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伏天里,酷热难耐,清凉多汁的西瓜便成了我们的最爱。一提起西瓜你是否就想到长在藤蔓上的西瓜,然而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还有一种长得胖胖圆圆、挂在树上的"西瓜"。更为奇特的是,它开花之后,幼果像气球似的"蹭蹭蹭"一周就迅速长大,然后挂在树上慢悠悠地生长,半年才会变老,它就是铁西瓜。  相似文献   

2.
正酸甜多汁、营养丰富的水果是日常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身边常常能听到许多关于水果的谣言,因为听起来很有道理,就被口口相传。今天,小编就来列举一些传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水果谣言,与大家一起辨别真伪。  相似文献   

3.
正夏天是明媚的,人们在这个季节极易被晒伤,这无疑为各大厂商推销防晒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到底该怎么在钱包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常见的防晒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防晒产品。谣言:某某人群不需要防晒真相:这种说法特别常见,比如男人不需要防晒、孕妇不需要防晒、皮肤黑的人不需要防晒、婴儿不需要防晒,等等。究其原因,是对防晒理解有误解。  相似文献   

4.
<正>夏日来临,随之而来的还有令人讨厌的蚊子。对于有着"招蚊体质"的朋友们,夏天的第一"要务"就是驱蚊。除了用上蚊香、驱蚊花露水和蚊帐外,大家还会求助于网络上那些奇招。关于蚊子和驱蚊方法,以讹传讹的说法还真不少。谣言一:蚊子偏爱O型血的人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工作室:高考即将来临,我越是想好好复习功课,越是学不进去。平时考试还行,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很多知识突然记不起来。不知怎么搞的,一到考试,我就生病,不是头痛,就是闹肚子,考试前一晚上,越是想早睡,越是睡不着。我总觉得别人比我聪明,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妈妈爸爸总是说,好好考,我们没有念过大学,家里就指望你了,到时候,我们陪你去考试。如果我考不上,真是对不起他们,可是我现在的状况很糟,真不敢想象考试的结果会是怎样,我该怎么办?兰陵兰陵同学:你面临高考的焦虑心情跃然纸上,是啊,高考是你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吗…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两年,苏打水悄然走红。与其他饮料相比,苏打水热量低,口味多样,成为不少人喜爱的饮品。尤其是在夏天,这种饮品的销量更是一路飙升。与此同时,一些关于苏打水"特殊功效"的谣言,如抗氧化、养胃等也开始刷屏朋友圈。然而,苏打水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越是了解鸟类的行为,它们的世界似乎就越是遥不可及。长尾山雀是一种体型极为娇小的鸟类,喜群居,在整个美国西部都有分布,旧金山湾区自然也不难见到它们的身影。橡树一阵摇摆,树里的某处传来一阵"唧唧"的和鸣,我通常就是这么注意到它们的。长尾山雀的巢倒很是隐蔽,颇难发现,且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有些不同。它们的巢通常由蜘蛛网、毛皮、青苔和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谣言,许多人会联想到那些捕风捉影的内容,比如每逢本命年,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身穿红内衣、脚着红绒袜,否则一整年诸事都会不顺。其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更易蛊惑人心,危害性也更大。这类谣言大多是抓住了公众对新科技或者身边事物的浓厚兴趣,通过歪曲事实、恶意编造和嫁接等方式,以达到混淆视听、快速传播的目的。以下就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15,(3):80
<正>一些老一辈们留下的"生活经验"、口口相传的"健康俗语",听久了似乎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实"。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普及后,各种看似"有科学道理"的谣言更是在人们的观念里深深扎根。最耸人听闻:沐浴液易诱发乳腺癌谣言:一则有关"沐浴液诱发乳腺癌"的网帖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网帖称,沐浴液中含有一种叫Paraben的防腐剂,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乳腺癌。专家解读:沐浴液表面的活性剂主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似乎并不是很难识别这一些喜欢编造谣言的人们,藏匿于他们的谎言以及谣言背后所深藏着的是何种动机,也许,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你吃对了吗?     
<正>报刊、电视和网络上各种健康知识和饮食建议层出不穷,彼此矛盾的说法也比比皆是,那么孰是孰非?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五花八门的"健康常识"也随处可见。它们一会儿说咖啡对健康有益,一会儿说咖啡致癌;这个说鸡蛋是最佳的营养来源,那个说鸡蛋吃了升高体内胆固醇……越是听得多越是  相似文献   

