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针对常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较难检测胶接缺陷和不能检测胶接强度的问题,本文将信号处理技术与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结合起来,应用特征参数分析、模式识别和回归分析等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解决胶接缺陷检测和胶接强度估计的问题.定义了两种新的特征参数——相位特征参数和复倒谱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特征参数与胶接结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胶接缺陷的平均识别率在80%以上,胶接强度的估计精度也令人满意.与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是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机器设备中“跑、冒、滴、漏”一直是企业老大难的问题,本文结合汕头海洋第一聚苯树脂有限公司供气系统采用胶接密封技术防漏治漏的实践经验,阐述了防漏治漏的重要性、胶接作用的形成、液态密封胶的施工工艺以及胶接密封技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用声发射技术检测金属胶接结构的两种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是检测金属胶接结构的有效方法,声信号的幅度分布及发生次数与胶接结构性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检测复合材料和胶接结构不连续(缺陷)的新型多模综合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声与超声检测技术为基础,包含五种不同检测模式,用以检测复合材料与胶接结构的失粘、脱粘、分层、疏松、夹芯压皱及其他缺陷。它适用于复合材料与构件的制造、维修和使用现场。它的适用对象范围广泛,几乎覆盖了现有常用的复合材料和胶接结构。它的检测可靠性高,重复精度好。文章还讨论了组成多膜声学综合胶接检测仪的五种不同检测模式的原理,并从我们和国内外同行的大量实践经验出发,说明了综合无损检测技术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墩接高度不足,提出一种钢套墩接加固技术,并对以墩接长度、帮头长度和胶为设计参数的15根试验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分别测定各构件的材性,并系统分析试验柱的破坏模式、抗弯刚度、抗压刚度、极限承载力及接头应变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与参考柱类似,墩接柱主要破坏状态为类似于极值点失稳的破坏;钢套墩接未加胶柱和钢套墩接加胶柱的极限承载力可分别达到参考柱的86%和101%;墩接柱抗弯刚度和轴向抗压刚度可基本恢复至参考柱水平;注胶可增加接头纵向压应变的均匀性,相较于未注胶墩接柱,其承载力可增加24.1%;钢套墩接加胶柱可不受墩接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振动信号分析处理技术,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研究了铝合金自行车车架胶接质量振动检测的可能性。由于结构的固有频率可以从结构上任一试验点获取,即与试验点的具体位置无关,胶接车架自谱结构的差异可反映胶接质量的不同,因此,对于胶接自行车车架这一具体结构系统,以响应的自谱结构作为诊断特征的振动检测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声波振动能够改善液体填缝、提高固液界面浸润的特性,提出超声波振动辅助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过程中,外加超声波振动,通过外力场直接干预并强化胶接过程,突破目前胶接主要通过界面改性等被动强化方法的不足.以赛车碳纤维悬架横臂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研究超声波振动位置、振动时间、振动压力三个工艺因素,设计了超声波辅助碳纤维复合材料接头胶连接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振动辅助胶接可提高胶接强度52%,提高胶接强度稳定性66%,显著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胶连接性能,为复合材料胶连接工艺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胶接、胶焊与点焊接头剪切拉伸疲劳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剪切拉伸疲劳试验测定车用结构胶接接头、胶焊接头和点焊接头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基于载荷-寿命曲线在单对数坐标下为指数曲线段这一假设,利用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出载荷-寿命曲线,以此表征三种接头的疲劳性能.同时,对胶接接头、胶焊接头和点焊接头的疲劳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三种连接方式的疲劳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规律性;拟合结果证实了三种接头载荷-寿命曲线在单对数坐标下为指数曲线段这一假设的正确性;胶接接头的疲劳强度最高,而点焊接头最低;胶焊接头的疲劳断裂行为比胶接接头更为安全;通过胶焊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车身接头的疲劳寿命等.研究结论为车用结构胶胶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传统机械连接,如铆接、焊接和螺栓连接,结构胶接技术有着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很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胶黏剂本身具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特性,使得胶接接头的环境耐久性成为关乎工程结构连接可行性和长期服役可靠性的关键问题。在概述结构胶接接头湿热环境耐久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从影响胶接结构性能的环境湿度、温度及其耦合作用等角度展开讨论,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结合多种观测尺度下的环境老化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探究胶层吸湿、蠕变、热膨胀和吸湿膨胀等环境老化行为,利用模型预测方法模拟其在多场耦合工况下的多种力学性能退化行为,从而为胶接结构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建模和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层压板胶接结构设计,提高层压板胶接结构的稳定性,基于ABAQUS软件及其用户自定义场变量子程序(USDFLD)和内聚力单元,建立了同时考虑层压板与胶层损伤与失效的层压板单搭接胶接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模型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基于该模型对层压板单搭接胶接结构进行应力分析与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胶接结...  相似文献   

11.
