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醇提法提取淫羊藿总黄酮,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为模型检测其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得率为1.65%;0.2、0.1、0.05 mg/mL淫羊藿总黄酮处理组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81.8%、54.5%和27.3%.因此,淫羊藿总黄酮对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是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抑制物.研究发现,将arresten基因重组于质粒pGEX4T1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并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可获得分子量为45kDa的目的蛋白条带,arresten蛋白多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也有可溶蛋白存在于菌裂解液的上清,可溶蛋白可由Sepharose 4B凝胶柱亲和层析柱纯化.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实验中,arresten基因可溶蛋白被证实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碱化条件对苦参总碱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1):9-11
用溶剂法对黑龙江产的苦参进行生物碱的提取研究,并对工艺中的碱化部分进行了重点的考察。在实验中采用五种不同的碱化条件,结果证明以浓氨水进行碱化为最佳条件,生物碱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rhFGF-8a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rhFGF-8a包涵体蛋白的大量表达,经复性、纯化后获得纯度高达99%以上的rhFGF-8a蛋白。通过细胞增殖法测定rhFGF-8a的生物学活性,运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后的rhFGF-8a能够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NIH 3T3的生长;rhFGF-8a诱发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5.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研究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显著地抑制了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的生成,并且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杨伟兴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22(1):18-21
本通过大量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了我们所提取的鲨鱼软骨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活性,并用统计数据定量地说明了抑制因子的活性大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分离纯化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以研究其在药学领域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VEGF基因片段 ,克隆到pQE30表达载体中 ,转化E .coliM15菌株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裂解细胞、变性、复性和Ni-NTAagarose金属螯合柱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VEGF。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生成实验检测VEGF的生物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6 0 0的融合蛋白 ,它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占菌体总蛋白的 30 %左右。经分离纯化融合蛋白SDS -PAGE显示为单一区带。CAM结果表明给药组血管生成数 (2 1 7± 3 1、39 3± 2 8)与对照组 (15 4± 1 9、2 9 2± 4 2 )相比有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天然VEGF生物学活性 ,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参皂苷粉和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取孵育9天的种蛋,通过暴露鸡胚绒毛尿囊膜来建立模型,28只存活的鸡胚随机分为4组,包含两组空白载体的对照,一组加人参皂苷粉水溶液,一组加含银杏叶提取物药膜,作用3天后,观察分析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粉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但血管直径变细,颜色变淡;银杏叶提取物组,血管数量显著增多,血管颜色加深.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粉既能促进血管生成,又能抑制血管生成,总体表现为抑制;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的促进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研究肿瘤的血管生成、寻找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新药则依赖于各种不同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常用的血管生成模型有体内和体外两大类。体外的血管生成模型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和组织(主动脉环)模型;体内血管生成模型有角膜模型、皮下气囊模型、鸡胚尿囊膜模型、藻酸盐陷夹模型、小鼠皮下凝胶模型等。由于目前对体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定量评价尚无精确有效的方法,而鸡胚尿囊膜技术因取材方便、无需特殊设备、经济、实验周期短、又能定性或半定量地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种子的抑菌活性,采用超声法对其成分进行提取.首先比较苦参种子与苦参根的抑菌作用,然后再分别采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苦参种子中的成分,考察苦参种子中抑菌成分存在部位.结果表明,苦参种子的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均较明显,且优于苦参根的乙醇提取液;苦参种子的乙醇提取液和三氯甲烷提取液都有抑菌作用,其中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更好.由此可以得出在抑菌作用上,可以用苦参种子的醇提取液代替苦参根.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者已从苦参中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三萜类、酚类、多糖等,其中部分化学成分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溶剂萃取是苦参活性物质的主要提取方法,包括煎煮、回流、浸渍、超声波、微波、超临界流体萃取、亚临界水萃取等.苦参的生理活性物质以生物碱和黄酮为主,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如抗过敏、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心律失常、镇静镇痛等.其中,苦参生物碱已经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肝和一些妇科疾病以及农业上抗病虫害.现对近年来苦参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以及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并对苦参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苦参中的总生物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氯仿:甲醇:NaH2PO4缓冲液(PH5.4)=27:20:13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从中药苦参的部属 共分得10个成份,其中9个与碘化铋钾试剂反应生成桔红色的化合物,还用高效硅胶薄层板验证了分离效果,并用MS证实了其中的苦参碱成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生物碱成分及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内蒙古苦豆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真空液相层析法分离总碱得八种结晶。其中七种已知生物碱。通过熔点、薄层定性、红外、核磁等理化分析比较确认为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槐胺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和N-甲基金雀花碱。晶(1)经IR, ̄1HNMR及MS谱表征,初步认为是槐定碱的N-氧化物,是首次从国产苦豆子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正交实验法优选苦参总碱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苦参总碱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苦参总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加乙醇量(倍)、提取时间(h)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乙醇提取苦参总碱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75%乙醇8倍量,提取lh.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方便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苦参杀鼠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苦参杀鼠的生物碱活性成分及其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80%的酸性乙醇提取、氯仿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等方法从苦参中分离得到5种苦参生物碱单体,经与标准品对照测定mp,IR,MS等方法鉴定分别是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分别进行毒性测定,试鼠的死亡均集中在48 h内,48 h后无试鼠的死亡现象.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槐果碱和槐定碱引起试鼠死亡的时间最短,均为11 min,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引起试鼠死亡的时间较长,分别为2,4,5 h.这5种生物碱及苦参生物总碱对小鼠的致死中量LD50(经口)分别为123.65,64.01,93.56,85.95,81.00,339.26 mg/kg.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毒性较低,致死中量适宜,可以作为杀鼠剂使用;而槐果碱的致死中量较大,毒性小,不宜作为杀鼠剂使用.苦参生物总碱及5种苦参生物碱单体对试鼠的毒杀表现为胃毒作用,主要作用于试鼠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的改进及鸡血液DNA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年鸡血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NH4Ac、乙醇、葡萄糖条件下鸡红细胞的渗透性;采用盐析法和碘化钾(KI)法提取鸡血细胞DNA,用二苯胺法和紫外分光法鉴定DNA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渗、等渗、高渗溶质中,乙醇渗入细胞的速度都是最快的;用二苯胺法检测从鸡血液中提取的DNA,发现盐析法提取的DNA颜色反应较碘化钾法深;盐析法和碘化钾法提取DNA的光吸收值比率分别为1.6~2.0和1.8~2.0,产量分别为0.7×10-6~0.9×10-6 g/L和0.4×10-6~0.6×10-6 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