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棉叶螨是我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螨在棉田残枝败叶、破碎膜内、土缝内、地边枯草、树缝内吐丝结网群集越冬,待翌年开春,温度大于2~5℃时出蛰活动,棉花出苗后迁入棉田为害。棉叶螨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棉花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掌握棉叶螨的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地做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农学系竺修高老师主持,任善于、闻建华二位老师参加的“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于1991年11月30日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在对芦笋茎枯病发病规律探索的基础上,制订综防措施,在理论和生产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达到领先水平。 该课题通过连续8年的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病原菌生理生态,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流行因子等方面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证实芦笋种子带菌传病,可作为新芦笋区的最初传染源和远距离传播菌源,提出种子消毒和检疫措施;在国内最先提出对芦笋茎枯病采用药剂涂茎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桉树常见的灰霉病、茎腐病、焦枯病、青枯病和红叶枯梢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为桉树持续健康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上应用棉枯净、克黄枯、防死乐之后 ,其试验结果表明 ,对枯萎病均有抑制作用 ,但防效较好的是棉枯净 ,其次是克黄枯。它们具有综合效应 ,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 ,还能改善纤维品质 ,既起到防病又起到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革新与发明     
棉花专用叶面肥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用肥料,是一种复合肥料。现有的叶面肥一般是广谱型的,对于有特别需要的作物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棉花是一种多花型且与花蕾铃并存、生长期又长的作物,又需要长出又多又长的花纤维,因此棉花需要自己独特的微肥。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专用的、能使棉花高产、稳产抗棉花红叶茎枯病及早衰、黄枯萎等病的复合多效水溶性叶面肥。其叶面肥配方重量百分比比为: 黄腐酸盐 1.5~2.5%乙酰水杨酸 0.75~1.25%硼酸 1~4%硼砂 30~35%磷酸二氢钾 30~35%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锌 18~25%含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 2~5%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镁 3~6%含5个结晶水的硫酸锰 1.5~4%此外在以成分总量中每千克加入2~4克缩节安。本发明的棉花专用叶面经两年的实地试验,防病增  相似文献   

7.
我区棉花重茬面积不断增加,棉花枯、黄萎病逐年加重,通过喷施萎菌剂、苗康、壮根、棉康宁四种药剂,减轻了棉株的发病率,提高产量2 ̄7.59%,单株成铃率增加0.104个,铃重增加0.06 ̄0.18克,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棉花的害虫不但种类繁多(计有300多种),而且发生时间较长(从棉苗开始一直到棉花收获,均有害虫发生)因此,单位面积棉田每年投入化学农药的总量要远远多于其它作物.这样把大量有毒的化学物质投入棉田,不但污染环境引起人畜中毒,使害虫产生抗性,增加农业投资,而且也杀死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增猖撅.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种类之多、种群数量之大,是棉田其它捕食性天敌所不可比拟的.例如,我国棉田已发现的蜘蛛有130种以上,每亩最多可达3万多头.但是,由于棉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但使棉田内蜘蛛种类减少,也使其种群数量下  相似文献   

9.
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是新疆棉花苗期害虫。在石河子地区,一般5月下旬开始有少量有翅蚜向棉田迁飞,6月上、中旬大量有翅蚜迁飞到棉田,6月中、下旬之交虫口数量达到高峰。之后,随6月下旬气温升高虫的数量而消减。1983年6月底至7月上旬,因气温上升缓慢,则适于该虫繁殖,所以在棉田的危害期长,而且发生数量大,严重影响棉苗生长。现将发生危害情况及化学防治后的增产效益的测定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棉花缺钾的解剖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钾的供应条件下,对缺钾和正常施钾棉花植株的根、茎、叶进行了解剖结构的比较观察。发现在水培或砂培35天至54天期限内,缺钾对棉株结构的影响,首先反映在液泡化程度较高的薄壁组织部位,如叶片中的叶肉薄壁细胞、茎的皮层部位等。其次,缺钾可能影响茎中木栓形成层的正常发生,以及影响维管形成层的细胞分裂活动,并可能干扰韧皮部纤维的正常发育。在缺钾棉株不同器官部位,由正常区到生理病班区往往表现了内部结构较急剧的转变形式。此外,看到缺钾对棉花叶片气孔开张程度的影响。对上述缺钾棉株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植棉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世界范围估计,每年棉花因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在20—25%左右.而我国棉区分布辽阔自然条件变化大,耕作制度复杂,棉虫种类繁多.为了防治棉花病虫的危害,近数十年来,向棉田倾入了巨量的化学农药,这对保证棉花的增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的单纯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引起人畜中毒,而且杀死了有益生物,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引起了新病虫的发生,同时使原来的棉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防治棉虫必须走“综合防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印度棉田积1.1亿多亩,1975年产皮棉2,450万担,平均亩产20多斤。目前,印度在北部、南部、西部和中部四个棉产区进行陆地棉、中棉、草棉和海岛棉等品种的选育工作。据报道,印度首先在棉花生产中广泛利用了杂种一代。在中部地区的棉花研究中心苏腊  相似文献   

