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乡村社区变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开展乡村社区研究以来,乡村社区一直受到社会学、地理学和乡村人类学等学科的关注。各学科都对乡村社区的概念内涵、乡村社区的变迁及其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乡村城市化理论、城乡连续体(统)、乡村社会变迁的时空模型等理论体系。研究尺度上从中观层次的乡村地域研究向大尺度宏观研究和针对要素的微观机理分析转变。国外乡村社区及其变迁研究的经验、理论与方法对于我国乡村社区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性、相容度和可居性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乡村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地理学把乡村作为整体,从区域性、综合性的角度,研究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结构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 近年来,乡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主要有:乡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以集镇为中心的乡村居民点结构体系的改造和建设;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4.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主体地位。(2)乡村主体性是乡村面对转型发展诉求时所展现的能动性,其理论意义强调内生增长意识、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与包容发展路径多元性。乡村主体性视角下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转向多元价值、村民主体和生活主导。(3)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乡村空间治理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提升主体人居环境、促进村落产业经济、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是新农村建设中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乡村区域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借助科学计量技术Citespace与VOSviewer,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2000-2020年高质量相关文献绘制知识网络图谱,定量分析在乡村聚落中的研究概况、学科结构、关注热点与领域动态。研究发现乡村聚落研究热度持续高增长态势,研究涉及学科领域较广,学术合作网络有待加强。从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乡村聚落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乡村聚落与城市化发展政策研究、乡村生态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四大聚类综述乡村聚落的领域动态,探索未来乡村聚落发展趋势,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乡村地理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直接推动系统研究乡村地理的原因,进而探讨了乡村的范畴与研究对象、性质和主要内容,最后对在我国发展乡村地理的特殊性,提出了侧重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林 《科技信息》2009,(3):248-248,228
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研究、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乡村旅游产品、目标市场的分析,以现代旅游营销理论为指导,对我国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乡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合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发展。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从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着手研究乡村振兴,围绕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三求”“六盼”,充分发挥好文化先行的优势,提出建设性路径,以此夯实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乡村旅游的内涵研究、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对国外和我国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及借鉴的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和开发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以及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等方面。未来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一是研究的领域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三是研究的方法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0.
乡村复兴是在乡村经济繁荣基础上的乡村精神文化的重建,包括乡村景观、产业、生态、文化的复归及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凤凰茶乡凤凰村乡村公园建设的实证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重塑从而实现乡村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以凤凰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为基础,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功能区建设打造乡村公园,乡村公园模式扩展强化了凤凰茶乡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凤凰村乡村景观、文化、产业、意象的重塑和复兴,并使乡村对城市形成一种有效的“乡村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电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之一。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中消费者的个人特性和感知,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感知以及消费者个人感知是影响消费者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助力。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优化供给、提供便利,更要为民众谋幸福。吉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有较大空间。研究基于居民感知视角,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重要性-绩效”感知进行IPA分析,明晰吉林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际效果,分析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吉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以抚松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大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响应度模型对抚松县2010—2019十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情况以及响应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抚松县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度较高,具有较强的依存关系。2012年为其耦合协调度由失调转为协调的转折点。乡村振兴对于乡村旅游的响应指数均为正向变化,响应度变化先升后降,乡村振兴的进程跟不上全域旅游的发展速率。抚松县需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影响乡村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运用问卷法及访谈法,选取江西省上饶市各县域30余所幼儿园、386名乡村幼儿教师开展调查研究,考察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要促进乡村幼儿教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应当采取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建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增加乡村幼儿园财政性教育经费,健全教师激励制度,完善教师编制、聘任制度,落实区域教育反梯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一直是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检索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社会影响和乡村旅游管理.研究方法主要以社会调查和实证分析为主.展望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趋势,分析其对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业态”概念为理解、阐述和研究乡村旅游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基础,是进行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切入口.该文通过阐述业态内涵,将业态引入到乡村旅游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业态的概念内涵、主要类型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认为:1) 乡村旅游业态是指企业为适应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乡村旅游经营形态,具有要素性、市场性、演进性、复合性等特征.2) 乡村旅游业态主要包括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精品酒店和露营地、风景道、传统村镇、田园综合体、旅游小镇等多种业态类型.不同业态类型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构成、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主体、空间形态以及业态特征.3) 乡村旅游业态演化是发展要素、市场需求、旅游企业、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别构成了乡村旅游业态演化的基础性、决定性、主体性和主导性等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丁力  杨晶 《甘肃科技》2022,(14):1-3+7
乡村旅游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措施之一,也是作为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对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有效融合提供了方向。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文章以平凉市崆峒区为例,在研究崆峒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崆峒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乡村非农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必然过程,乡村旅游可通过影响对农资金积累、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等方面来促进乡村城市化,不失为一条加速乡村非农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途径,乡村旅游开发应端正认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运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游客意愿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哈拉毛都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青睐.乡村旅游游客的需求直接决定了乡村旅游市场的供给,从游客意愿入手来研究乡村旅游供需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市场经济观念的.作者通过对游客意愿的调查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幽静清新的环境、山水田园景观和食宿卫生条件有较高的需求和要求.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哈拉毛都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以及相应的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大湘西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文化振兴困境,探索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视角下,大湘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空间缺位""精神缺位"和"主体缺位"等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应充分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契机丰富乡土文化展示平台,提升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扩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