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尚待健全的情况下,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基本生存保障。而现行的征地安置方式单一,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以宁波为例,认为破解的思路不应局限于对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做出修补,更要立足于机制创新,建立以就业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赵碧亮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9,12(2)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究其原因在于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因素。从失地农民产生的原因、结合失地农民的现状,提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董冠华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4):71-73
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已经由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隐患转为现实难题,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养老、医疗等诸多群体风险需要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化解;为此,需要在市场化运作土地的基础上,从征地源头开始,兼顾失地农民当期生活、就业促进与未来养老需求,建立可操作性强的、专门性的失地农民基本保障制度,为日后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是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明确保障对象。建立保障体系,保证资金来源,强化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失地农民构建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既要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最大限度的维护农民的利益;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就业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和实践模式的考察,发现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失地农民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失地农民基本生存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模式,试图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高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13-16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费用为前提,以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为基础,以对失地农民的妥善安置为补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加快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部分农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进而引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迫切。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发展的对策,探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新模式,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与要害并不在于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失掉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得到了怎样的补偿。以建构社会保障体系换取土地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关注已成为新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尽量减少失地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11.
12.
社会矛盾的消融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具有共生性,却是以前者为基点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应该是放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对芸芸众生的切实利益加以关注。只有这样,社会矛盾才会更容易消融,才会更容易出现和谐社会,而不是个别和谐区域、和谐阶级、和谐阶层、和谐集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并阐述了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和谐社会和政治文明,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社会捐赠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琴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4):234-236
指出了高校社会捐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快高校社会捐赠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永元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1-23
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其中城乡二元体制的不公平、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教育制度的不公平、公共卫生制度的不公平是社会不公平的主要表现,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弘扬和强化当今社会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疏导社会的消极心理,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优化整个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7.
张小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0-114
人口安全问题在本质上是人类人口的协调问题,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问题是制约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贵州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前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结构失衡.必须高度重视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构建和谐贵州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张小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0-114
人口安全问题在本质上是人类人口的协调问题,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问题是制约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贵州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前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结构失衡。必须高度重视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构建和谐贵州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玮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6):87-89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责任入手,着重分析了图书馆在民主法治建设、公民公平获取知识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