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通过详细推导,论证了故障可分离是客观存在的,并就存在过程扰动的连续线性系统和连续非线性系统给出了形式上一致的系统故障可分离的条件.还结合552732QT型电力机车、韶8电力机车、SS4G-0446机车的轮对轴承故障进行了故障分离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载线路曲线段钢轨侧磨和机车车轮磨耗严重的问题,从线路曲线占比权重角度出发,采用UM建立重载机车动力学模型和车轮Archard磨耗模型,研究不同曲线占比权重对车轮磨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磨耗后车轮型面的动态接触点和静态等效锥度变化,给出重载线路曲线占比权重设置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曲线占比权重增加到30%,会造成1位轮对轮缘和2位轮对踏面磨耗严重,且磨耗速率分别为0.827、0.582 mm/万km;曲线占比权重20%~25%,1、2位左轮对接触点在圆曲线段移动幅度最大,靠近轮缘根部.3位左轮对在曲线占比权重10%~15%时接触点移动幅度最大,接近名义滚动圆位置;建议重载线路曲线占比权重设置10%~15%时,车轮磨耗量增加幅度最小,轮轨匹配关系最佳.  相似文献   

3.
董文 《科技信息》2012,(8):422-423
实行长交路、轮乘制机车交路方式是实现铁路提速提效的必由之路,机车运用长交路、轮乘制,提高了机车的运用效率,节省了机车台日,减轻了乘务员的劳动强度,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对机车质量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机车检修一线管理的工作经验,对当前机车检修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机车运用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对机车检修生产组织等管理工作的调整以确保机车质量可靠性、保证机车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轮对踏面与钢轨的配合对机车的脱轨性能影响很大.应用SIMPACK软件分别建立了LMA和LM型踏面的机车模型及钢轨模型,通过不同速度下小半径曲线上的仿真,分析了2种踏面对机车脱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踏面轮对与钢轨的配合可以提高机车的脱轨性能,LMA型踏面的脱轨性能优于LM型踏面.  相似文献   

5.
吴朝辉 《海峡科学》2006,(11):52-53
确保监控装置质量的可靠是目前铁路安全行车的重中之重,因干扰造成的监控设备故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监控装置受干扰的因素有多种,如机车电路干扰、机车机械干扰、机车环境干扰、人为干扰等.实际运用中发现监控装置在DF4型机车上受机车电路干扰造成的故障最为突出,针对此类故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检修标准和检修工艺.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难度较大的状况 ,提出了机车电器电路故障诊断系统的基本组成 ,并对车载诊断系统的基本结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 .  相似文献   

7.
通过监测车辆行驶时的4个轮速的差异以及轮速与参考车速的关系,判断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轮胎欠压状况,排除车辆转弯等短时间的载荷转移对车轮滚动半径的影响,并求出车轮半径的补偿因子,实时修正车轮的有效滚动半径,提高车轮速度的计算准度,保证了车轮防抱死系统对车轮半径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可间接地对单个欠压的轮胎进行预警.通过实车试验对比了轮速半径补偿前后的车轮防抱死的控制效果,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DF4型内燃机车110 V辅助回路电器元件电压正常工作范围是77~ 135 V,该机车采用控制启动电机(80kW)励磁电流大小来实现.当柴油机在430~1 000 r/min运转时,利用蓄电池电容性能,使机车辅助发电电压维持在110V.辅助发电系统经常出现过电压现象,即辅助发电电压大于保护动作值126V,继电器FLJ还不能动作,故障回路未形成,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而此时启动发电机发出的电压已经达到较高的值,易造成机车电器元件烧损,如机车空调、安全监控装置元件等烧损.该故障的频发存在极大的行车安全隐患,在此对该故障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电子式机车辅发过压保护方案,以解决该故障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机车在途状态监视中心系统顺应"长交路、轮乘制、单司机"的需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快速全面准确掌握机车在途状态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阐述了机车在途状态监视中心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拓扑结构、系统技术架构及数据处理流程、最终实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杨荣 《太原科技》2015,(2):107-108,111
提出了韶山型电力机车电机电流不平衡的原因机理,并对如何排除电力机车电流不平衡故障进行分析,总结了发生故障原因对应的故障现象,为排除机车故障或设计机车相关原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孟涛  张道洋  王波  王尚典 《科技信息》2010,(33):I0123-I0123
0前言 轮对是内燃机车走行部的重要部件,GK系列内燃机轮对使用带轮箍的组合式车轮,基础制动部分均为闸瓦踏面制动,制动装置使用合成闸瓦的双侧制动.轮对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车和列车的运用安全。轮箍弛缓是轮对运用安全中的重大事故隐患,机车如果在运行中发生动轮弛缓甚至外窜,轻则打扰运输秩序影响机车运用,重则造成机车车辆颠覆的惨剧,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HXD3型电力机车PSU电源是机车电气控制的主要供电源,其工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机车的正常运用。针对机车因蓄电池亏电造成机破、临修故障易发的现象,再次分析机车蓄电池故障后的表现形式,制定防止HXD3电力机车蓄电池亏电的措施。同时为提高机车蓄电池充电器运用的稳定性,减少机车由于蓄电池充电器故障发生的故障,对PSU模块进行分析,通过设计改进驱动板能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鉴于列车轮对故障特征信息往往被淹没在背景噪声里,而一般频谱分析方法常因负载变化、转速波动而造成谱值模糊不准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列车轮对故障在线诊断的特征谱分析方法,并根据列车轮对故障诊断的实际需要,研制了故障在线诊断特征谱分析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信号采样、信号处理以及特征谱泄漏抑制等问题.实际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普通的频谱分析技术更为准确地描述了故障信号的特征,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图5,参8.  相似文献   

