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看到下面这样的场景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4个人就餐,餐桌上每人一双筷子和一把小匙,没有碗。饭在哪里呢?只见餐桌上开了一条环形渠,面条和汤在渠里哗啦啦地循环流动。4个人就从渠里捞面条吃、舀汤喝,吃一半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南京希乐顿酒店举办的意大利食品节上,一种"彩面"卖得很火爆.原来这是意大利餐饮业引进中国面条后的创新之作.开发者没有"照搬照抄",不搞"依葫芦画瓢",而是依靠自己的创新,一举推陈出新--红面条、绿面条、黄面条,一条一条如花似锦,秀色可餐,令市民和游客大饱了一次"中为洋用"的眼福、口福.其实这个"创新"最简单不过了,简单到谁都能够制作,其中红面条是在面粉中掺了西红柿汁,绿面条是拌了菠菜汁,而黄面条则是多加了几只鸡蛋而已.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2000年以上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据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挖掘出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只陶土制成的碗中,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这也说明中国人是面条的发明者。这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我国西部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上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14鉴定,这碗面已有4000年的历史。这碗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正>满桌菜肴吃起来固然令人愉快,饭后刷碗却是个相当大的麻烦。你推给我,我推给你,刷碗仿佛成了一个影响家庭幸福指数的"敌人"。其实,只要掌握了刷碗的"必胜法宝",刷碗这件事简直就是小Case。分清主次敌人与脏碗筷作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清谁是主要敌人。大家可以给碗盘做个分类,没有油的和有油的一定要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两千多年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都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挖掘出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这也说明中国人才是面条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6.
问答     
正奶茶里的"珍珠"有毒吗前不久,人气爆表的珍珠奶茶上了热搜,理由是制作"珍珠"的原料——木薯含有毒性。如果"珍珠"有毒的话我们还能愉快地喝奶茶吗?"十年鸡头赛砒霜",你还敢吃鸡头吗老话说"十年鸡头赛砒霜",那么现在的鸡头能吃吗?乙烯利催熟蔬果可致性早熟吗有消息称果农用乙烯利将青香蕉等蔬果催熟,儿童食用后会导致性早熟,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正都说荆州人会吃,他们会一早起来,去人气最旺的面馆排长队,吃上一碗早堂面;也会熬到很晚,特地去灯火通明的老街尝一碗牛肉米粉,配上一笼蒸饺;他们会在铺着一次性塑料桌布的家常小馆里吃油腻腻的牛肉锅子、羊杂汤、羊肉串;也会到人满为患的本帮菜餐厅"温习"八宝饭、排骨藕汤、杜家鸡、鱼糕等荆楚老味。与其说荆州人会吃,不如说荆州人会做。勤劳聪明的荆州人利用得天独厚的食材,巧做出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味菜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8.
面条是世界性大众食品,古代人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与何种方法发明了面条,一直是有争议的.2005年Nature杂志曾简要报道了青海省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层出土的粟类面条.但对齐家文化时期古人是如何利用粟类粮食做成面条的,迄今仍然存在疑问.本文通过对喇家遗址出土陶碗中面条残留物的植硅体、淀粉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系统分析,提供了4000年前古代人类以粟(小米)、黍为主制作面条的综合证据.进一步利用传统的制作饸饹面条的工具,参考挤压糊化凝胶成型的方法,复制了与出土面条成分、形态一致的粟类面条.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化特点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10.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了动物界的生存规律,人们又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但是您是否注意到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很多大"吃"小的有趣现象呢?我们取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在搅拌下慢慢向水中加食盐。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12.
跨国撷趣     
跨国城市巴塞尔城坐落于德国、法国和瑞士三国国界线的交汇点上,该交汇点上还竖有一座"三国之角"的巨型铸像。城里人可以先到德国喝碗开胃汤,再上法国吃上几道大菜,最后到瑞士饮上一杯香喷喷的咖啡,工夫不大便可周游列国了。  相似文献   

13.
玫雅 《科学之友》2006,(1):76-77
意大利面只需几样材料即可:做调味汁的牛肉、番茄和做面条的面粉、鸡蛋。调味汁和面条各需30min的准备时间。意大利面条的口感和调味汁味道的组合,是绝佳美味。  相似文献   

14.
正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你是否还对这美食存有顾虑?小龙虾都长在污水里,重属超标?本文将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关小虾的传言。传言小龙虾就是龙虾?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是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淡水虾。它和龙虾确实有亲缘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属于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  相似文献   

15.
刚才信誓旦旦地说"从今天开始减肥",为什么一到饭桌前又大开吃戒?明明被告诫"单反毁三代",为什么在各种新款器材前一次又一次hold不住?明明知道明天就要交策划书,为什么一打开电脑却迷失在微博上?你为什么无法战胜眼前的欲望?也许你对诱惑太敏感了,而且从小就是。40年前,心理学家瓦特·米舍尔和他的团队召集了60多个4岁的小朋友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他把小朋友带到一个观察室,告诉小朋友他要离开屋子一会儿,桌子上的棉花糖暂时是不能吃的,而如果小朋友能等到他回来,便可以得到2个棉花糖。米舍尔发现,有些小朋友能够通过各种注意转移和自我控制策略战胜棉花糖的诱惑,而另一些小朋友则把持不住,还没等到米舍尔回屋子,便吃掉了棉花糖。早在4岁,小朋友们"高延迟者"和"低延迟者"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早餐的认识也有所提高。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于是大家在早餐桌上多加了一杯牛奶或是一只鸡蛋。但仅仅这样,很多人就认为早餐吃好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其实,这里有一定的误区。早餐要吃好,但是到底需要吃什么?恐怕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一份具有科学营养的早餐应该是由四大类的食品组成:第一类是粥、面包、面条等主食;第二类是鸡蛋和肉类等;第三类是豆腐脑、豆腐干、豆浆等;第四类是蔬菜和水果。早餐的份量多少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7.
老醯削面     
《科学之友》2013,(6):30
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就将每家每户的金属工具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共享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头子去取厨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了,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片碰了一下,他便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都在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  相似文献   

18.
正之前某档综艺节目女主持人焦虑式狂吃保健品的画面上了网络热搜。有人粗略统计,她每天要吃下的保健品不止10种!热搜虽已过去,但购买保健食品的热潮,却随着节假日而又起一波。那么保健品有治疗作用吗?在层出不穷的保健品骗局中,打着"中医"名号的所谓"产品"尤其受到青睐,有人听到某保健品含有"中药材成分"就认为这是既能养生保健又能治疗疾病的"中药保健品",  相似文献   

19.
植物能"看"     
说起动物,大家已经知道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那么植物呢?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已经接近死亡的人称为"植物人"。其实,植物远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无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相似文献   

20.
盛夏,无论是街头大排档还路边小馆,到夜里很晚依然人流不断。城市的白领们,像蛰伏一冬的精灵,终于趁着夜色得到觅食的机会。北方人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南方人喝着蟹粥、吃着甜品,不吃点宵夜总觉得睡不着。那么各地宵夜到底营养如何?我们该怎样吃才算健康?本期"舌尖食话",小编综合各位专家建议,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吃货必备的健康宵夜攻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