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竹红菌甲素过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7,32(20):1559-1559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是一种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为光疗药物和光敏化剂,但同时可被光氧化为甲素过氧化物。陈维新等认为甲素过氧化物结构是Ⅰ,是通过(2+4)进行加成的。但我们在邻二氯苯中回流甲素过氧化物,经过分离鉴定得到其异构体Ⅱ,认为甲素过氧化物结构是Ⅲ,是通过(2+2)进行加成的。  相似文献   

2.
新贝母碱——湖贝甲素(Hupehensne)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濮全龙 《科学通报》1983,28(18):1145-1145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属百合科。国产贝母共有20种,两个变种。我国从1932年开始研究浙贝母和川贝母,继而又研究东北平贝及甘肃岷贝,分得浙贝甲素(P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西贝素(sipeimine)等贝母生物硷。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化学成分迄今未见研究报道。湖北省药品检验所从这种贝母中分离得到四种生物硷HII、HIV、HV和HVI,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数据见表1)确定HII为浙贝乙素,HVI为浙贝甲素,得率最高的HIV为一种新的异甾生物硷,命名为湖贝甲素(Hupehenine)。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抗肿瘤物质——冬凌草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科学通报》1978,23(1):53-53
冬凌草又名冰凌草,为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Rabdosia rubescens(Hamst)],.河南省民间用于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实验研究证明,冬涉草的水及醇提取物对Hela细胞及食管癌细胞株(109细胞株)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对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抗肿瘤作用,并有抗菌、消炎等作用。临床试验亦证明,冬凌草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及乳腺癌等有一定疗效,使  相似文献   

4.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9,34(17):1311-1311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为光疗药物和光敏剂,但用λ<510hm的光照射可被自敏光氧化为甲素过氧化物(简称HAO_2)。陈维新等推断HAO_2的结构是(5)。文献[5]得出HAO_2的结构是(7),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HAO_2的结构是(9)。为了研究侧链结构对这类苝醌色素自敏光氧化的影响,我们还研究了竹红菌乙素(简称乙素,HB)和(1)的自敏光氧化。  相似文献   

5.
竹红菌甲素的延迟荧光和异构体的吸收光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俊宁 《科学通报》1989,34(6):459-459
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光疗药物,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光敏剂。对甲素的吸收光谱和荧光性质已做了初步研究。甲素激发三重态性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甲素延迟荧光的研究测定了甲素的磷光寿命,估计了甲素激发三重态能量的范围。此外还报道了甲素立体异构体的吸收光谱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竹红菌甲素和巯基乙醇的光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89,34(7):514-514
一、引言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红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光疗药物。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白癜风等取得良好疗效口。甲素光疗机制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甲素及衍生物的结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光疗相关的甲  相似文献   

7.
邓定安 《科学通报》1981,26(19):1209-1209
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疟疾。根据文献报道从该植物中分得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α-丁香烯、β-丁香烯、异丁香烯、杜松烯、氧化丁香烯,倍半萜内酯有Arteannuin B(Ⅱ)、青蒿素(Ⅲ)、青蒿甲素(Ⅳ)、青蒿丙素(Ⅴ),此外,尚有香豆素和黄酮体等。我们从山东产的青蒿丙酮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除分得Arteannuin B、青蒿素、青蒿甲素外,还分得一新的倍半萜酸,定名为青蒿酸Artemisic acid,根据光谱分析,生源及化学反应确定其结构为(Ⅰ)。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甲素的立体化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第五振军 《科学通报》1989,34(14):1073-1073
竹红菌甲素(HA)是一种新型的光敏剂和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了它。1981年陈维新等确定了它的结构(图1)。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HA的异构化现象及其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9.
前已报道从贵州圆果雪胆中分离到雪胆甲素甙,本文报道云南圆果雪胆(Hymsleya amabilis Diels)的块根中分离到另一种新的葫芦素甙,命名为雪胆乙素甙,分子式C_(36)H_(58)O_(12)熔点174~177℃,[α]~(30)_D+42.8°(C=0.5,甲醇),味极苦,易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乙  相似文献   

