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明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0,(32):138-138,140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领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本文旨在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尝试着突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由此在教学中产生真正的互动,以便使学生在应用文的学习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在愿学、乐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能用。  相似文献   

2.
刘云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175-175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倡导探究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在活动中收获能力。  相似文献   

3.
曾晓艳 《科技信息》2011,(7):I0214-I0214
小学英语"主动型"教学模式,其本质与核心是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创新的过程和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  相似文献   

4.
韩晓 《科技信息》2011,(8):294-29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出现在学生的课表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而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无非是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实践课又基本上是教师示范演练,学生模拟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走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阴影,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郭鹏飞  张冉 《科技信息》2009,(34):20-20,22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在吸收了以往传统教学合理性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反思性教学提倡既发展教师又发展学生,将教师的"学会教学"和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统一起来,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合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发展过程。实现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智能视野下解决高中英语学习的“学业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学业失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它对遭遇失败的学生及其家庭,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以中学英语课程学习为例,导致学生"英语学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存在问题。根据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关于多元智能评价的论述,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重在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发展。这样,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野下,采取新型评价体系后,高中学生英语课程学习中大量存在的"学业失败"现象便可能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7.
沈政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43-14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近生活的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使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改变自卑的心理,培养独立进取的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从厌学到乐学。  相似文献   

9.
林卫国 《科技资讯》2013,(1):184-185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教学中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的一个重要块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可见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张广明 《科技资讯》2012,(12):180-180
如何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效结合,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中职毕业生是摆在广大中职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德育内容渗透。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英语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基本技能,更应在英语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馥媛 《科技信息》2011,(33):412-412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财经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换学生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真正提高应用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谢小明 《科技资讯》2012,(18):204-20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何国莲 《科技信息》2012,(18):328-328
《英语课程标准》将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一、尊重人格,体现人文性评价正如"皮革马立翁效应"所证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绩提高起到极大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新民 《科技信息》2009,(10):128-129
本文运用"发现学习"模式进行日语语法教学,使学生按教师要求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表明,"发现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小群体”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吴军 《科技信息》2010,(4):28-29
"小群体"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在宁夏大学健美操课中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变和提高学生自卑心理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特别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协作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完善了人格,发展了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小群体"教学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如何帮助学生发现错误,采取什么方法纠正错误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桑代克的"迷盒"实验的分析,找到了正确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以正确的方法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扮演好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改变过去的"传播者"、"灌输者"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受益,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科技信息》2010,(35):I0251-I0251,I0263
职高学生作为社会的应用型培养人才,在学习领域被人们认为是弱势群体,对基础学科尤其是英语,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这些困惑包括了"英语如何来学"、"学了英语有什么用"等等,而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四会"交际活动的能力的基础,论文通过浅谈教学策略的运用,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让英语学习由"困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9.
张玉梅 《科技资讯》2012,(8):168+171-168,17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各种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任务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模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它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