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继1998年1月《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形目》问世后,又于当年11月出版了《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以下简称(《蛇志》)。爬行纲第三卷是由7所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的12位爬行动物专家共同参与编著的一册中国蛇类专著。作者们在历时25年(1973-1998)的工作期间,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冒暑忍渴,不畏艰险,野外调查和采集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森林、草原、高山、荒漠和田野,并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据笔者统计,仅就用作《蛇志》中蛇种描述依据的标本数便高达7798条…  相似文献   

2.
翼龙在晚三叠世末期出现,是地球历史上最早获得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神奇的翼膜和独特的骨骼构造使它们稳坐空中霸主的交椅.翼龙家族成员各具特色,每一次化石发掘和研究都让人充满期待与惊喜.那么,最近翼龙家族又有哪些新鲜事呢? 翼龙类(Pterosaurs),其学名来自希腊文,意为“有翼的蜥蜴”,即会飞的爬行动物.所谓爬行动物,简单地说就是在陆地上产蛋(羊膜卯)的动物(少数为卯胎生),身上披有鳞片或甲板,在地上爬行或者水中游泳,蛇、蜥蜴及鳄等都是常见的现生爬行动物.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当时爬行动物非常繁盛,辐射演化异常剧烈,不同类型的爬行动物占据不同的生态空间,无论在陆地上、水体中,还是空中,都有它们活动的身影.陆地上主要以形形色色的恐龙为主,河流湖泊中以龟鳖类和鳄类为主,海洋中主要以鱼龙、蛇颈龙及沧龙为主.辽阔的空中则由翼龙掌握着制空权,堪称当时的空中霸主.  相似文献   

3.
借助羊膜卵繁殖后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其进化历程和对环境适应情况迥异,陆地生活的有鳞目(如丽斑麻蜥、黑眉锦蛇)、水陆两栖的龟鳖目和鳄目以及空中飞行的鸟类,它们所产羊膜卵在质地、大小和结构上均表现与孵化环境的各个生态因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丽棘蜥12SRNA、16SRNA、Cyt 6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15种有鳞目动物的同源序列,以鳄目的2个种(Alligator sinensis和Cairman crocodilus)作为外群,构建MP、NJ和ML分子系统树,探讨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MP、NJ和ML分子系统树聚类的结果显示:蛇蜥亚目、壁虎亚目、蚓蜥亚目、石龙子亚目和鬣蜥亚目能够完全分开,蛇亚目和蜥蜴亚目在有鳞目中为姐妹支关系.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某电视台的动物节目介绍了一种被称之为“鳄蜥”的新西兰特有爬行动物,这既不确切,也不妥当。尽管这一动物与蜥蜴目及鳄目动物同属爬行纲,却是喙头目(亦称喙头蜥目)的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m),十分珍贵;而鳄蜥属于蜥蜴目、鳄蜥科,仅存在中国广西大瑶山。将楔齿蜥称作“鳄蜥”,岂不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多年,深刻感受到人们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关注和喜爱.《大自然》杂志在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和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科普工作,让我深感欣慰.再次受邀为《大自然》撰写刊首语,我非常高兴,也很荣幸. 我国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知800余种,物种数居世界前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积极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和动物地理区划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国现生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和2012年4—5月,对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保护区内共有两栖动物1目4科14种,爬行动物2目7科18种。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型主要以东洋型为主,分布区主要以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物种为主。爬行动物的F指数、G指数、G-F指数(3.471、2.553、0.264)均高于两栖动物(1.830、1.946、-0.063),表示爬行动物的科属多样性与两栖动物相比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保护区内草丛生境中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最多,灌丛生境中的爬行动物物种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植物园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济南市植物园竹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空间分布、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隐气门亚目、弹尾目和前气门亚目是竹林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占全捕量的93.4%;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是表层多于底层,表聚现象明显,其中隐气门亚目和弹尾目抗干扰性、抗污染性较强,可以做竹林环境监测的指示动物。  相似文献   

9.
经2004年2~6月调查,笔架山有两栖类4科、5属、9种,全为无尾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7种,约占种数的78%.广泛分布的种类2种,约占种数的22%.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18种是东洋界的种类,约占种数的78%.5种是广布种,约占种数22%.笔架山地处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这是本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普遍现象,也是笔架山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两栖爬行类的种群分布,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宗汉等(1931)在“南京蛇类和龟鳖类的研究”一文中首次报导南京有此蛇分布,但此后再也无人在江苏南京或其它地方采到此蛇。周开亚(1964)在“江苏爬行动物地理分布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的南京记录还是根据张、方的报告,自己没有采到标本。早在1935年Pope在《中国的爬行动物》一书中就提出南京未必产有此蛇的看法。解放后,胡淑琴等(1962)编著的《中国动物图谱——爬行动物》、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编的《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浙江医科大学等(1980)编的《中国蛇类图谱》等专著中关于黄脊游蛇的地理分布均未提及江苏,亦即是否定了此蛇的南京记录。作者在进行徐州蛇类调查时,于1965年捕到四条黄脊游蛇标本,可以认为是江苏蛇类一属(游蛇属)一种的新纪录。因此在《动物学杂志》1980年4期的“新纪录一览表”中报导了此蛇的种名、采集时间和地点。鉴于在食性、背脊线的颜色、量度等方面与文献报导略有不同、故有必要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1.
