于GPS监测数据的位移-时间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并对未来某段时间内边坡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实现了基于GPS监测的神经网络位移预测模型;通过实例研究,对基于GPS监测数据的边坡变形ANN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边坡的稳定与否,对工程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高边坡的监测和研究是预防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GPS多天线阵列技术在边坡监测中的系统构成、方案实施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讨.GPS边坡监测系统不但与监测设备是否能灵敏可靠地取得变形监测数据有关,而且还与数据处理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边坡稳定性监测的目的和要求出发,详细分析了GPS应用的整个过程,包括GPS监测网基准点的设置、监测网的观测方法、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卡尔曼滤波在大型深凹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剔除GPS边坡位移监测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提高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特引入随机线性卡尔曼滤波离散数学模型.以水厂铁矿GPS边坡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各监测点每期变形量的滤波值和位移速度,并对各监测点下一期的变形量进行估算和预测.经实例验证,卡尔曼滤波变形量与实际变形量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徐洪科  薛斌峰 《科技信息》2008,(20):119-119
GPS2型SNS柔性防护网是用来防治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可提高高陡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文章结合甬台高速公路宁波段K112高边坡采用GPS2型SNS柔性防护系统对浆砌片石护面墙进行养护维修的工程实践,介绍SNS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材料要求、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电行业边坡变形监测中山高坡陡、卫星信号遮挡严重,以及GPS网型设计受到限制,网中相邻监测点距离只有几百米,很难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D级网的边长要求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对GPS短边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进行分析。使用全站仪EDM检核验证GPS短边测量距离满足测距精度要求,发现边长误差在5 mm以内,并对GPS网的检核进行探讨。希望在变形监测工作中起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GPS在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监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川公路沿线部分路段沿着水库修建,使得该路段岩石岩质总体上较弱,并且风化裂隙发育,当路堑边坡开挖或遇水浸润弱化时,可能产生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失稳现象,若开挖后坡体发生破坏,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研究危险路段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效果,指导危险路段的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对危险地段的变形实施监控测量。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式,GPS测量具有测点无需通讯、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以及提供三维坐标等特点。文中针对安川公路中部分路段面临的特殊地质水文特点,采用GPS技术对安川公路某路段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测量。结果表明:边坡坡体与坡表的位移方向基本一致,但坡表位移量要大于坡体深部位移量。其原因是边坡应用锚索框架梁和抗滑桩进行加固后,滑动面下部的边坡体是稳定的,而滑动面上部边坡体处于滑动状态,且从滑动面到坡表之间滑动量呈线性变化,越靠近坡表位移变化量越大。  相似文献   

