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日益明显。社会对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公共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伴随着对公众理解科学欠缺模式的批判而生,受到一些学者的欢迎和倡导。本文区分了6大类引发科学技术的社会争议的原因,分析了科学的社会争议的可解决性。研究认为公众参与科学范式在科学争议的化解问题上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养,因而不能过度迷信或者神话公众参与在科学的社会争议的解决中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乡规划法>颁布后确立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标志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法制化.本文通过国外对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介绍,分析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科学发展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能力的方法途径,为科学发展城市规划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科学课教师,面对纷繁复杂和充满神奇的科学世界,如何有效开发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引导课程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教育中的社会力量——志愿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公众实施社会教育服务,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科技馆的基本任务。在科技馆社会教育活动中,活跃着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志愿者,这支社会教育力量是我们办好科技馆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宝胜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4):82-85
文章针对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的现实,强调了要让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性和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并围绕如何有效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对公众科学素质能力建设给予必要的关注:第一,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要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高度认识、理解和重视公众科学素质能力建设,公众科学素质能力建设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第二,要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即深入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文化教化育人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建立健全科普人才队伍,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利用物理学史实,科学设置实验以及充分利用前沿科技知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资源以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余巧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6):101-103
通过对图书馆馆内资源和读者特点的分析,针对如何充分利用馆内资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并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只要你去思考,去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探索,是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即便在农村,也可以上出精彩的科学课堂,也可以看到孩子们兴趣高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老师的努力去培养。 相似文献
11.
探究既是学习科学的目的,又是学习科学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是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有效的科学教学即通过课堂课外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感悟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的知识、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态的度。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要素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发探究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实践、探究、交流,并将所学知识运用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资源学科发展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土壤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地矿资源以及特色农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以及各自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作为体育学科的分支必然有其内在的科学性,然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身体实践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科学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将科学性推广开去,兴趣便被引上坦途。因此,兴趣与科学的结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秘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科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自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给环境造成了潜在不明的风险,由此影响到环境风险规制的顺利展开.依靠专家和技术官僚掌握的技术治理范式不适应当前环境问题,由于公众理性的"觉醒"与专家理性的缺陷,弱化的公众参与和强势的专家理性结构矛盾成为环境风险规制的现实困境,亟需公众的有力介入.而公众作为最普遍的群体,具...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制定的目标,教育要先行,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8.
生物,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并且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地位。由于会考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新课程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利用生物实验室资源的角度即:利用活的生物教具、各种标本、模型以及图片资料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放影幻灯片等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今。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启蒙教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下面让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科学氛围,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不只是传播科学中显性的实用资源,更重要的是发掘、渗透科学活动中隐性的精神资源。科学内在的精神资源既是科学的生命活力,也是人的生命活力。但科学教育中却没有将它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无情地被遮蔽了。要使科学教育中隐性精神资源显性化,就必须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改革科学课程。发掘科学教育中隐性精神资源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品格;克服人性的弱点;转变学生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