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第一代杂种的生长优势以提高作物产量的办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特别是玉米和高粱最有成效。优势杂种一般都需要进行大量杂交组合与多年的田间选择才能得到,耗费许多人力和时间。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能预测杂种优势程度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以减少亲本组合的盲目性。 国外曾介绍了一个预测杂种优势的新方法——线粒体互补法。能产生优势杂种的两个亲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Ashby提出的玉米从受精作用开始在胚的发育期直至籽粒成熟阶段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利用胚乳显性标志性状,采用混合授粉方法,对单交种F_1代同一果穗上所结杂交种子和自交种子的平均粒重、单籽粒重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讨论了利用胚胎阶段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增加单交种产量潜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检验线粒体杂种优势和线粒体互补作用在预测杂种产量潜力的可以靠性,我们测定了三十六套具有不同杂种优势的杂种组合。其中:小麦三十六套;玉米十四套;高梁六套。线粒体用27℃暗中培养2——3天的黄化芽鞘制备,采用华勃呼吸计测定线粒体氧化活性。小麦的线粒体互补测定结果与杂种的田间表现很不一致。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亲本等比混合线粒体活性大多显著而于其单独亲本的线粒体活性;而双交种玉米则不表现出线粒体杂种优势和线粒体互补作用。具有强杂种优势的杂交高梁,也观察到线粒体互补现象。看来,线粒体杂种优势和线粒体互补现象在某些杂交组合中似乎是存在的,但还不能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几个玉米杂交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和脂蛋白,经对其谱带特征的综合分析,可更准确地鉴定和预测玉米杂交品种杂交优势的强弱,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选配亲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1月中下旬将冬小麦花粉试管苗栽入田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至翌年2月底揭塑料薄膜,气温保持在10~0~13℃,土壤水分保持在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2月底揭塑料薄膜后调查移栽成活率达98.18%。经对618株自然加倍植株的考种,单株平均成穗10.9个,结实358.6粒。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7.
套作对不同类型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麦后直播夏玉米为对照,研究了套作对普通、高淀粉、高赖氨酸、高油四种类型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麦后直播的相比,春夏玉米套作明显降低了四种类型玉米籽粒产量,但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9.71%,17.57%,23.63%和11.90%,同时还提高了鲁单206和高油115籽粒粗脂肪的含量,提高了玉米籽粒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封丘县潮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对照)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200kg/hm^2供氮水平下金阳牌有机无机肥料、金正大控释肥、红四方纳米控失肥3个新型肥料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新型肥料中,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籽粒蛋白质效果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16.2%和18.9%;其次为金阳牌有机无机复合肥,其效果仅次于红四方纳米控失肥;最后是金正大控释肥.以上结果表明,在3种新型肥料中,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夏玉米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最好,而其他肥料(金阳有机无机肥、金正大控释肥)的缓控效果不能在当季显现,可能主要是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相对较短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玉米双交种的优越性已为世所公认,于同等技术与自然条件下,一般可增产25~75%,成为国外和国内发展玉米生产的共同方向。但由于双交种二代以后分离严重、杂种优势锐减,需建立较完整的繁殖体系,每年配制大量的单、双交种。因此,稳定玉米双交种杂种优势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生产意义和理论价值。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58年利用X射线照射农家品种“牛尾黄”种子,在后代中发现有大  相似文献   

10.
玉米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育玉米良种,需选用较多优良自交系,组成大量杂交组合,筛选出强优势组合才能完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某些简易的指标来早期预测杂种优势,从而提高育种效率。自70 年代末开始,国内学者对玉米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杂种优势间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到不同的结论。早期的工作表明,可以将过氧化物酶酶谱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参考指标;但后来的报道则认为过氧化物酶酶谱与杂种优势间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很低。鉴于结果的多样性,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玉米的几种发病类型、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q交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在F1的表现及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F1多倾低亲或近中亲遗传,呈负向优势,产量性状则表现较大的正向优势.各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加性为主.#409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小偃6号和冀麦23则在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产量等性状上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3.
使用遗传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38个河南省历年小麦推广种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和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部分植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在改良小麦营养品质的育种中,以赖氨酸产量为主要选择尺度并参考赖氨酸百分比和籽粒产量等其它指标,也许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玉米在生育期间产生分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甜玉米分蘖与其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表明:在正常栽培密度条件下,分蘖去除与否对产量及其产量性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分蘖的有无作为植株性状是对产量有利的性状,选育甜玉米品种应选有蘖株较易获得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玉米生育期和籽粒淀粉含量的海拔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利用更加合理,采用作物生态学田间试验为主要研究方法,开展了玉米生育期和籽粒淀粉含量的海拔效应研究.用3个统一参试品种,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38°56'N,100°26'E范围内,布设了5个试点,分别是海拔1 280.0、1 506.5、1 706.5、2 000.0和2 231.5 m,进行了垂直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播期大体相同的条件下,玉米成熟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相应延迟.反映生育期长短的播种-成熟天数与海拔高度之间呈0.01水平的正相关.海拔高度每升降100 m,参试玉米品种生育期延长、缩短4~5 d.直链淀粉/粗淀粉与海拔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红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对20个红花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证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百粒重单株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分枝长度一级分枝数茎粗顶花球直径株高第一分枝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茎粗、一级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百粒重为影响单株籽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发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当控制茎粗、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单株有效果球数的基础上,将提高百粒重、一级分枝数作为红花品种的主要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普通王米籽粒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遗传参数及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试验表明,杂种F_1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低于双亲,具有负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尤其与高含量亲本显著相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力偏低,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可通过选择而提高。与大多数农艺性状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穗粒重、百粒重对蛋白质含量有正的直接效应;灌浆期、出籽率具负的直接效应,各性状的综合作用对蛋白质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亲本,按照Grifing方法2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杂种F1的单株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单株粒数、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分别进行杂种优势分析、亲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单株籽粒产量杂种优势最强,其它4个性状依次为单穗粒重>单株粒数>单穗粒数>千粒重。(2)单穗粒数在低值亲本(LP)上亲子间呈显著正相关,其它4个性状在各亲本类型上亲子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单株籽粒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粒数的增加,其次是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单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9.
20.
小麦和水稻之不同叶位叶片之光合性能及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但对玉米植株的研究不多。1961年赵可夫等首次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后陕西省作物研究所;山东农科院;东北嫩江地区相继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