14.
李卫杰 《甘肃科技》2012,28(3):80-82
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分体轮对,运用中若因轮对与钢轨或制动闸瓦间产生不正常长时间磨擦发热,会造成轮箍与轮辋间发生抱转或窜出,严重时将造成轮对内侧距离超限.机车乘务员错误操纵,基础制动装置不按检修工艺施修、日常维护缺失、均可导致动轮弛缓的发生.采用整体轮对、加装扣环可以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加强轮对的日常检查及保养是防止动轮弛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机械弹性车轮侧向力学特性,基于理论及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车轮侧向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能量法建立了0轮单元侧向刚度理论模型,并得到影响车轮侧向刚度的主要因素.在简化机械弹性车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轮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垂向载荷、0轮几何结构参数以及橡胶层剪切模量,对机械弹性车轮进行了侧向刚度特性的仿真试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垂向载荷、橡胶层剪切模量的增大,车轮侧向刚度均增大;随着0轮断面高宽比的增大,车轮侧向刚度呈减小趋势.通过对车轮侧向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及数值分析,可为优化车轮刚度特性及改进车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滚动轴承故障的显式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车滚动轴承的故障分类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在实现了基于显式动力学的滚动轴承运动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基础上,建立了滚动体故障和麻点故障的轴承故障状态模型,并在仿真软件ANSYS/LS-DYNA下,实现了仿真.同时,对比了有、无故障轴承的不同特性.结果表明,仿真与分析是进一步研究轴承故障机理与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车空调电源箱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有效的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车故障诊断的局域均值分解解调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识别机车走行部的早期故障,提高我国重载机车的运输能力,提出了一种针对机车故障振动信号的局域均值分解(LMD)解调诊断方法.LMD能够将多分量的调制信号自适应地分解成一系列乘积函数分量,分解与解调过程可同步完成.与Hilbert-Huang变换相比,LMD方法不需要通过Hilbert变换求解瞬时频率,从而避免了Hilbert变换加窗效应所带来的解调误差.由于不受Bedrosian和Nuttall定理的限制,不会出现负频率现象,通过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信号的局域均值和包络,因此不存在过包络、欠包络和断点效应.通过对实际机车走行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的分析,成功地提取了故障特征,与经验模式分解进行比较的结果说明,采用LMD方法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调制分量,不仅避免了Hilbert变换加窗效应所带来的解调误差,而且更适合于多分量调制信号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机车同轴左右车轮存在直径不一致的情况,改变了轮轨的接触状态。针对机车同轴轮径差的问题,建立了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和轮轨接触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和动载荷作用下弹塑性接触计算,分析同轴轮径差对机车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同轴轮径差的存在,轮轨间的动载荷发生变化,当内侧车轮直径小于外侧车轮直径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车曲线通过,反之则会降低曲线通过性能;与无轮径差相比,同轴轮径差存在时,车轮与钢轨接触位置发生改变,等效应力增大,导致磨耗增加,降低车轮和钢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姜兵 《甘肃科技》2012,28(17):61-62,135
指出了防止动轮弛缓的重要性,对机车实际运用中发生的轮箍弛缓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机车运用、检修人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