8.
何丽琴 《甘肃科技》2012,28(2):118-120
针对某高速公路具有代表性的3个高边坡进行了分析,根据风化岩质边坡结构面及破坏形式的不同,选取了不同的支护形式.通过采用预应力锚索对滑动破坏型边坡主动加固,达到了允许边坡发生一定位移的目的,充分发挥其自稳能力,并结合全长锚固锚杆支护、GPS2柔性支护及喷播绿化对高边坡综合治理,实现了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标.最后对综合治理设计边坡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高边坡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深凹露天矿GPS边坡变形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水厂铁矿边坡变形GPS监测,围绕监测点的确定及监测网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论述.并以6个监测点的9次变形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现场情况及监测经验,创建水平位移趋势玫瑰花图,对监测结果进行简要分析.监测结果与现场状况相吻合,说明GPS完全能达到矿山变形监测的精度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实时监测是我国边坡安全监测正在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北斗/GPS双模实时监测技术并在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监测技术——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该方案的提出,能够为实时监测高危边坡带来重大帮助.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在云南部分地区实现了应用,并通过该项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涛  李向新  柳志云 《河南科学》2013,(10):1659-1663
GPS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结合阿海水电站库区新建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监测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等.监测结果表明,GPS用于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且在监测速度、时效性、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GP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水平,研制了集GPS电子测量规范、适合多类型GPS接收机外业记录的电子手簿、岩土工程监测任务模拟软件和结果分析软件及岩土工程GPS监测网的优化设计于一体的面向岩土工程监测的GPS测量软件系统,并讨论了GPS网的基线重复性检核、同步环检核、异步环检核、坐标转换、网平差、GPS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和形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等关键问题.最后,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地区的某矿区进行边坡变形监测的研究,验证了该软件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达到毫米级的监测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岩土工程监测的要求.图4,表3,参12.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科学原则下设计边坡综合在线监测系统,采用GPS地表位移监测和地下位移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传感器、数据通讯、现场辅助系统、控制中心四大功能模块,能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至关重要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综合监测技术在高陡边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厂坝铅锌露天矿高陡边坡的特点,确定了以"GPS监测手段为主,以水准仪、裂缝仪等监测手段为辅"的监测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与布设.以北帮边坡1500 m台阶的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变形规律分析,并评价了北帮边坡的综合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在监测点B03~B06的北帮边坡稳定性最差,近600 d的最大位移量为231.1 mm,存在着滑移岩体;1500 m边坡岩体的变形速率曲线显现出明显的S形,凸起段表现为由雨季降水引起的加速变形期;裂缝的累积变形阶段呈现出初期的相对稳定期、中期的变形触发期和第3阶段的稳定变形持续期;北帮中部台阶1500 m边坡的变形较其他台阶边坡显著,稳定性最差.因此,该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较好,是高陡边坡变形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侯江华 《工程与建设》2013,(6):773-774,796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校区地处歌乐山,整个新校区建设的地理环境复杂。该文分析如何通过GPS卫星定位仪、全站仪及精密水准仪观测变形监测点的坐标和高程来监测边坡顶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为确保校舍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边坡工程是露天煤矿中的重点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关系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边坡稳定性预测是边坡防治工作的前提,针对煤矿边坡工程稳定性预测的复杂性,为了快速、有效地判别煤矿边坡稳定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煤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选取与煤矿边坡工程密切相关的岩石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孔隙水压力6 个指标作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即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输入,边坡稳定性状态作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输出,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煤矿实测30 组边坡稳定性数据作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另用12 组边坡稳定性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测试数据,通过训练好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进行测试;为了验证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同时与SVM 和BP 神经网络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说明,选取煤矿边坡稳定性的6 个指标建立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人工控制参数较少、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边坡稳定状态预测结果与煤矿边坡工程实际状态相吻合,能有效预测边坡稳定性状态,指导煤矿边坡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石太客运专线某边坡开挖时边坡失稳,对该边坡上的桥梁及线路的正常修建产生了极不利影响。本文对边坡形成和发展历史、边坡失稳构造成因、边坡岩土体工程性状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构造运动造成边坡岩层产状混杂,岩体结构破碎,节理密集,泥化夹层和节理充填物发育是边坡失稳的根本原因。泥化夹层及节理充填物工程性状不良,进一步加剧了边坡失稳,边坡失稳是整体渐进的。  相似文献   

18.
宋振强 《科技信息》2009,(16):81-82
石太客运专线某边坡开挖时边坡失稳,对该边坡上的桥梁及线路的正常修建产生了极不利影响。本文对边坡形成和发展历史、边坡失稳构造成因、边坡岩土体工程性状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构造运动造成边坡岩层产状混杂,岩体结构破碎,节理密集,泥化夹层和节理充填物发育是边坡失稳的根本原因。泥化夹层及节理充填物工程性状不良,进一步加剧了边坡失稳,边坡失稳是整体渐进的。  相似文献   

19.
边坡工程是露天煤矿中的重点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关系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边坡稳定性预测是边坡防治工作的前提,针对煤矿边坡工程稳定性预测的复杂性,为了快速、有效地判别煤矿边坡稳定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煤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选取与煤矿边坡工程密切相关的岩石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孔隙水压力6个指标作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即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输入,边坡稳定性状态作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输出,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煤矿实测30组边坡稳定性数据作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另用12组边坡稳定性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测试数据,通过训练好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进行测试;为了验证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同时与SVM和BP神经网络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说明,选取煤矿边坡稳定性的6个指标建立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人工控制参数较少、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边坡稳定状态预测结果与煤矿边坡工程实际状态相吻合,能有效预测边坡稳定性状态,指导煤矿边坡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边坡因失稳而发生滑坡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理,进而对边坡进行针对性治理。本文以贵州省境内某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该边坡的岩层岩性,并利用真实破坏过程分析方法(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对该岩质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破碎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支护前后边坡滑移面均出现在破碎带与基岩的接触面。锚索支护极大地提高了边坡的安全系数,无支护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1,边坡较不稳定;支护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64, 边坡稳定。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伴随着声发射能量的变化,支护前后均表现出缓增-激增-平缓的演化规律,因此,边坡发生灾害过程可以通过能量监测实现预警预报。研究结果对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机制的研究和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