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讨论农业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契约问题对促进农地长期性投资和解决农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以农地流转期限为例,从农地流转行为嵌入正式制度和以村庄社会为承载主体的非正式制度出发,研究在村规民约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村干部身份会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期限。使用Logit模型、CMP估计方法等方法和第三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村干部身份与农地流转期限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村干部身份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与没有村干部的家庭相比,有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的农户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显著提高。第二,村干部身份影响农地流转期限的路径有两条,主要是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第三,村干部身份对农地流转期限的影响在不同关系文化区域存在异质性,村干部身份在高关系文化区域对农地长期转出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低关系文化区域。第四,村干部的农地流转行为具有外溢性,当村干部家庭选择农地长期转出时,会带动周围自发流转的农户长期转出农地。需突出村干部及村民自治组织的代理人角色,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羊”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在此背景下,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经营投资对农户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经营投资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出土地投资,对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转出土地投资起着不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入土地投资,对农户规模经营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中介作用并不明显.将农地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农户是更有效率的,要充分释放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建立我国农户土地投资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如果发生财务风险,就会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指标,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判断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践证明,上市公司只有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正确把握财务杠杆尺度,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4.
一种风险规避供应链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类风险规避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建立了零售商权衡期望利润与实现该利润概率的决策模型,分析这类规避特性对供应链协调性的影响。证明了常用协调契约的局限性,并设计出一种新的柔性契约实现协调。对3类风险规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类型是协调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实际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风险规避型供应链优化与协调契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金融风险控制工具--条件风险值,引入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供应链优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建立了随机需求下由具有不同风险规避特性的单个供应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的条件风险值模型和基于条件风险值的最优订购最模型及协调供应链的最优回购契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最优订...  相似文献   

6.
出租还是入股:农地转出户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出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对区域农地流转规模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农地流转出租和入股模式,以四川省广汉市转出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出农户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年务工人数、农地转出规模、农地流转组织、农地流转约束年限以及农地流转价格等5个因素对转出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负向影响;常年务农人数和农地流转成本等2个因素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认为,健全保障农户生计机制,规范农地流转基层组织运行,引入农地流转价格市场调控机制,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育,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保障农地转出农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规避与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面对影响财务风险的众多因素,利用Z值模型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根据2017-2019年中国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数据,选取6个董事会特征,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董事长兼任总...  相似文献   

8.
农户根据决策行为不同可分为转入农户和转出农户,本文基于农户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尝试构建数理模型,对农户转入或转出的条件进行探讨,并对其经济学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决策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高农户理性预期,只要外部环境能够使农户满意,农户就会选择转入或转出农地。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最小方差思想下中国铜期货和铝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以及持有期效应,有利于投资者更好规避风险.利用现货和期货数据并基于OLS模型和双变量自回归(B-VAR)模型对其进行检验.得到了在同一模型下铝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比铜期货好,且铜和铝期货都不具有持有期效应,以及当研究期限为6周时铜的最佳持有期是5周,铝的最佳持有期是4周.同时,验证了B-VAR模型计算的套期保值比优于OLS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VaR模型的基本原理,引入噪声信号模拟投资者的行为,建立并利用VaR模型对单只股票进行分析,得到了单只股票的内生流动性风险在风险价值方法下的一种度量.拓展到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推广和实证分析,为投资者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中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不同的流转契约形式、流转期限选择对参与流转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以期得到更优流转契约选择,为推动有序土地流转、保障流转户权益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退耕还林农户在采用果树新品种时的行为决策逻辑,为引导退耕经果林换种,促进后续产业持续发展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退耕农户技术禀赋对采用经果林新品种行为决策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利用川渝397份退耕柑橘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技术禀赋的退耕农户在换种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原因。【结果】 退耕农户的经果林管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且农户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对退耕农户换种与否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越高,换种可能性越大;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对退耕农户换种时期、换种强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技术水平高的农户,在采用新品种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追新”特征。【结论】 通过实施相应的举措提升退耕农户整体技术水平,对于推动果树品种更新换代,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绿色供应链中同时考虑政府绿色补贴和成员风险规避特性,分别建立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分析,研究发现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特性会对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弱该负效应;零售商越害怕风险反而越有利于产品绿色度的提升;政府补贴比例和成员风险规避度均会影响成员决策变量值和效用值,且二者影响强度不同;政府补贴政策的激励可减弱成员风险规避特性对自身效用的消极作用,同时促使供应链整体效用和社会福利提高到高于成员的风险中性情形。通过对比3种契约对于绿色供应链系统的协调过程,得出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相较单一的传统契约协调效果更佳,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以"三权分置"为背景,从"个体认知"和"参与体验"两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并在对山东省平度市11个村镇43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值Logit随机效用回归模型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的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风险预期、政策认知、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的显著影响,因此,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农地流转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和宣传力度,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不断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地租存在的原因,揭示了当前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制度存在的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农民投资积极性低、农地流转不畅、地租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承包制度、流转制度、征用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退耕还林(草)背景下黄土高原不同坡度退耕地的固碳效应及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坡度碳储量的变化优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方法】基于2000—2020年黄土高原固碳数据和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黄土高原固碳量的时空变化,以及不同坡度退耕地的碳汇效应。【结果】2000—2020年黄土高原固碳量前期增幅较大,后期增幅较平缓,固碳量变化与森林覆盖面的走向基本一致,呈现南高北低的现象;2000—2015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耕地显著减少,林、草地覆盖率增长至56.42%,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固碳量呈增加态势,林地单位面积上固碳量最多;此外,坡度15°~25°林地单位面积上固碳量最大,约716.93 g/m2,8°~15°草地的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大,约748.65 g/m2。【结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碳汇效应,不同坡度林、草地的固碳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缓坡度地带草地固碳能力最强,中高坡度地带林地固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陆地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笔者估算1990—2015年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关系,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为区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15年Landsat影像获取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990—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和各类土地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不断增加,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 1990—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净增加量为90.43 Tg,增加率为24.47%,年增加率为0.98%;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 耕地转化为林地是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损失途径主要源于林地开垦为耕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为水域和建设用地。【结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相应变化,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林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保障耕地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力度,加强三峡库区林地保护,有助于增加库区碳汇潜力并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指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并从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城镇建设投资体制、引导农民树立城镇化观念五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江苏北部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其与杨树生长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林场的35杨(Populus deltoides ‘I-35’)林地、农耕地以及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盐分状况,并对杨树胸径、树高和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农耕地土壤含盐量(质量分数)普遍低于0.1%;杨树林地土壤含盐量多数低于0.2%;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明显较高;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pH普遍为8~9,平均为8.23,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电导率和pH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pH之间、土壤电导率与pH之间均是指数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杨树的成活率、胸径、树高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方程或乘幂方程拟合。【结论】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及其盐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含盐量对杨树的生长和成活率影响较大,当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明显较低;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2%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