12.
正给西瓜打针,给荔枝泡药,给橙子打蜡—听到这些水果处理方式,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吃水果了?这些听上去很不靠谱的技术有的只是谣言,更多的却是真相,不过水果的保鲜措施远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脸怎么黄了?防霉涂的蜡!对橙子威胁最大的可能要数霉菌。为了对付霉菌,往往向橙子上喷液态石蜡,反正橙子外皮一般不食用,还能提升卖相。喷石蜡听起来比较奇怪,但是对橙子非常适合——日本、德国等地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购买橙子时只要注意果实是否饱满、表  相似文献   

13.
正又到了春茶上市的季节,一则关于茶的"应景"文章也同时刷爆朋友圈。文章指出"春茶中含过量农药,一喝就中毒。而夏秋季的茶叶更是可怕,连茶农自己都不喝。"喝茶真的等于"服毒"?现在的茶叶到底还能不能喝了?这些来自茶叶圈的谣言,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解释一一击破。谣言:春茶中含过量农药真相:春茶受病虫害影响小,基本不用药。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我国很多茶区尤其是名优绿茶区,春茶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不少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如今科学昌明,为何谣言却从未消失,反而信谣者中还不乏高知人士?”作为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专家,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很多人不懂得谣言的本质和传播规律,也包括造谣者在不断地改变制造谣言的策略。写了这么多期稿件,无论多奇葩的谣言都分析过。但深感谣言众多,凭一己之力恐难讲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十分有必要为大家总结一下究竟在生活中该如何识别谣言。首先,要了解谣言是怎么来的、制造谣言的目的是什么、影响会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谣言在互联网尤其是论坛和微博上有多发态势,造成了不少恶劣影响。那么,如何识别网络谣言?网络为何成为谣言多发地?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监管网络谣言?如何有效粉碎网络谣言?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科学答案,就能更好地预防和杜绝网络谣言,更好地抓捕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6.
正苹果是我们常吃的水果,好的苹果不仅口感香脆、酸甜可口,还富含纤维素、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营养丰富的苹果却被各种谣言缠身,下面小编就来带你破解关于苹果常见的三种传言。早上金苹果,中午银苹果,晚上毒苹果  相似文献   

17.
如果问,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高铁,还有人说是猎豹,其实都不是,我认为跑得最快的应该是谣言,因为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蛊惑千家万户.那世上危害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我想也是谣言.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所有人都在传播一条错误信息的时候,似乎错就不再是错,而真理也不再被认同了.  相似文献   

18.
正台风一定带来强降水,人工降雨想降就能降,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断层云可以预测地震……一年365天,台风、雷电、降雨,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网上流传的这些说法是真的吗?来听听专家怎么说。谣言:台风登陆点风雨最强、受影响最明显真相:距离台风眼30千米左右狂风暴雨最集中  相似文献   

19.
正秋冬时节,汁水充足、香甜可口的柚子可谓人们喜欢的水果之一。然而,柚子也逃不过这样一种"惯例"——你想大快朵颐,但却总有关于美食的谣言,让你举箸踟蹰,如鲠在喉。最近,关于红心柚子是"打针柚子"的谣言甚嚣尘上,再一次让吃还是不吃,成了一个问题。其实,不只是"打针",关于柚子的谣言还有很多,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试图拨开迷雾,对其一一甄别。谣言:最近网传,一些红心柚切开后,果肉颜色不均匀,表皮海绵体发红,但果肉有的还是白的,这样的柚子是打针染色的柚子。真相:"给瓜果打针,其表皮会有明显的针孔,且打针后两三个小时就会发黑,受伤的瓜果会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全世界重新认识到传染病的威胁,也重新审视了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存在的问题.疫情扩散如此之快的原因,还与某些国家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缺乏正确认知有关.不重视、不防控,才让新冠疫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其中,也不乏谣言在助纣为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谣言,你究竟相信了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