10.
安静仪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1,36(10):748-748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由箭竹中提取的,它在我国云南省蕴藏量丰富。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已被有效地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疾患。最近已报道了甲素可以选择性地停留在肿瘤细胞中,用光动力杀伤人癌细胞和动物实体肿瘤细胞并抑制肝癌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张覃沐 《科学通报》1980,25(22):1051-1051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sl)的抗癌有效成分之一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e A)我们已作了报道。在我们对冬凌草其它二萜成分继续深入研究中,又分得了另一含量较高的、具苦味的二萜成分——冬凌草乙素(Rubescensine B),经结构鉴定与Fujitae从延命草(Isodon japonica Hara)中得到的微量成分Ponicidin为同一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乙素亦具抗肿瘤活性,是冬凌草的另一抗癌有效成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卫矛科植物抗肿瘤活性物质蛇藤酯甲的结构测定(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吉开 《科学通报》1989,34(2):142-142
自从卫矛科植物中发现抗癌活性物质——美登素(maytansine)和雷公藤甲素(tipto lide)以来,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对从卫矛科植物中寻找新的抗癌活性物质有极大的兴趣。作者从粉叶南蛇藤(Celastrus glaucophyllus)根皮的丙酮提取物中,通过溶剂分配处理以及氧  相似文献   

13.
竹红菌乙素晶体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丽 《科学通报》1987,32(1):56-56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一种新型光疗药物。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鉴定了其含有的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最近,我们利用硅胶板层析法从含有大量甲素的竹红菌乙醇抽提物中分离得到了另一种含量较少的色素——竹红菌乙素。乙素的质谱、核磁、可见和红外光谱均和甲素不同。迄今尚未见到有关竹红菌乙素的报道。因此,我们对竹红菌乙素进行X-射线结构研究,确定了其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薛智 《科学通报》1974,19(8):378-378
从中药秦艽中曾提炼出过一些生物碱,其中秦艽甲素及乙素已有报道。现将另一个生物碱,秦艽丙素的结构研究报道如下。秦艽丙素为淡黄色结晶,熔点208—210°,由元素分析推断其分子式应为C_(10)H_(11)O_3N。丙素有微弱的旋光活性,[α]_(593)~0°,[α]D~0.8°,[α]_(500) 10°(c,1.3,MeOH),紫外吸收λ_(max)~(MeOH)(log ε):234毫微米(4.21),296(4.32),402(3.95),于1 N NaOH中变为240(4.21),294(3.99),420(4.31)。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5.
谢晶曦 《科学通报》1982,27(6):383-383
我所从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分到一新成分——五味子丙素,药理试验表明:能降低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有镇静作用,其化学结构根据甲氧基质子的化学位移(δ3.88)定为1-a式,后来上海药物所修正为2式,我们合成了这两个化合物及其类似物。  相似文献   

16.
陈申 《科学通报》1990,35(9):676-676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义等分离、鉴定了其主要光敏色素、竹红菌甲素(简称HA)。1986年竹红菌中另一光敏色素、竹红菌乙素(简称HB)也被分离和鉴定。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7.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4,29(18):1142-1142
甲七肽(酪-甘-甘-苯丙-甲硫-精-苯丙)是1979年由Stern等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阿片样肽,它可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所降解,已知ACE的特异性抑制剂Captopril具有中枢镇痛作用并可为纳络酮所阻断,因而推测Captopril可能因抑制甲七肽的降解而发挥镇痛作用,但Captopril镇痛的具体作用部位迄今未明。  相似文献   

18.
张曼华 《科学通报》1984,29(18):1117-1117
竹红菌是盛产于我国云南省的一种寄生真菌,用其制成药膏配合可见光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和疤痕疙瘩取得了显著疗效,是我国特有的新的有效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义等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其主要光敏色素,确定其结构为一种新型芘醌衍生物,取名为竹红菌甲素(Ⅰ)(Hypocrellin A),同时测定了(Ⅰ)在氯仿中受阳光照射后产生的过氧化物(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92,37(1):39-39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苝醌衍生物。我们曾报道了在半胱氨酸为电子给体时光诱导的甲素净的两个电子还原而生成的亚稳态产物HAH_2的结构、ESR谱和吸收光谱。我们还报道了光敏化的半胱氨酸对甲素亲核加成中形成的中间体5-SCH_2CH(COOH)NH_2-HAH_2的  相似文献   

20.
竹红菌甲素与胺之间的电子转移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俊宁 《科学通报》1989,34(1):34-34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它的主要光敏有效成份是一种苝醌类衍生物,称为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