选择鱼鳔胶粘剂对应县木塔残损构件进行了胶接实验,在考察固胶物化性能的同时,探索了胶接工艺对胶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对基材试件,胶接试件等有关力学性能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铁路工务部门容易发生的胶接绝缘接头病害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胶接绝缘接头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介绍了日常胶接绝缘接头病害的预防、养护和整治办法方面的一些实践,对于减少和防范因胶接绝缘接头病害导致红轨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FRP桥面板与钢梁之间胶接连接的力学性能,针对不同拉剪组合荷载下胶接连接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包括极限破坏荷载、破坏模式、刚度以及强度破坏准则. 针对胶接连接的受力特点,通过特制的圆盘加载试验装置,实现了6种不同比例的拉伸和剪切荷载组合 . 结果表明,在纯剪切荷载下,胶接连接在靠近钢梁位置的胶黏层内发生破坏 .在拉伸荷载和四种拉剪组合荷载下,节点的破坏模式为FRP层间破坏与FRP夹心板和胶黏层之间界面破坏的组合 . 荷载-位移曲线表明,胶黏层内胶体材料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在试验过程中引起了胶接连接的偏心受力及应力重分布 . 根据矢量分离后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得到胶接连接的拉剪强度破坏准则.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材料力学假设方法研究了胶接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和胶层内剪切应力的分布问题,并利用算例说明了梁的变形和胶接层内剪切应力随不同E2/E1时的变化情况.算例结果表明,胶接梁挠度变化曲线和胶层内剪切应力分布曲线都随着E2/E1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且胶层内剪切应力峰值靠近固定端一侧.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及基材种类对活性炭成型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以4种粉状活性炭,1种胶粘剂及5种多孔质基材为原料,在4种不同的胶炭比下制得的胶炭混合物和活性炭成型物的主要吸附性能及胶接强度;分析了原料活性炭以及基材的主要性质对活性炭成型物的吸附性能及胶接强度的影响,得出原料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孔隙发达程度与活性炭成型物的吸附能力和胶接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对活性炭成型物的胶接强度未观察到明显的影响;多孔质基材的性质对活性炭成型物的胶接强度有  相似文献   

16.
浅谈设备修理技术及选择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民 《科技信息》2009,(36):I0349-I0349
本文介绍在设备修理中经常采用的金属加工、焊修、热喷涂、覆镀、胶接、零件表面强化、电解磨削等修理方法以及设备修理技术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分析颗粒增强复合材料ABS/TiO2铣削加工表面的轮廓线和SEM形貌,发现至少存在3层相似子结构,且有确定的分形维数,说明ABS/TiO2铣削加工表面具有分形特征.探讨了胶接件表面形貌对胶接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单面搭接接头拉伸剪切强度(简称拉剪强度)的分形模型,为揭示胶接件表面形貌与胶接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胶层中的粘弹性对单搭接胶接接头拉伸剪切强度和应变的影响,认为胶层一般具有的粘弹性与应力集中程度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胶接接头经历拉伸剪切试验时,加载速率对接头强度和应变有显著的影响,胶层中的粘弹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现有的金属胶接接头剥离力学模型的局限性和不足。用应变片电测法实测了剥离过程中刚性金属被粘物沿试样长度方向上的应变,结果表明胶层中受到了分布较宽的拉伸应力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金属胶接接头在剥离中胶层内应力分布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20.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格栅反射器中对接和插接典型胶接结构形式的稳态传热特性,并对环氧树脂添加氧化铝、氮化硅、石墨烯等高导热材料对传热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胶热导率的提高,胶接界面热阻减小,胶接部位温差减小,温度分布均匀性更高.此工作为有效预测固面反射器在轨运行状态的温度分布和热变形大小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