四川布拖乐安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6日至30日作者对布拖乐安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本次调查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135号,经鉴定为13种,访问到有2种,共有15种,隶属于13属9科4目.分析表明: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比较丰富,其多样性指数(D)分别是3.5246、1.4132.爬行类DG-F远远高于两栖类DG-F,表明爬行类的科属间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江苏南部沿海不仅是鸟类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的停歇地,还是众多雁鸭类等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对江苏南部沿海越冬鸟类的种群动态及其生境利用状况进行调查,为越冬鸟类及其越冬地的生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样点法结合样线法对江苏南部包括东台条子泥、如东小洋口、通州湾、吕四港、启东黄金海滩的沿海滩涂、河口、围湖、高潮栖息地等区域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区域内水鸟栖息地分布及活动特点,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和各调查区域越冬水鸟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记录江苏南部沿海越冬水鸟41种35 353只鸟类个体,隶属于6目10科;雁形目占总个体数的52.50%,鸻形目占总个体数的33.02%;人工鱼塘和泥质滩涂生境内越冬水鸟个体数均超过1万只,高于米草滩涂、滩涂围湖和芦苇塘等生境;从物种数来看,江苏南部沿海越冬的雁鸭类物种数高于越冬的鸻鹬类;在多样性指数上,东台条子泥越冬的水鸟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吕四港、黄金海滩、小洋口、通州湾。【结论】 在自然湿地退化的背景下,人工湿地作为鸟类越冬的替代生境,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调控的人工生境为越冬水鸟提供了栖息地;互花米草的入侵对江苏南部越冬水鸟产生了复杂的生态影响,芦苇群落生境破碎化以及侵占泥质滩涂等都将使雁鸭类和鸻鹬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不断减少,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增,对沿海鸟类群落数量及分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的3个主要城市、7个边境一级口岸和2个缅甸边境城市及1个越南边境城市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记录到的贸易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共46种,从种类多到少排序依次分别是兽类22种,占47.8%;爬行类19种,占41.3%;鸟类3种,占6.5%;两栖类2种,占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物种总数的41.3%;CITES附录物种24种,占总数的52.2%.分析表明:穿山甲(Manis sp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虎(Panthera tigris ssp.)和熊(Ursus spp.)制品贸易频次较高,其销售用途主要是药用和收藏,国内外贸易市场上均有出售,且遇见频次在国外较国内市场高.除动物制品外,非法贸易还包括穿山甲、巨蜥(Varanus salvator)和龟鳖等活体,其中穿山甲频次较高.此外,针对非保护物种的贸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的贸易目的分别采用引导、扶持和制定政策满足合理需求,同时加强执法、市场监管、国际合作和公众教育,从而实现对保护物种非法贸易的严格禁止和非保护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丰富我国以及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编目,发掘我国跳小蜂科寄生性天敌资源,在海南省9个市县开展了跳小蜂采集工作。【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对在海南省通过黄盘诱集法获得的千余跳小蜂标本进行检视,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以外部形态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研究。【结果】鉴定出跳小蜂科1新种,并详细记述了其雌成虫的形态特征,并附特征照片。与相近种进行对比分析,编制了古北区和东洋区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结论】新种命名为海南阔角跳小蜂(Zaplatycerus hainanensis sp. nov.),为该属在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宜溧山地是江苏植物多样性及植被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江苏宜兴龙池山固定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群落垂直结构等基本特征,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策略制定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等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建设标准,在江苏省宜兴市龙池山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100 m×100 m)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定位调查,并对其挂牌标记、定位和记录,并就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 该固定样地内DBH≥1cm的木本植物共有4 944株,隶属于40科66属87种;其中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漆树科等占有较大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1.51%,热带区系成分占45.45%,区系具有过渡性。重要值≥1.00%的物种共有25个,占重要值总和的90%以上,其中山鸡椒、檵木、枹栎和野漆树的重要值较为突出,分别为12.65%、11.00%、7.89%和7.39%。根据群落高度可划分为4层,其中乔木Ⅱ层是当前群落的主体,乔木Ⅲ层较为拥挤。群落径级结构接近倒“J”形, 表明群落更新良好。结论 样地内木本植株数量较多,物种组成丰富,具有天然次生林特征;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植被正由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减少人为干扰和生境破坏,是促进当前群落健康发展及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城市发展和更新改造背景下树木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及机制,为城市改造中的绿化结构优化、城市绿化管理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中心城区8个居住小区为案例区,基于1999年和2015年每木检尺调查数据,从树种构成、形态结构与健康状态3个层面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居住区树种结构及其生长质量变化动态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女贞作为南京特色乡土树种,在两个年份的多度排名均居榜首,而三角枫、桃树、白玉兰、泡桐等本地乡土树种数量呈现大幅下降,并退出多度前20之列; 居民偏好、环境效益、市场因素是驱动居住区主要树种构成变化的主导因素,城市更新改造一定程度上影响树木数量与种类结构; 拥挤的建成环境限制了树木的生长空间,造成平均冠幅下降14.6%。【结论】树木养护管理不利和居民行为破坏是致使近年南京城市居住区树木健康状况下滑的主要原因,建议引导调整居住区的树种配比,禁止随意修剪树木,加强城市更新地块的绿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Apesteguía S  Novas FE 《Nature》2003,425(6958):609-612
