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科学分析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若干对策和建议。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学生们摆正心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以及全社会共同来支持,相信就业难问题会很快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吴进华 《科技咨询导报》2010,(29):211-211,213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逐步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部门也将解决大学生就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成因,提出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个人四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其中农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农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莉 《海峡科学》2004,(10):15-17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和大学生焦虑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详细论证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任云 《科技信息》2009,(2):47-47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从根本上来说,乃是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所致。因此,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将大学生看作一种特殊的“产品”,应用社会营销观念。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既存在诸多客观原因,也有大擎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学校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生就业难反思高校教学改革与就业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了作为人才供方主体的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等学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姜丽 《科技信息》2011,(23):164-164,177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等学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逐年加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探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女大学生就业难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性的问题,必须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别从市场角度、高校角度和大学生自身素质这三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提出了一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社会、用人单位、乃至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文章认为高校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通过探讨高等学校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工程。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影响体的分析,构建了就业影响系统模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以昭 《科技信息》2009,(16):354-354,357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然而“扩招”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让上百万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问题。尤其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整体就业环境相当紧张的当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更是刻不容缓。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三方面因素:政府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第三部分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若干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要党和国家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创新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萌 《科技信息》2008,(2):193-193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分配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并在短期内无好转趋势。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性的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多渠道创新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李晨 《科技信息》2011,(6):60-60
本文通过某网站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一项网络调查的统计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业难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数本身因逐年扩招增多以及目前培养的大学生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革,并根据此提出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一起共同改变目前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为此本文就如何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特点,剖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每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快学校专业调整,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