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构建的黑胸大蠊浓核病毒(PfDNV)全且竽组抽粒(PfDNV-pUC119)以及一系列完整缺失克隆,通过全自动测序方法了PfDNV两末端各728bp和730bp核苷酸序列的测定,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发现,PfDNV末端201nt为倒置重复序列,其中最末端122nt为回序列,能形成典型的发夹结构,并与同科其它病毒末端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回同源性比较。  相似文献   

2.
按常规动物免疫方法用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抗原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并通过SDS-PAGE和酶联免疫印迹(EL IB) 技术分析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免疫学特性,同时用黑胸大蠊若虫和雄虫免疫兔血清筛选美洲大蠊若虫cDNA 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 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卵抗原、若虫抗原、雄成虫抗原、雌成虫抗原分别可见13,28,26 和41 条蛋白区带,4种抗原组分相互之间有交叉抗原存在,用黑胸大蠊若虫免疫兔血清筛选出1个新基因,用黑胸大蠊雄虫免疫兔血清筛选出6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黑胸大蠊水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构建H22细胞腹水瘤模型,将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黑胸大蠊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组.通过瘤块体积、瘤块质量、抑瘤率、脏器指数、肿瘤组织HE染色等指标,观察黑胸大蠊水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免疫器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瘤块体积和瘤块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胸大蠊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0.72%,29.24%,43.16%;与正常组相比,各剂量组脾脏指数均有所增加,高、中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均有所降低,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黑胸大蠊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黑胸大蠊水提取物具有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且对免疫器官无明显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中总糖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澳洲大蠊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39.6 mg/g,美洲大蠊的为127.6 mg/g,两种蜚蠊的总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蜚蠊中总糖含量丰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红珍 《大自然》2015,(1):54-55
蟑螂是蜚蠊目昆虫的俗称,民间常称之为"偷油婆",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为蜚蠊科大蠊属的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等。近年来,蟑螂侵害日益严重,逐渐成为最难治理的一类卫生害虫,它们不仅污染食品、原料和环境,而且携带病菌、传播疾病。蟑螂是蜚蠊目昆虫的俗称,民间常称之为"偷油婆"。它们居住在洞穴内,喜欢昼伏夜出,无论酷暑严寒都能泰然处之。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它们的先祖曾与恐龙、三叶虫和邓氏鱼等古老生物生活在同一时代。化  相似文献   