Sphenodontian reptiles successfully radiated during Triassic and Jurassic times, but were driven almost to extinc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The sparse Early Cretaceous record of sphenodontians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reflecting the decline of the group in favour of lizards, their suspected ecological successors. However, recent discoveries in Late Cretaceous beds in Patagonia partially modify this interpretation. Numerous skeletons of a new sphenodontian, Priosphenodon avelasi gen. et sp. nov., were collected from a single locality in the Cenomanian-Turonian Candeleros Formation, where it is more abundant than any other tetrapod group recorded in the quarry (for example, Crocodyliformes, Serpentes, Dinosauria and Mammalia). Adult specimens of Priosphenodon reached one metre in length, larger than any previously known terrestrial sphenodontian. Here we propose, using available evidence, that sphenodontians were not a minor component of th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South America, and that their ecological replacement by squamates was delayed until the early Tertiary. The new discovery helps to bridge the considerable gap in the fossil record (around 120 million years) that separates the Early Cretaceous sphenodontians from their living relatives (Sphenodon).  相似文献   

18.
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核心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锡常都市圈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性生态问题亟须重视。蓝绿空间是构建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揭示其演变特征有助于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共4期遥感影像并处理分析,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对苏锡常都市圈及各成员城市15年间蓝绿空间规模与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2003—2018年间,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总体动态变化幅度为-3.52%,绿色空间变化剧烈,蓝色空间相对稳定;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动态变化均呈现出由“减少期”转变为“增长期”的阶段性特征。②在斑块类型水平上,苏锡常都市圈蓝色空间破碎度减少,复杂度与连通性增加;绿色空间破碎度及复杂度增加,连通度减少。蓝绿空间在景观水平上多样性程度减少,连通度、聚集度增加。③研究期内常州的蓝绿空间相对动态度最大,无锡最小;常州蓝绿空间破碎度、复杂度较高,景观格局变化较为剧烈;苏州蓝绿空间多样性程度较低,连通度及聚集度较高。【结论】近15年苏锡常都市圈的蓝绿空间规模与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市间差异明显,必须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植物个体大小存在的差异,是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探究大个体在种群空间中分布的类型、大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城市绿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菲白竹(P. fortunei)和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4种地被竹种,依据竹株高度分为大个体组(观测组)和小个体组(控制组),运用空间聚集性的二阶分析法,并结合Monte-Carlo检验,分析大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使用估计的方法计算空间强度趋势面。【结果】翠竹、髯毛箬竹、铺地竹的大个体竹株分别在其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随机分布,未表现出聚集性特征; 菲白竹大个体则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较弱的随机分布; 4种地被竹在各自样地内的分布存在不同特征上的理论强度。【结论】地被竹个体大小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生长空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大个体的空间分布是地被竹种群在生境中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自然环境中,地被竹种群在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和一系列生态过程,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马蓝属中不少植物具有类似竹类植物的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现象,但对其研究不多。凹苞马蓝(Strobilanthes retusa D. Fang)是采自广西环江喀斯特地区的标本发表的新种,原记载仅环江有分布,由于标本较少,对其形态特征变异不甚了解。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该种并补充描述,对研究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现象植物的开花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方法】对凹苞马蓝贵州居群观察其形态特征及开花习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凹苞马蓝的花粉和种子形态。【结果】凹苞马蓝为贵州新分布新记录,目前仅知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交界的喀斯特地区;凹苞马蓝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极面观多裂圆形,辐射对称,具3孔沟及12~15条假沟,外壁表面具波状纹饰;种子卵形,表面密被螺旋状多细胞长粗毛,基区大。【结论】确认凹苞马蓝是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根据标本记载推测其开花周期为7~10 a。讨论了凹苞马蓝的亲缘关系,并对凹苞马蓝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提供了线条图和形态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