13.
吴家美 《安徽科技》2005,(11):23-24
斜纹夜蛾原为一种间隙暴发为害的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安徽省沿江等地发生频率和发生程度明显加大,全省每年发生面积均在30万公顷以上,在为害高峰期,大豆、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上平均百株幼虫虫口数有几百甚至上千头,高的田块百株幼虫虫口数量超万头,尤其是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BT棉)地区,棉田斜纹夜蛾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发生为害水平远超过棉铃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中国近代棉产调查、棉产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1840年和清代末年的棉花总产量估计值,重点讨论了1919~1948年30年的棉花生产发展历程,比较了1919~1928、1929~1938、1939~1948 3个10年的年平均棉田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得出了30年间存在着二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1919~1936年的棉花生产逐步增长阶段和1937~1948年的猛然降低阶段的结论,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历支原因。本文还从棉花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棉花品质方面考察了中棉在近代世界棉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家棉花收购政策的调整,垦区植棉面积成倍增长,这给棉花轮作防止棉黄萎病的侵染带来不少困难,因棉花黄萎病的不断发主和蔓延,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部分重病棉田因病产量损失严重,棉纤维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1987年始至今利用国内新近生产的杀菌剂及液肥对棉花黄萎病作了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对防治棉黄萎病有效的药剂,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选用.现将87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棉苗病害严重影响棉花早、全、壮三苗和早熟高产。该病病原种类繁多,发生情况比较复杂。加之地膜植棉后,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致使棉苗病害相应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本垦区棉苗病害的病原种类与消长规律,以及地膜与非地膜棉苗病害的区别和变化情况,我们进行了棉苗病害的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滴萎净 滴萎净是一种快速根治棉花及其他农作物枯、黄萎病的农药,是由络氨铜、氯化钾、硫酸锰、硫酸、柠檬酸、尿素、植物生长刺激素“802”和“农家乐”植物生长剂等原材料,分组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再进行综合反应,形成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复合液体。该农药无味低毒,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当发现棉株及其他农作物染上枯、黄萎病时,只  相似文献   

18.
<正>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棉花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栽培措施对二者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主要是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深入认识和调节这两对矛盾,力争多结优质铃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当前各棉区棉田密度加大后,部分棉田出现棉株生长偏高、空果枝比例较大、三类苗偏多的问题,这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建立棉田的、“小个体、大群体”的合理群体结构,我所在科技服务中,对当前棉田的两种播种留苗方式的田间棉株分布均匀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1985年6月下旬,我们在石河子棉田发现了一种为害棉花的“新蚜虫”.次年对其系统调查.当时因此蚜种名未鉴定,同时亦因蚜虫体色多为黄色,故称之为“棉黄蚜”.同年我区不少植棉区的棉花也受到此蚜的严重危害,后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棉蚜.继后,我们结合棉田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从85年至今,石河子棉田棉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及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以10年间大田棉花棉蚜系统调查资料为  相似文献   

20.
玉米茎基腐病(俗称青枯病)是目前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新病害之一,分布较广。我省自七十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为害,一般田块,株发病率为20~30%,重病田可达50~60%。据测定,每亩产量损失在2成以上,此病属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