6.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快速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鉴于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2)自身具有荧光的特性,通过实验建立一种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2)的荧光检测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2)在0.12 ~ 31.25 μg/mL浓度内与荧光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 = 10.698x + 14.625,R2= 0.994 2,检测限为0.09 μg/mL,将所建立的新方法用于美洲大蠊药材中其多肽(DPSFNSWG-NH2)的测定,回收率为85.50% ~ 89.47%。本研究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可用于美洲大蠊中DPSFNSWG-NH2多肽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美洲大蠊下颚须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颚须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触角以外头部最长的附属构造,生于下颚,靠近口部,应是与蜚蠊取食活动有重要关系的器官。至今未见关于下颚须细微形态的报道,而关于触角超微结构的研究却很多。作者首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下颚须的细微构造,以期为将来蜚蠊饮食行为的研究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探讨褐斑大蠊减数分裂规律,运用空气干燥法对褐斑对褐斑大蠊精原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染色体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斑大蠊减数分裂过程与蜚蠊属其他种相似,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尾 为蜚蠊腹部末端的一对刺形附属构造,在肉眼下腹面降起,背面光滑;在解剖镜下可见腹面有“毛刺”、背面平滑,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闰洲大景尾须背面也有许多特殊构造,有节间突起,刺形感器A,此外尚以观察凹窝状构造和丝状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D-101,HPD-400,AB-8等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及解吸率,确定分离纯化美洲大蠊多糖的树脂类型。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树脂吸附及解吸前后的吸光度,并以美洲大蠊多糖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为指标,对树脂进行筛选。结果:在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中,HPD-400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效果较好,对美洲大蠊多糖的动态吸附率约为41.5%,动态解吸率达97%。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HPD-400型大孔树脂是分离纯化美洲大蠊多糖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virus(pfDNV)is determined at 2.3nm resolution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The pfDNV contains five structural proteins and 60 protein subunits arranged on a T=1 icosahedral shell with a relatively smooth surface.Its reconstruction reveals its distinct capsid structure from those observed in CPV and GmDNV.As in GmDNV,spike-like protrusions are not present in pfDNV at the threefold axes; while two small thorn-like protrusions are identified there However,different from CPV and GmDNV,cylindrical channels along the fivefold axes are closed in pfDNV;while a small thorn-like protrusions,which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other parvovirus,are observed there in pfDNV although their function is yet to be investigated.The pfDNV has dimple-like depressions at the icosahedral twofold axes;but has no canyon-like regions encircling the fivefold axes.The icosahedrally well-ordered nucleic acid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pfDNV,suggesting that th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probably form closed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2.
席彩萍 《河南科学》2012,30(11):1578-1580
碳纳米管可以近似看作由石墨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各种方法制备出来的碳纳米管在形态、用途等方面都不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各种表征手段对碳纳米管的形态、结构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斑鳢鳃表面亚微形态结构特征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对斑鳢(Ophicephalus maculases)鳃的表面亚微形态结构进行了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鳃耙、鳃弓、鳃丝和鳃小片的上皮细胞表面都被有不同形状的隆嵴和刻纹等结构;鳃小片的上皮细胞凹凸不平,表面的隆嵴和刻纹尤为发达.这些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它们的生理功能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对公牦牛、公犏牛垂体前叶远侧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公犏牛 FSH 细胞扩张,细胞核严重畸形、胞浆入核、分泌颗粒少.作者认为公犏牛 FSH 细胞的变异是导致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还讨论了光镜和电镜下垂体前叶组织学结构的关系,并探讨了犏牛及其双亲在生殖内分泌领域尚应开展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锦葵科七种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用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花粉外壁、外壁纹饰及萌发孔的内部结构,但不同种的花粉壁的细微结构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扫描电镜观察子午沙鼠胃及肠粘膜游离面的结果是:(1)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为杆状的微绒毛丛;胃角切迹乳头似部分角质化扁平上皮样。(2)十二指肠绒毛叶片状,表面具有大量粘液腺孔;微绒毛为葫芦状,表面粗糙且具杆状突出物。(3)空肠绒毛扁指状,回肠绒毛短柱状,二者无微绒毛存在。(4)结肠无绒毛结构,粘膜上皮横向隆起形成粘膜褶,且褶和褶间有大量粘液腺孔.(5)直肠段无绒毛,表面具丰富的粘液腺孔.  相似文献   

17.
18.
8种柏科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柏科植物叶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8种柏科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本实验所取8种柏科植物叶的气孔器均为椭圆形,副卫细胞5~7个,气孔器主要分布在叶的近轴面上,在刺形叶的远轴面上无气孔;8种柏科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上一般覆盖着较厚的角质层和蜡质层,不同种柏科植物的叶表皮具有不同的角质和蜡质纹饰;同种柏科植物同型叶的新叶和成熟叶、绿色叶和白色叶的微特征间也有区别,成熟叶的表皮细胞上角质和蜡质较新叶多;日本花柏白色鳞形叶的气孔分布和蜡质纹饰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种柏科植物叶的微特征有较大的差别,可以为柏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产葫芦藓科(Funariaceae)3属8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4种孢子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本科植物孢子与其他科区别明显,孢子较大,具明显的近极薄壁区,纹饰多样,属之间可以凭借孢子特征区分开,进而从孢粉学角度探讨了刺边葫芦藓(Funaria muhlenbergii)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对青鱼(Mylopharynydon piceus)鳃适应呼吸功能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鳃耙、鳃弓和鳃丝上皮细胞表面都有隆嵴和刻纹等结构,鳃小片上皮细胞表面凹凸不平,同样也有隆嵴和刻纹,这些结构是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