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能源,石油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被消耗,为此,世界各国的能源专家都致力于寻找和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除了广为人知的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外,还有许多种能源也被科学家设想为可以有效利用的“石油后”能源。改良煤炭虽然人类使用煤炭的历史远远长于使用石油,但是在今天,煤炭的“可持续时间”仍然比石油长得多——据勘探数据显示,地球上的煤炭至少还可以使用200~300年,而石油的可用时间则  相似文献   

2.
短期内石油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能源的地位难以撼动,但随着能源领域材料与技术创新发展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提高,石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被替代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推测替代石油的可能路径有三:(1)电动汽车.依托高效储能电池材料与技术发展,2030年以前有望替代燃油汽车;(2)氢燃料电池汽车.基于廉价高效氢气制取与储运技术,2030~2050年前后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进入发展快通道,并可带领人类走进氢经济时代;(3)核聚变能源.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和小型化,有望全方位提供交通运输动力,或将在2050~2060年前后成为覆盖全领域的主导能源.上述三种路径能否完全替代石油尚存不确定性,但是石油在交通运输领域被大规模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由燃料应用领域转入材料应用领域将成为石油未来应用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3.
科技前沿     
<正>我国将开发"可燃冰"我国计划于201 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天然气水合物因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这个工程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进程,引发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     
黄晞  汪广仁 《科学》2002,54(3):51-52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其实太阳能、风能等,人类很早就已开始利用,这里把它称作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而言.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区分也是相对的,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核裂变,过去是新能源,现在由于技术基本成熟,许多国家已把它看作常规能源.上述这些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被作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迅猛增长,但是国内能源储备严重不足,能源产量无法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外依赖性迅速增加,尤其是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石油供应的不安全问题凸显.所以文章以石油安全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国石油供求现状及石油贸易现状及问题,着重研究实现中国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今后二十年内,农业和能源同时被列在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最前列。在发达国家,近几年来,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同时出现,使以廉价石油为基础的“石油农业”走进了“死胡同”,使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系统趋于崩溃;这些国家都不得不同时开展“替代农业”和“替代石油”  相似文献   

7.
正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碳基能源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82%,但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仅占世界原油储量的0.33%,天然气占2.76%,煤炭占13.3%,总体来讲,化石能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城镇化、工业化以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现实,使得能源需求快  相似文献   

8.
当人类接近21世纪时,在整个地球面临的所有问题中,能源至关童要。能源是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经济稳定和高生活标准的关键。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依靠石油。显然,诸如石油之类的矿物燃料会污染大气,加剧温室效应,改变全球气候。这样,当人类奔向21世纪时,面临著尬尴局面: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能源来摆脱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能源的生产却可导致生态灾难。对于矿物燃料,主要有两种替代物:核能与太阳能。核能曾被看作是电力工业的希望之光,但却昂贵得使人难以接受,而且在政治上也常遭非议。目前,太阳能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从太阳能面板天线阵中可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场与生态建筑"石油"能源以及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的时间里提高了农业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土壤恶化、能源短缺。更为  相似文献   

10.
石油资源逐渐衰竭,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促使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可以替代石油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就是世人寄予厚望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1.
石油的发现和作为能源的利用我国发现石油的记载,较可靠的是在汉朝,并作车子润滑之用.在宋朝《嘉祜本草》和明朝《本草纲目》中已记载把石油当作药用.到了明朝,《蜀中广记》曾记载四川嘉州已打井开采石油。在埃及木乃伊时代,石油曾用作木乃伊的防腐  相似文献   

12.
刘助仁 《世界科学》1989,11(5):51-52
经过两次石油冲击,那种骚动的能源问题决没有完全解决。在一部分工业中虽然已开展节省石油,但是如果从整体上来看,现在则并不能说都是有明确预见的。21世纪的能源情况是怎样的呢?A.别斯金斯基是世界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苏联的经济学博士,他在寄给APN通讯的论文中对21世纪的能源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耗尽,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据专家估算:在全世界的边缘海、深海槽区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发现的水深3 km以内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2.1亿亿m3,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李清 《科学之友》2010,(8):113-115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迅猛增长,但是国内能源储备严重不足,能源产量无法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外依赖性迅速增加,尤其是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石油供应的不安全问题凸显。所以文章以石油安全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国石油供求现状及石油贸易现状及问题,着重研究实现中国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5.
1引言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研究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是第一大能源,在中国是第二大能源。但在我国石油能源的利用中,特别是作为十分重要的交通能源(Transportationenergy)的利用中,还存...  相似文献   

16.
到2020年,瑞典将完全结束对石油的依赖,成为第一个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瑞典的风力发电站石油引发了战争,石油造成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因石油而起。尽管如此,各国的石油使用量还是节节攀升,石油的价格也一路猛涨。为此,各国竞相开发可再生能源,期望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石油危机。最近,瑞典官方高调宣布,瑞典将在15年内完全结束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此言一出,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为之欢呼。瑞典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个可持续发展部,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指导和扶持国内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引言石油提供了世界所需矿物能源的约1/2。我们的工业和极大多数基础设施均以石油为能源。然而,也有种种不利的倾向。1970年以来,世界消耗的已知石油储量比能够发现的新油田要来得多。最近是在1968年发现超级油田的,但是,荒谬的是,发展其他能源的计划却被削减了。这些因素对工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它们对化肥供应量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将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要维持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且不谈达到更高的生产水平),必须提供大量化肥。因此,现在来讨论化肥和它的使用效率就是很合时宜的了。  相似文献   

18.
除非等到其他能源能够完全取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摆在人们面前的技术挑战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最大限度地依靠现有矿物能源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轻其对环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徐新明 《科学之友》2007,(17):54-55
受地球温暖化影响,被融化的冰山和冰川作为庞大诱人的"沉睡资源"倍受全球垂涎.空前激烈的能源争霸战正在悄然演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乡空气主要污染源.在北京,机动车总排污负荷已占67.1%,上海已占77.3%.汽车作为现代运输和代步工具,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享受,但是再清洁的汽油,燃烧的结果都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这些废气有的有毒,有的是温室气体,会严重影响城乡空气质量.我国石油的贮量与需求差距很大,现在每年进口石油量已占33%,估计到2010年要增加到47%.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也预示着巨大的能源风险,因此,使用清洁的替代燃料,是我国汽车能源战略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