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迫成婚的新娘 当产卵期临近时,大群的三棘刺鱼便从深水游向浅水处.雄鱼选择在水草间或岩石地带的洼处建造自己的"新房".它们用收集到的水生植物的叶子、根和一些植物碎片作为建"房"材料,然后从自己的肾脏中分泌出一种黏液,把所有的材料粘在一起,再用身体反复摩擦巢壁.经过一番精心打造,既漂亮又结实的"新房"终于建成了.  相似文献   

2.
第十七讲:发明创造看重"三料"当你进行发明创造时,可曾想到过:自己将要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发明创造,前人或别人是否做过?做到了什么程度?是怎样做的?自己的发明创造意义有多大?价值有多高?前景如何?自己的发明创造将用什么材料制作?这些材料从何处获取?能否利用废料?请你记住:发明创造应随时捕捉信息资料,及时做出科学预料,适时准备制作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在以往采访的启明星中,有美欧留学经历者占了多数,所以去年的2017启明星授证交流会上,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星友田启威介绍自己曾在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时,吸引了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的注意。看了他的材料得知其还是一个"不安分"、喜欢出"花头"的年轻人,这可以从他大学到博士后经历了4个学校,专业领域从化学、生物、材料到生物医用材料的跨越得以佐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从2015年11月以来,在北京工作的曹先生已通过"在行"约见过5名"达人"。大多数约见都围绕自己的工作需求展开。他花上300~500元不等,用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向行家请教怎么开一所培训学校,怎么做在线教育运营,或者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人。"你想要牛,就得跟牛人在一起。"曹先生觉得自己身边没有牛人,而"在行"给了他一个和牛人近距离接  相似文献   

7.
童民 《科学之友》2007,(23):26-27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记忆从来不是记录在胶片上的电影,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只有目录的故事,随着每一次的讲述,由讲述人———我们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丰富它的内容。"明明记得就在这个抽屉里啊……"从小到大,每次找不到东西之后,妈妈总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另一个地方找出来,用事实推翻了你的"明明记得……"有时,你甚至觉得这是针对自己的恶作剧,因为所有这些记忆都太真实了。记忆,你给自己编的故事很少有人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1993年,被心理学家汉斯·克劳姆巴格和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  相似文献   

10.
痒之痛苦与挠之快乐 "痒之痛,挠之乐"在古今中外都不乏鲜活的例子.晚唐大诗人杜牧对搔痒的体验可谓入木三分,有诗为证:"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这句诗的大意是:读优美的文章,就像美丽的仙女麻姑用她那灵巧、纤长的手为自己挠痒痒一样快乐.在传说中,仙女麻姑的手指细长如鸡爪,又叫"麻姑爪".据史书记载:"背大痒时,得...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失眠者而言,一天中最痛苦的时间莫过于夜晚:当别人都酣然入睡时,自己却非常清醒。或许曾有人幻想过,如果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马上睡着,那该有多好?如今,这一想法已经非常接近现实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一种名为"Sprayable Sleep"的睡眠喷雾,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褪黑素外用喷雾。使用者只需在脖子处喷上两  相似文献   

12.
题记——"岁月的镰刀":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自己的额角,会吃掉稀世珍宝、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物质的老化,无处不在老化通常是指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的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用一根放了一段时间的较粗塑料绳捆扎物件的时候,有时并没有用多大的力,绳就被拉断了;并没有放进很重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取木建成家。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一直用木头支撑着自己的家。中国人在建造居所时,始终对木头有着天然的依赖之情。木,长久滋养在中国的土壤中,它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技术,是一种营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心理。在《康熙字典》里,从"木"的字有1413个,其中有400个与建筑有关。从帝王将相的宫殿、衙署、府邸,到平民百姓的民居、祠堂等,曾经最常见的木构建筑,也是中国人生活起居里最长情的依托。木,储存了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才智。木,易朽易焚,却成了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正你没有看错这个题目,我们接下来将要学到的,就是如何在家中运用常见的一些材料来为草莓提取DNA。DNA?那个叫作"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能够决定生物遗传特性的物质?可以在自己家中提取?对!没错!快去准备材料吧!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9,(3):7-7
对著名天然木乃伊“冰人奥兹”的最新检验发现,在其生命最后一段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奥兹显然用沼泽藓敷了自己的伤口。在奥兹的肠道里,科学家发现了6类藓的痕迹,暗示这个古人运用了具有轻度消毒力和很高吸收性的沼泽藓来治疗自己手掌上的伤口。科学家相信,身受多处伤,其中包括肩膀上的一处严重箭伤,最终要了奥兹的命。  相似文献   

16.
正37、33、27、23、18——这串数字的单位是"纳米",描述的是纳米银线的直径——将其用作导电材料的纳米银薄膜,被视为颠覆未来半导体材料的有生力量。正在美国参加CES消费电子展的诺菲纳米,和英特尔合作展出了一款带多色主动笔及触控的显示屏,屏幕应用"纳米银"技术,具有高柔性、大尺寸、轻薄三大特点,在会展、教育等领域大有可为。从2012年初成立起,把纳米银材料"越做越小、越做越细"就一直是诺菲纳米的目标。如今的18纳米,用创始人潘克菲的话说,"已经足够好"。  相似文献   

17.
你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材料世界里,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每天都会有新的角色,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材料世界,一点也不夸张.  相似文献   

18.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4,(11):22-25
<正>事实上,超越人类感官能力之外的生物世界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但直到最近,医学界对微生物的态度仍在善意的忽视、怀疑或不信任间摇摆不定。从好的方面理解,寄生于人体内的微生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从坏的角度考虑,微生物是致人类各种疾患的病原体……"雨水"中的"小动物"1676年,荷兰布商和业余博物学家的安东尼·凡·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己设计  相似文献   

19.
张日鉴 《科学之友》2001,(11):12-13
今年8月12日,比利时左撇子协会在布鲁塞尔举办了"左手创作艺术品展",展出会员们创作的雕刻、绘画、书法等各种作品,以纪念8月13日"国际左撇子日"。同一天,新华社从哈尔滨发出专电:这里有位叫张树成的57岁老者,居然用左手写反字录书,共抄写39首诗词。工整的字迹,让人很难想象是用左手反写的。据他自己讲在5岁时,右  相似文献   

20.
血字谜案     
正躺在地上的濒死过程中,受害人用自己的鲜血写下的一串字符是凶手的名字吗?如果是,那么文化素养很好的她为什么会犯低级语法错误?死亡现场,受害者用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下一串字符,它是凶手的名字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死者是生活富裕的寡妇姬丝莱恩。在身中数刀倒地后,她被相信用自己的血在自己遇害地点——地窖的门上写下了凶手名字:"奥马尔杀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