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一种双极化、高选择性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该3D FSS单元结构由四层方形介质筒组成,提供一个平行板波导(PPW)路径和三个方同轴波导(SCW)路径.由于每个SCW路径中两个相同短SCW谐振单元的电磁耦合,由SCW路径端面方形槽提供的原有单一谐振模式分裂为奇模和偶模谐振模式,产生了两个传输极点,由此形成了一个二阶通带,因此三个SCW路径能实现三个二阶通带.此外,由于不同路径之间的电磁波相位反相叠加产生了多个传输零点,提高了该FSS的频率选择性.为了解释该3D FSS的工作原理,研究了传输零极点处的电场矢量分布.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3D FSS在横向电场(TE)和横向磁场(TM)极化模式下以0°到60°角度入射时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同时该3D FSS具有小通带比和较小的单元尺寸.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双阻带FSS结构。新结构采用圆环贴片与叠加Y环贴片作为基本单元,利用2种贴片单元之间的耦合实现双阻带特性,应用谱域法对新型FSS单元进行分析设计,仿真验证不同角度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入射时新结构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该型FSS结构分别在13.4~16.3GHz(Ku波段)和19.3~28.4GHz(K波段)内形成2个-5dB的传输禁带,并且具有较好的角度和极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由正方形环加十字环的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该结构在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的传输特性曲线具有较好的入射角度稳定性.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复合单元的周期、外环和内环的尺寸可以获得需要的通带和阻带. 相似文献
4.
基于方形波导结构提出了一种宽带带通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所提出的FSS的单元结构由上下端面刻蚀两个相同正方形金属贴片的介质方块和空气方形波导组成,此时每个端面形成了方形槽谐振单元.在电磁耦合作用下,方形槽谐振单元原有单一的谐振模式耦合分裂为奇模和偶模两种谐振模式,由此产生了两个传输极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平坦的二阶通带,且通带3 dB相对带宽为25.12%.通过等效电路模型,阐明了该FSS的工作原理.仿真结果显示:在TE和TM两种极化方式下,以0°到45°角度入射时所提出的FSS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此外,该3D FSS还具有相对较小的单元结构. 相似文献
5.
高阶频率选择表面(FSS)具有工作带宽易控制、通带内插损小、带外抑制强、通带边缘上升性和陡降性好等特点。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带通性能的二阶FSS。该FSS结构是由2层介质板上加载3层具有圆结构的金属层,最外2层为圆金属贴片,中间一层为开圆缝隙金属层。利用直线法对FSS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并加工实验样件对结果予以证实。结果表明:该3层FSS具有二阶单通带的特性,3 dB带宽为4.21 GHz,相对带宽为21%,通带平稳光滑,带内插损小,对不同入射角度、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频特性的小型化带阻频率选择表面(Bandstop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BS-FSS)结构,通过调节所提出单元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BS-FSS谐振频率的独立控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工作在3.84GHZ和6.67GHz的BS-FSS。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BS-FSS的相对带宽分别为57.8%和12.9%,并且在工作频段内,对TE波和TM波均具有较好的极化、角度稳定度。此外,在相同介质条件下,设计的BS-FSS单元物理尺寸为7 mm×7mm,相比于传统的FSS单元,整体尺寸减小了56.9%,小型化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一种加载PIN二极管的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1]的谐振特性,在保证其谐振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简化结构,并通过CST仿真和等效电路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与原有设计相比,该简化结构节省了制作成本,易于设计等效电路,同时也对频率选择表面的小型化设计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设计了一种通过加载电容和增加电长度的方法实现小型化的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这种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具有双周期结构,从而实现了双阻带特性。在十字单元结构之间加载集中电容,可以大大降低单元结构的串联谐振频率,实现S及C波段的带阻特性;金属短线的扭曲结构则通过增加电长度提高等效电感,得到Ku波段的带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不同角度入射波该结构保持了十分稳定的传输特性,同时由于良好的对称性,该结构对平面波的2种模式——TE及TM模式传输特性基本相同,验证了通过加载电容和增加电长度实现小型化的方法,对FSS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宽阻带二阶带通频率选择表面,采用三层金属层结构和两层相等的介质构成频率选择表面的微结构,阐述了宽阻带二阶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结构.采用理论计算和HFSS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设计,窄带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均具有二阶带通的频率特性,仿真设计结果具有宽阻带特性,该二阶带通频率微结构单元的容差性和频率稳定性较... 相似文献
14.
现代通信需要宽带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FSS)滤波器的应用.利用六边形阵列良好的宽带特性,设计了一款带宽达到7 GHz以上的多层FSS滤波器结构,设计采用优化算法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谱域矩量法用来分析FSS结构的频率响应,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具有良好的角度和极化稳定性,为高带宽的通信需求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矢量模式法求解含多层介质和周期性金属贴片的准三维频率选择表面的散射特性.对于偶极子贴片结构给出了例算结果,其中单层情况的计算结果与近期文献提供的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C-DGS的紧凑型三通带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矩形微带谐振腔与C型缺陷地共同形成高效耦合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C型缺陷地(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C-DGS)的紧凑型三通带滤波器。采用HFSS对三通带滤波器进行仿真优化。通过调节介质基板的厚度可以获得不同工作频率的通带,改变C型缺陷槽的尺寸可以调整滤波器的工作特性。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物加工,滤波器的尺寸为16 mm×12 mm×0.8 mm,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良好吻合。滤波器三个通带中心频率分别为0.1 GHz、6.2 GHz、10.9 GHz;通带内插入损耗分别为-0.5 d B、-0.8 d B、-2.8 d B。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模耦合理论,在原有方同轴频率选择表面(FSS)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金属化过孔和耦合缝隙,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双模谐振器.双模谐振器通过奇偶模耦合效应,产生了两个独立的传输极点,实现了平坦的带通性能.此外,电磁波在传输路径内的反射和路径之间的相位反向产生了多个传输零点,可以用来提高频率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宽带外抑制和双频两种带通FSS,并进行了加工测试与分析,其测试结果与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HFSS)的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且所提出的两种FSS在不同的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下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和较好的频率选择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钛酸锶钡陶瓷的宽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 《山东科学》2017,30(4):45-49
设计了一种基于钛酸锶钡陶瓷的新型宽带频率选择表面,其基本单元尺度为亚波长,按照三角晶格进行排列。通过调节单元的共振频率,实现了三个共振模式耦合而形成宽带工作的阻带。模拟结果表明,电磁波在0°入射的时候,频率选择表面的带宽为7.8 GHz。当钛酸锶钡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由115降低到85时,阻带带宽可以增大到8.7 GHz。该设计具有良好的宽带特性,在电子对抗和隐身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LTE下行频率选择性的调度算法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特征的下行频率选择性调度算法。算法选出低移动性和子带频选特性稳定的用户进行频率选择性调度,而对其他用户进行一般调度,通过对用户进行筛选,该算法能够减少频率选择性调度产生的负增益,提高频选调度的性能。通过分别与经典调度算法、频选调度算法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提高现有频选调度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开口方形环频率选择表面(FSS),设计一款新型圆极化器,将线极化波转换为圆极化波.在圆极化器中加入串联双H型耦合枝节,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oft HFSS对圆极化器参数进行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3 dB轴比的圆极化器带宽达到25.6%,其中,870~1 080 MHz频带内轴比都小于2 dB,S2,1都维持在-1.7 dB以上,圆极化器对馈源天线几乎不存在影响;相比于传统圆极化器,设计的圆极化器具有工作频带宽、结构层数少、模型简单及性能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